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消費者關系,認養一頭牛業界首推“合伙人”制
聯商網消息:5月26日,新一代乳品企業“認養一頭牛”正式宣布,向消費者推出“認養”模式,中國乳制品行業迎來“合伙人”時代。
據了解,認養一頭牛品牌誕生于2016年底,自3年多前聯合吳曉波頻道創立以來,已擁有7座現代化牧場,6萬頭荷斯坦“五好級”奶牛。奶牛單產已從2017年的11.5噸,增長到2019年的13噸以上。
2018年,認養一頭牛正式入駐天貓。不到兩年全網用戶已經超過了2000萬,其中包含500萬資深會員。企業創立至今三年時間,銷售收入已過15億,入選天貓極速破億新國貨品牌,成為當今乳制品行業的“后浪”。
從一杯奶到一頭牛
2008年,中國的乳制品行業曾出現過嚴重的信任危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從國外購買奶粉,喝上一杯“放心奶”,成為消費者的基本需求。
彼時,認養一頭牛創始人徐曉波還是一名房地產商。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喝上放心奶。然而,2012年他卻因為不了解海關政策,攜帶超量奶粉入境而被查扣問詢了4個小時。
這件事對徐曉波觸動很大,他明白,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缺一個像他這樣的地產商或許沒什么,但中國的養牛業如果多一位農場主,或許會有點不同。
2014 年,徐曉波決定從房地產商轉型為“農場主”,他帶領團隊斥資4.6億元在北緯37度優質奶源帶,也就是河北衡水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牧場。徐曉波意識到,一杯好奶必須要從源頭把控,只有種好草、養好牛,才能產好奶。
正是這個認知,成了如今認養一頭牛的核心競爭力。
發布會上,徐曉波坦言,此次推出的認養模式是一個藏在心里三年多的夢想,“我們不盲目追求銷售額,更多的是追求有多少奶牛就生產多少好奶,有多少好奶就服務多少家庭。”
表面看來,認養一頭牛模式似乎不大符合互聯網環境下動轍對企業快速擴大規模的要求。但徐曉波認為,認養模式通過對牧場奶源、生產制造、物流供應鏈等多個環節與消費者進行連接與互動,解決傳統模式里消費者信息不透明的行業痛點,他希望通過與消費者的互動方式,能真正恢復并提升消費者對中國乳制品企業的信任度。
發布會現場,認養一頭牛聯合創始人、CEO孫仕軍對認養模式進行了介紹:
第一種是云認養。這是一種線上養成類的互動游戲,消費者可以通過淘寶和微信小程序游戲,輕松體驗5G時代的云養牛樂趣。除了能在線上認養奶牛、奶牛養成、擠奶互動、牛奶兌換等,還可以收到牧場的動態及直播。
第二種是聯名認養,認養一頭牛聯合吳曉波頻道、敦煌IP等推出IP聯名卡,消費者可以通過購買季卡、半年卡、年卡等獲得聯名認養權,除了能夠定期享受新鮮產品直送到家的服務,還能享受主題型會員定制權益。如認養一頭牛與吳曉波頻道為年輕媽媽群體聯名定制的《中國媽媽幸福家庭秘籍》,就從用戶需求出發,倡導“把知識與牛奶一同喝掉”,幫助中國媽媽解決育兒難題。
第三種是實名認養,也就是成為真正的養牛合伙人。消費者可以在專供牧場提前1年預定牛奶,最高等級的會員還能給奶牛取名字,認養一頭牛也會定期向會員反饋奶牛的照片和各項生長數據。
為了讓認養模式有效落地,認養一頭牛還特地打造了透明化牧場。用戶不僅能24小時看到牧場的直播,還可以帶上家人來到牧場進行認養奶牛、親子游等活動,甚至可以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真正享受看得見的飼養、看得見的生產、看得見的配送等產品和服務。
乳品行業如何破局
事實上,我國乳制品行業在經歷2008年的信任危機,經過十多年的恢復和努力后,行業格局進入相對固化階段。
但其實智研咨詢在《2015-2020年中國乳制品行業前景調研及未來趨勢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20年,我國人均占有奶量將從2012年的28千克/年,增長到42千克以上。這表明,中國的乳制品行業仍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目前,中國的乳制品行業主要有三個特點:首先,行業集中度高,有數據顯示,在2019年4000億的市場規模中,前三大乳企占有了52%的市場份額,壟斷形勢日益明顯。其次,區域性乳企業務收縮,行業呈“駝峰型”,尤其是常溫奶領域,以UHT為例,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占據了78%的市場份額,區域性乳企逐漸將業務重心調整到低溫奶。最后,生產端投入比較重,創業?檻高,奶牛從養殖到產奶需要2-3年時間,投入到產出有較長的時間差,對資金和供應鏈要求比較高。種種現狀表明,在龐大的市場潛力之中,乳制品企業想要破局,并推動行業升級,必須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我們不是一家賣牛奶的公司,我們只是一家替用戶養牛的公司。”孫仕軍認為,從誕生開始,認養一頭牛就走了一條與傳統乳企業完全不同的路徑。這種不同不僅在于模式和策略的創新,更基于戰略眼光的差異。
