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便利店市場來了新的“攪局者”
聯商專欄:從2月初簽約,到4月份門店落地,便利蜂在濟南開店只用了兩個月。截至目前,從大眾點評上搜到的便利蜂濟南門店有17家,從1到17,便利蜂也只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從簽約到開店,再到展店,便利蜂速度快到讓人迅雷不及掩耳。
濟南的便利店一直處于溫和的競爭狀態,統一銀座憑著門店數量的優勢和精準的定位一直居于榜首,成為便利店的領跑者,華聯鮮超也沖在前列,成為第一領跑方隊中的一員。后來橙子便利、蘇寧小店等也加入到競爭的隊列中,濟南的便利店還是如一池稍起微瀾的水,并未有真正的格局變動。
這也讓許多熱愛便利店的年輕消費者頗有微詞,他們是時尚有趣便利店的簇擁者,他們希望在濟南能見到更多樣式的便利店。
便利蜂在濟南開店,許多年輕消費者在大眾點評上發出歡呼,他們說濟南終于有了不一樣的、可以去經常打卡的便利店。
便利蜂這次在濟南開店,有意進行了錯位,避開了領跑方隊的鋒芒。統一銀座與華聯鮮超更貼近于社區,經營內容沒有脫離出傳統便利店的范式,都是以家庭消費為主體。便利蜂在濟南門店的地址都選在了寫字間周邊,與辦公場所離得更近。
商品也有明顯的區別,如:統一銀座與華聯鮮超,都有面粉和油鹽醬醋等售賣,這是居家生活的必選項,而在便利蜂直接剔除了這類商品,商品聚焦于辦公場景。
數字化加持的門店
在去便利蜂之前,對其鮮有了解,只知道這是一家新成立的、在北京業績還不錯的便利店。進了便利蜂,稍稍轉了一圈后,最強烈的一個感受是,這應是一家用數據指導選品和訂貨的門店。這種感受,來自于主觀判斷和現場氛圍,主要表現在:
一是商品的選擇沒有走循規蹈矩的路線,新意頻出,某些細分品類聚集了較多品種,而另一些則只點到為止,看不出主觀上的邏輯關系,如果憑經驗,大多不會這樣選品布局;
二是商品的庫存量,有的滿滿當當,陳列了多個陳列面,有的卻只有零星的庫存,門店開業時間不長,歷史數據量有限,系統訂貨可能出現了訂貨偏差。
后來看資料,發現便利蜂確實是一家以數字為主導的門店,從門店選址到選品、再到訂貨,都是以數據為準繩,解放人力,避免了人的主觀干擾和對人的過份依賴。
便利蜂海爾大廈店,位于燕山立交橋附近,周邊便利店較少。便利蜂的黃色招牌在深藍色樓宇墻面上分外醒目,幾乎沒太費力氣就找到了這家門店。
門店大概百十坪,有兩名員工。員工都非常年輕,現在,員工的年齡是判斷門店年輕與否的標準之一,新興的、有較好前景的門店,大都能吸引較多年輕員工。
海爾大廈店雖然不大,但布局非常緊湊。從門口一直走到最里面,每一寸面積都合理規劃,幾乎沒有一點浪費,恰到好處。就算端頭貨架的側面位置,也充分利用起來,掛上了關聯商品。有幾處非常規展架,大小剛好與墻體面積吻合。
在便利蜂,許多事情都需要自助。買咖啡是自助,咖啡機旁邊有一個小架子,依次放有糖、大杯和中杯的杯蓋,攪拌棒,吸管等,在最下面,還提供了盛放一杯和雙杯的手提袋,最有新意的是,店里還售賣冰杯,有冰杯自助機,這受到許多年輕人的歡迎;買豆漿同樣是自助;熱飯也是自助,店內提供了熱飯的微波爐,機器上有9個選項,對應加熱9種不同的食物;結賬同樣自助,便利蜂沒有人工收款。
▲微波上顯示的自助加熱食物種類,清晰簡單
顧客自助能解放人力,減少門店員工數量,但自助的背后卻需要完善的人性化體驗與技術作支撐。便利蜂的自助操作都較簡單,如遇到麻煩,喊一下店員,他們也會熱情相告。盡量考慮到顧客在自助現場可能遇到的問題,并以簡單的方式解決,這才能讓自助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是許多網友對便利蜂的評價。在便利蜂能找到好吃的和想吃的,能看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商品,也能找到恰好需要的;還能喝到現磨咖啡、豆漿,吃到關東煮,繁多的食物種類讓門店更顯豐富性。
店內只留出一排貨架陳列了非食品,其余均為食品。食品又大體分為包裝食品與鮮食。包裝食品大多集中在休閑食品與飲料兩個品類上,尤其是飲料,冷藏柜有、貨架上也有,在寸土寸金的門店,顯然占了較大比重。前后進來三波年輕顧客,他們無一例外的都走到冷藏柜拿了飲料。
