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能紅的5種特質
最近天氣轉暖,身邊人紛紛跑去打卡咖啡館、新店,拍照曬圖。
小紅書上搜索#咖啡打卡,有69萬+篇筆記,很多店被多次推薦,動輒成百上千的評論點贊。
到底什么樣的咖啡館能吸引人打卡,而且一直保持高人氣?僅僅“拍照好看”就夠了嗎?
翻了800多篇打卡日記,我發現,如今打造一家合格的當紅咖啡館,方法已經變多了——
3個思路,把咖啡館開成“新5A級景點”!
天氣轉暖后,身邊的人都跑去打卡咖啡館,就連看上去最不懂咖啡的也在朋友圈發出美景+咖啡杯+感言的"打卡三件套"套餐。
其中點贊幾率最高的,是這兩年流行的“城市情懷咖啡館”。
拿著印有城市或街道名稱咖啡杯拍照打卡,分分鐘成為朋友圈點贊收割機——咖啡館用城市情懷吸引顧客,而顧客用城市情懷引發朋友圈的共鳴。
長沙、西安、大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情懷咖啡館”,其中知名度比較高的有杭州的發條先生咖啡,因為“路牌咖啡”而一躍成為杭州最火熱的咖啡店之一。
孩兒巷、鳳起路、河坊街、南山路、慶春路,杭州有名的街道路名,都能在這里找到相對應的微型路牌。“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消耗300多個路牌。”咖啡店老板此前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
總結打卡筆記我發現,用好城市情懷的咖啡館主要有三類:
1、借勢地標建筑,提高出圖率;
2、找到城市特殊的情感鏈接;
3、有和地域美食相關的“城市特調”產品。
第一類比如長沙的是隆咖啡,它幾乎是當地必去的“新景點”之一。網上經常有人曬出打卡照片,在小紅書上,打卡筆記有8400+篇。(傳送門:一天800杯、熱門榜TOP1!50平咖啡小店如何做好“打卡”生意?)
是隆咖啡開在長沙解放西路,周圍分布著IFS、王府井、悅方iDmall等高人氣商超。舉起咖啡,就能和長沙地標建筑合影。
得天獨厚的位置、剛剛好的構圖,讓一家小小的咖啡館有了充足的打卡吸引力。
第二類比如武漢的融合Together Coffee,杯子上印著“武漢”二字,再搭配店名Together Coffee。在疫情后,把“武漢”捧在手心,顯著情懷味十足。
第三類可以參考Seesaw前兩天在南京開出的mini店。
作為新店型的首次亮相,Seesaw為南京咖啡愛好者特別推出南京限定金陵桂花小拿鐵,根據Seesaw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這杯城市創意咖啡銷量占比超過50%,屬于銷量TOP1單品。
很多獨立咖啡館也將洋氣的咖啡與地道的家鄉美食搭配出售,碰撞的化學反應有著超強傳播力,品牌裂變也隨之而來。
城市對于游客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都有特殊含義,無論是專程來喝一杯咖啡,還是為了拍照發朋友圈,都在傳遞自己對城市文化的認同。
顏值不夠用了!好設計,紙巾盒都有傳播力
在這些打卡日記中,我還發現,如今咖啡館單靠“高顏值裝修”很難制勝,好的設計,紙巾盒都有記憶點。
比如杭州沙縣咖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最多的就是店中“大富大貴”的slogan、印有“以德服人”的招聘海報,咖啡機上的“好事多磨”,寫有“喝到什么就是什么”咖啡豆外包裝,甚至是紙巾盒上“放輕松”的字樣。
——是不是很想拍照發給朋友看看?
沙縣咖啡的細節設計,之所以有傳播力,靠的不是高顏值的外表,而是足夠有趣的靈魂。“大富大貴”、“放輕松”等文案,特別符合當代年輕人直白、不喜歡端架子的心態,有天然的傳播力。(傳送門:沙縣咖啡成名記:如何開出一家年營收400萬的咖啡館?)