徐曉波堅持認為,奶牛養得好,牛奶才會好。所以,認養一頭牛堅持從澳大利亞引進能查到系譜檔案的奶牛。為了讓奶牛吃的好,每個牧場周圍都配套了幾萬畝草場和青貯種植區,認養一頭牛青貯甚至還在2018年中國青貯飼料質量評鑒大賽中獲得過金獎。
除了飼料,在飼養人員和技術方面,認養一頭牛也非常重視,核心管理團隊均為碩士學位。為了確保牧場整體設計與管理能為奶牛提供全面的舒適與營養,認養一頭牛邀請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專業教授來把控牧場全循環設計,并且特別聘請浙江大學動物營養學博士、美國密蘇里大學博士后、中國奶牛舒適度第一人王艷明,以及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博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奶牛飼養權威專家甄玉國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到牧場進行指導。
此外,認養一頭牛還引進了一批與奶牛相關的先進設備,比如能夠給奶牛進行按摩,保證奶牛舒適的世界頂級瑞典利拉伐72位轉盤式擠奶臺;實時監測奶牛健康狀況的國際知名SCR智能項圈;讓奶牛吃得更好更科學的美國FeedWatch智能精準飼喂系統等等。
為了保證下一代奶牛的品質,牧場里還創新性地為奶牛們配備了產房、幼兒園、保孕院等福利住所,不僅每頭奶牛有專屬的臥床,剛出生的小牛們還能獲得工作人員24小時的陪護等。
而在渠道和營銷模式上,認養一頭牛沒有花1分錢用于廣告推廣,而是借助諸如天貓、云集等平臺以及雙11等機會出道,并利用互聯網優勢在直播風口愈吹愈熱之際,迅速捕捉到機會,通過主播帶貨、企業自播、跨界互播等方式成功吸粉破圈。
品牌與消費者關系重塑的時代
阿里巴巴曾提出,新消費時代為品牌們創造了更多機會。但換個角度看,品牌的機會又與企業整體實力有關,畢竟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個實力是多維度的。在互聯網企業中,人才是軟實力。對于認養一頭牛來講,與傳統乳企從業人員年齡偏大不同,公司90后員工占比極高,這些90后人才不僅廣泛出現在營銷管理部門,連牧場也有90后廠長。
以直播為例,認養一頭牛自從開展企業自播后,因為沒有專業主播,都是員工們積極踴躍、主動自發的進行自播,CEO想要直播都很難有排期。認養一頭牛通過放手甚鼓勵員工自我表達的方式,為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以人才軟實力,不斷融入新時代消費者人群,輔以創新型營銷,提前在用戶心中占領“國民好奶”的首要位置。
除了人才以外,乳制品行業在新消費時代競爭中贏得消費者好感、為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爭取更多機會的仍然取決于企業自身的硬核能力。
據了解,目前認養一頭牛已經與阿里巴巴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天貓精靈事業部共同對傳統牧業進行智能化升級,在“一牛一碼”的產業鏈溯源,認養模式的語音購落地,智能導購機器人和沉浸式購物上做重點布局,有效解決消費者對牛奶品質安全的顧慮并構建新的牛奶消費場景和銷售模式。
在認養一頭牛的天貓旗艦店里,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和物流,各項評價指標均遠遠高于同行。而這些數據,歸根結底在于認養一頭牛已然探索出一條“扁平式”的用戶關系。在認養一頭牛看來,與其說用戶是消費者,不如說用戶是朋友。譬如在每月26日的會員日,認養一頭牛會邀請會員家庭來到公司,對研發的新品進行嘗鮮、討論與交流,不斷吸收用戶建議,尊重用戶話語權,將品牌價值與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進行綁定,早早收獲了一大批愿意和品牌共同成長的忠誠用戶。
新消費時代,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買到一款令人放心的商品,還希望能夠以平等的方式與品牌對話。“新消費時代一定是一個消費者全參與的時代。”孫仕軍認為,企業必須要重塑與消費者關系,此次認養一頭牛推出“合伙人制”,就是希望把經營的環節開放給消費者,讓消費者真正參與企業的共建、產品的設計、服務的優化環節。
他認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通過消費者的反饋和互動快速迭代,最終走上良性發展的通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