看來,門店的品項選擇與顧客的實際需求之間,確實有一條隱密的通道,這條通道可以用數據探測出來,但數據分析也同人的經驗一樣,需要積累與不斷修正。
在便利蜂也有網紅商品。網紅商品能否經得住考驗,這是一道需要用時間解答的問題,但是網紅商品能給顧客去小驚喜和小確幸卻是不爭的事實。便利蜂的海河草莓味牛奶被許多網友前去打卡購買,在大眾點評的評論上,這個牛奶也成為被提及次數最多的單品之一。網紅單品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當然,便利蜂更大的競爭力在于鮮食商品。濟南的便利店鮮食商品少,自有品牌的鮮食商品更少。在便利蜂,自有的鮮食商品隨處可見:關東煮、炸串、現場售賣的盒飯,還有外送的飯團、便當、涼皮、自制冷盤、蔬菜沙拉、三明治等,這些獨家的鮮食商品是便利蜂吸引客流的利器之一。
下午兩點多,在盒飯區,店員正在做著清空的工作,廣播好像也在提示清空。店員說,盒飯只賣4個小時。為保證食材的新鮮和味道的純正,便利蜂對熱菜的售賣時間做了嚴格規定。
因為主要圍繞工作餐,所以這里鮮食的份量大都是一人份,就連咸菜、小菜、沙拉醬,都是適合一人食用的小包裝。
▲豐富的鮮食品種
便利蜂使用的是電子價簽,價格應由后臺控制。當出現價格變動時,店內就響起廣播提示:有些商品價格發生了變動,結賬時請注意。現場人員關注不需要價格,這減輕了一線員工的工作量。在傳統門店,維護價格、更換價簽是員工的一項重要現場工作。
店內正在做咖啡買一贈一的優惠活動,贈送的優惠券結賬后自動放到小程序里,三天內有效——這其實也變相推廣了便利蜂的小程序。在小程序上,便利蜂還鼓勵顧客購買券包,新顧客只需要1.99元就能購買到價值42元的券包。數字化的營銷方式,顯然是來自線上的推廣基因,鼓勵顧客持續消費,漸漸產生粘性。
▲售賣1.99元的券包
理性與感性
數據,讓人想到客觀、冷靜、克制與理性。而零售是一個充滿溫情的行業,需要人做鏈接,需要把經驗感受運用于門店的管理之中,讓門店呈現出鮮活的力量,而這些又頗為感性。前幾年風行的無人售貨店,到最后不了了之,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了人的參與,無法取得消費者的共鳴。
便利蜂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把理性與感性融合在門店的管理中,既客觀冷靜,又鮮活生動。
顧客一進入便利蜂,店員不管在做什么,都會主動打招呼,店小,店員離顧客咫尺之距,打招呼更顯親切。雖然便利蜂把員工數量控制在極限之內,但還是有員工在現場服務,如果便利蜂成了無人店,可能就是另一種狀況,一家冷冰冰的數字化門店。
在大眾點評上,許多顧客都提及,在店內如果遇到問題,只要喊店員,店員都會熱情解答。這應是便利蜂對現場管理的要求,把員工在門店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雖然便利蜂經過了精準計算,把每寸面積都用到了極致,但還是辟出一個看似最浪費的區域——堂食區。海爾大廈店的堂食區大概占了店內面積的十分之一以上。堂食區配備了較多的桌椅,方便顧客在里面歇腳與就餐。
寬敞的堂食區
一位快遞員正在堂食區內用餐,這一幕很是溫馨,忙碌的快遞員在便利店能找到臨時就餐的地方,讓人覺得這個城市對那些在外奔波的人的包容與關懷。便利店只有真切的融入到城市的生活里,給更多的人提供生活可能性,才會更有前途與光明。畢竟,便利店是離生活最近的業態。
購買了幾個飯團,發現飯團封口設計非常人性化。打開飯團既不像打開粽子那樣,需要剝離層層包裝,也不用擔心撕開各種標簽后,粘得滿手都是。在三角飯團的頂角處,有一個預留出來的邊角,只需輕輕一拉這個邊角,飯團的外包裝就能輕松脫落下來。把一個細節做得如此細致入微,應是在數據分析之外加進了感性的思考。
便利蜂的加入,讓濟南的便利店呈現出了更加豐富的多樣性。至于能不能撼動目前的便利店格局,還要看便利蜂持續的發展能力和經營能力。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柳二白,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