區域零售業的未來
圖片/聯商圖庫
聯商專欄:在提出這個問題時,我也很困惑,零售業的存在可以古老到人類文明的出現,到了現在,有幾千年的歷史,零售業除了因為新技術的出現,對商品鏈有了較大的改變外,其余的銷售模式其實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還是采購商品,銷售商品。
但是,隨著近幾年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國家對產業結構也進行了升級調整。再加上這次疫情的出現,導致目前經濟出現一定程度的疲軟趨勢。很多人想像的報復性消費其實并未到來,零售業再一次改變的時機初現端倪,也使得我個人對零售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一點微薄的個人見解。
餐飲化
其實經濟學里一直有一個口紅效應,就是說在經濟疲軟下,口紅這種廉價奢侈品的銷量反而會上升,這是對的,但是,對于中國來說,這個“口紅”的角色卻有另一種商品扮演,那就是餐飲。
2019年中國第一季度餐飲業收入就突破萬億大關。第一季度,相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8.3%),全國餐飲市場增幅高于整個消費市場增幅1.3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增速繼續領跑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據對比,其實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影子,比如現在最火的年輕社交軟件抖音,里面幾乎有三分之一的視頻都是各種美食探店,菜譜分享,試吃等內容。粉絲數破千萬的和吃有關的抖音up主并不少見,而從零售業來看,現在資本市場開始對零售小業態的生鮮開始進行布局,每日優鮮、稻鮮屋、生鮮傳奇等小業態都獲得了資本的青睞,但是,也有很多社區生鮮出現了關店乃至倒閉。
究其原因,其一無非是社區生鮮的競爭對象過多,進入門檻太低。很多社區內,夫妻倆租一間商鋪,擺兩個生鮮貨架就可以開張大吉。甚至很多夫妻菜店的物業都是自有物業,不論是從物業成本,水電成本,人員成本都要低于社區生鮮。
其二,現在年輕人對于自己做飯的興趣雖有提高,但是懶字也是自己動手的一大障礙。所以現在零售小業態內甚至出現了小業態分裂出的子業態。比如火鍋食材……放在幾年前,零售業的從業者應該沒有幾個人能想到,就在幾年后,竟然連火鍋食材這種生鮮品類下的子品類都能拿來獨立開店。小份的食材,一次性的餐具,讓那些年輕消費者不必用過多的成本,大量的精力就能享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這種小業態的出現也是伴隨著8090后進入社會必然出現的一種現象。
而零售業的餐飲化最明顯的先驅就是阿里的盒馬鮮生以及永輝的超級物種了,盒馬鮮生將海鮮的現場加工設計引入傳統賣場,引起了一股海鮮消費的風潮。但是因為品類結構的問題,非生鮮品類的銷售要遠遠低于生鮮品類,這也使得盒馬鮮生其實可以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商品特殊化
在電商沖擊的現在,除了生鮮可能因為中國消費者有少而勤的購買習慣因而受電商沖擊較小外,百貨品類基本上可以算是節節敗退。致使零售業毛利出現了下降,銷售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前幾年甚至零售業在電商沖擊下出現一片狼來了的慌亂景象。
這既有電商平臺品類齊全的因素,也有前些年很多商品廠商價格渠道管控乏力,導致電商價格遠遠低于實體零售的因素。但是在近幾年,電商對實體零售業的沖擊雖然猶在,但是零售業也找到了自己的經營之道。在優化商品渠道,進行價格管控,調整門店品類結構方面有了較大的改進。但是,作為一名80后接近90后的消費者來說,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
目前具有較高消費意愿的8090后,去超市不僅僅只是為了購買商品,更多的是希望有一種新體驗的感覺,比如現在餐飲業的海底撈,海底撈的口味在火鍋業內其實并不突出,但是海底撈的服務卻是要遠遠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這樣對很多在消費過程中更注重感官體驗的8090后來說,體驗,要遠遠大于商品本身的意義。這樣,體驗,恰恰就成了我們提供的商品的一種。
我所說的這種體驗包括但不限于一個微笑,一句問候,而是消費者在賣場中是否能有參與感,以及商家能否在賣場通過商品、活動來引導消費者的感官。
比如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為消費者在賣場中營造出一種輕松寫意的生活狀態,并為消費者提供實現這種生活的相應商品。或者在家庭購物中,讓消費者更能感覺到一種家庭溫馨的感覺。一起買東西,一起回家、一起做飯、聊天,用晚餐、然后打開各自喜愛的酒水,共同看一部喜歡的影視劇,這就是商品以外的商品,也是增加消費者對零售業者好感與忠誠度的最好辦法。
平臺化
對于區域連鎖零售企業來說,如何在區域內建立自己的地盤保護,以及與對手競爭?這就需要建立平臺,何為建立平臺?區域連鎖零售企業的優勢就是在于本地化,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一定的當地影響力,這時如果能善用自己的優勢,將自己的儲值卡系統或會員積分系統進行其他產業的導入,爭取本地更多的中小商戶能接入儲值卡消費及會員卡積分,同時將這些商戶的商品或服務進行分值化納入積分兌換體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本地客流最大的引流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區域連鎖零售企業無論是在活動的設計上,還是自身費用的把控上就有了更多的自由,這也能與外來的全國零售企業競爭中形成更大的本地優勢。當然,這里面也涉及到財務,系統等各種部門,在此就不展開細說。
目前全國自有品牌的開發雖然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很多企業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自有品牌開發,更出現了如螞蟻商業聯盟這種具有前瞻性的自有品牌開發聯盟。這在現在商品和價格趨于同質同價化的今天,在品類管理還未成為所有連鎖零售企業通用的管理手段的今天,自有品牌就成為競爭激烈的連鎖零售企業形成差異和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但是,同時也是因為國內目前自有品牌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導致很多企業在自有品牌開發時對于開發商品的邏輯、數據分析邏輯、商品屬性定位、代工廠尋廠等方面都不能到流程化、數據化的程度,所以很多企業的自有品牌還僅僅處于貼牌生產階段。而像國外的自有品牌開發那樣進行定制化生產、單品營銷、品牌形象建立等手段還未能靈活運用。但是我也相信,自有品牌的發展也是未來零售企業的一大趨勢。
以上就是本人從業近十年來,通過對品類管理學習,自有品牌開發,營運管理等工作,結合目前零售業發展趨勢,對于未來區域連鎖零售企業發展的一些淺薄意見。
商品是零售的根本,無論采用何種經營渠道和方式,都是為了讓顧客能夠買到好的商品,而好的商品一定是具有商品力的,能夠為顧客創造更多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多可能。
如何讓商品自帶力量和故事,如何提升零售商的商品經營能力?6月4日-5日,以“商品的力量”為主題的2020聯商網大會將在杭州召開,目前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高鑫零售CEO黃明端、家家悅董事長王培桓、銀泰商業CEO陳曉東、紅杉資本中國投資合伙人蘇凱、盒馬總裁侯毅、砂之船集團總裁許軍、生鮮傳奇董事長王衛、費芮互動創始人蔣美蘭、南陽萬德隆董事長王獻忠等重量級嘉賓已確認出席大會并作分享。
(文/聯商特約專欄作者 馬龍,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