北京的挖味兒wavi coffee lab,與跳海酒釀共享空間,白天咖啡,晚上酒吧。咖啡館看似隨意的陳設里,藏著五條人、羅大佑的唱片,還有94紅磡實錄,還有門店“要藝術自由”的slogan,被網友直呼是個“自由正道”的地方。
可以想象,喜歡樂隊、喜歡這一類音樂風格的年輕人,都會愿意來wavi coffee打卡。
門店設計,往往承載著一家咖啡館的精神內核,當黑金風、白金風、ins風、日系風被用爛,顧客審美疲勞的時候,有趣的靈魂、有態度的設計才更有吸引力。
極致創意,一款產品帶紅一家店
上海的村口大樹,開業不久就成為區域內的熱門咖啡館,而關注度一半都來自于它的招牌特調:幻滅的愛情特調咖啡(全名為永不結束的夏天喝隨時幻滅的愛情)。
這款產品用酒杯裝,頂部用泡泡機打出一個轉瞬既逝的泡泡,用來比喻愛情。(看到這款特調內心也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唱:美麗的泡沫,雖然一剎花火……)
憑借寓意和顏值,一款產品順利帶紅了這家店。
憑借特調產品出圈的,咖啡圈朋友們最熟悉的還是o.p.s咖啡,長期占據上海熱門榜第一的“老牌網紅”。
這家店不賣常規的美式拿鐵卡布,甚至連手沖都沒有,產品主要是創意咖啡,按照季節上新,每個季節推6款。
這樣的上新模式,讓顧客一直有新鮮感。并且特調咖啡從熟悉的水果、酒入手,對于不懂咖啡的大多數消費者都沒有門檻,先把人吸引進店,再讓他們愛上咖啡,就相對容易了。
剛剛獲得融資的M stand ,就憑借可以吃的咖啡杯刷屏,時不時有顧客聞名而來,并在社交平臺上曬出這款產品。(傳送門:10家店估值7個億!這個品牌在試驗一條把咖啡“做大”的新路徑)
很多時候,豆子好不好、體驗好不好,是進店品嘗以后才能感受到的。看得見的產品創意,更有利于傳播。
也有門店通過特殊的產品形式吸引年輕人。
成都一家名為“縫紉機咖啡”的獨立小館,面積不過7平米,沒有吧臺,沒有座位,但在社交平臺上,經常看到咖啡館門口坐滿了顧客,并且這家點被很多顧客評為“有靈魂的店”,只是因為店內只賣澳白,18元一杯,自帶杯立減5元。
絕大多數咖啡館都有幾十款產品的時候,“只賣一款咖啡”,就是一種稀缺價值,值得被打卡曬圖。
爆火的咖啡館,都會講一個好故事
有傳播度的店都離不開一個會講故事的老板。
去年,熊爪咖啡火了,天天排長隊,刷屏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
一來,這家店出品方式有創意:墻上鑿個洞,洞里伸出一個熊掌遞咖啡。
二來,背后有個暖心故事:店內的員工都是殘疾人,熊爪和出杯的設計,源于身體受限無法發聲交流。
這樣充滿溫度的故事,不管是引發顧客共鳴,還是助力殘障人士就業,都會將正能量傳遞出去,也將想要被治愈的顧客帶到店里來打卡。
多半打卡,都是奔著"人"去的
網紅咖啡館的終極吸引力,還是在"人"上。
有的咖啡館考拿過世界大賽的冠軍的咖啡師,有的店靠顏值,還有的是擁有"有趣的靈魂"。
但在打卡日記中,我見過的最多的關于"人"的評價,都與服務相關。服務好,為顧客帶來好體驗,顧客連打卡日記都寫得更加生動。
去過o.p.s咖啡的顧客都對他的服務印象深刻,預點單時,老板拿著菜單給每一個排隊的顧客介紹產品,做好產品后,老板還會輕聲細語地為顧客介紹這款產品的最佳喝法。
對于普通顧客來說,沒那么懂咖啡,如果咖啡館表現出強烈的距離感,就會將顧客拒之門外。
每次說到打卡,總有人把它定義為“不會再來”。
但在我的理解中,打卡只是一次有目的的旅行,并不會影響下次的決策,而真正影響復購的是這次旅行的感受。
當新鮮感過去,咖啡館的好出品,門店帶來的好體驗,都會讓顧客選擇再來,并分享給自己的朋友。
這才是一家網紅咖啡館應該有的樣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