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腰部”創業公司,為什么提前死了?
“原本是可以走小而美的,可惜了!”
在接受億邦動力訪問時,某家正在清算中的腰部社區團購企業業務負責人發出惋惜。
回憶2019年底那場振奮人心的發布會,這家企業創始人曾同時宣布了融資和盈利的消息;彼時“扎扎實實走小而美路線”是公司堅定的路線,聽起來似乎再堅持堅持就能上市。
但如今,另一位運營負責人已經面對現實:“拼多多、美團等巨頭進村了,沒有資本會去跟他們搶賽道的。”
“業務關閉、人去樓空,仿佛從來未存在過一樣。”就像外界看到的那樣,這位運營負責人不得不承認,即便竭盡全力公司還是沒能熬下來。撥開層層迷霧,這家企業早已在推進業務清算。
突變的4個月
有內部人士向億邦動力透露,今年春節過后,上述社區團購公司的合伙人和高層們已經開始逐個離任。
最早離職的是一位負責業務運營的聯合創始人,年后就已經去張羅自己的新業務了。創始人也承認,“2020年12月份就已經進入業務清算程序。”
截至目前,公司法人已經變更。如今的狀態,就像所有人都在等待最終落錘的聲音一樣。
2021年5月,數十家該企業供應商組建了維權群,他們意識到這次拖欠貨款的舉動不同尋常,于是開始集體向外界求助。在這個維權群里,供應商欠款在數萬元不等,有的欠款超過了10萬元。被欠款最多的是一家杭州供應商,有80多萬貨款未結算。
相關財務人員回應5月結算,而進入5月下旬這些供應商尚未收到回款,于是不敢供貨。
隨后,公司已經轉移了辦公基地,人去樓空了,只能對接到3個公司人員。
供應商們陸續收到結款承諾是6月份。6月中旬,數家本地供應商找到這家企業新的辦公地點,對方履行承諾結算了貨款和押金。上述供應商得到消息后,第二天趕到了現場,拿到了自己的4萬元錢。
“對接的負責人不錯,很快就結了。”這位供應商后續反饋道。
目前還有上百家供應商押金未退。該社區團購負責人承諾:“不可能不還,還在清算。”
一個月后,曾經的社區團購明星創業公司,一家2019年就已經盈利的企業,業務停運。
上述負責人表示:“早在2020年中,公司就在試探各種新模式新業務,現在屬于主動退出社區團購賽道,公司的創始團隊現在已經投入到新業務去了。”
面對當下市場中復雜的競爭態勢,這家企業也像諸多同行一樣,放棄了原本讓自己起飛的賽道。
一次失敗的突圍
據內部人士透露,一切的轉折發生在2020年。
2020年突發疫情,社區團購一時間變成了居民買菜的剛需服務,這家企業在過去亮眼的表現,更讓其成了疫情期間協同防疫服務民生的重點企業。
但實際上,幾十億的GMV,行業中最接近頭部的名聲,都沒能掩蓋其運營能力的不足。
“原來只有20多個SKU,一下子增加到150多個。”其中一位業務負責人表示,自家企業原本的爆款模式,靠人分揀就能完成,根本不適合擴張SKU,更不用說走平臺化路線。
然而,形勢逼人,在全民防疫的大環境下,人人都開始接受生鮮零售,原來被詬病的社區團購,一夜間變成了習以為常的事物。
于是,整個行業有種用戶習慣已經養成的錯覺,在用戶強烈的訴求下,這家企業也被潮水推著走上了SKU擴張和平臺化道路。
其選擇了數個業績亮眼的城市站點,開始改造中心倉,探索多SKU模式。但業務還未跑通,各地便紛紛解封,剛需用戶開始流失,探索以失敗告終。
更可怕的是,美團、拼多多等巨頭切入社區團購市場。
“我們的運營系統跟巨頭比還是有差距。”這位業務負責人直接指出了自家業務上的不足,巨頭的搶入,也讓其失去了戰略試錯和戰略收縮的時機。
當時,即便是這家曾經盈利的社區團購頭部企業,資本在面對巨頭搶入的市場時,也不會選擇繼續投入支持。
經過半年的短暫試錯之后,巨頭已經進入開啟燒錢模式,市場沒有了生存空間,這家企業連選擇回退到“小而美”模式的時機都失去了。
“如果沒有犯錯,一直走小而美的話,是能走通的。”這位業務負責人感到可惜。
其創始人則表示:“小而美模式在生存上沒有任何問題,但無法規模化,意義不大。”
進入2020年下半年,看到巨頭不設限的燒錢競爭,這家企業的高層下決心退出社區團購賽道,開始試探各種新的業務模式,與此同時業績也開始直線下降。
今年春節后,這家企業多名高管接連離職,創始人開始了對公司最后的搶救,直至日前進入清算尾聲。
“腰部”社區團購退場
從同程生活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曾經的明星社區團購企業匆匆收場。這些企業中,像同程生活這樣的曾是社區團購創企的頭部企業,都曾縱橫裨益、合并對手;也曾在2019年爭先奪后發布融資消息,與其他競爭對手一起將市場炒熱,風頭無兩。
巨頭降維打擊時,他們踏入的不再是同一條河流。
“巨頭自己本身就有流量,然后還能把社區團購的流量導到其他業務上;商業模式也比你強,這個時候效率還趕不上,沒辦法競爭。”上述運營負責人表示,在面對巨頭的時候感到很絕望。
更讓人絕望的是,巨頭的燒錢模式和規模效應,短短幾個月就讓其丟失團效,就連原本具有領先優勢的幾個城市也潰不成軍。
即便是監管層面叫停了燒錢模式,該運營負責人表示,巨頭已成規模,控制燒錢尺度、變換一個模型,腰部創企也無法承受。當下正在推進的團批模式,就是其他社區團購創企難以做到的。
“做窄SKU、做精品爆款走小而美模式,是沒有問題的。”上述業務負責人認為,爆款精品模式在社區團購市場有著足夠的生存空間,但自家走了半年的彎路,已經無法證明了,“(與巨頭競爭時)中腰部社區團購企業不能走錯一步!”
同時,這位業務負責人也承認,現在市場上能夠生存下來,并受到巨頭關注的社區團購企業,都在SKU擴張和平臺化上做出了成績。
同程生活曾希望成為這其中的一員。為了保住自己的市場地位,同程生活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出現了9億左右的欠款,其中還有近3億銀行貸款,這還不包括賬上原有資金。但最終也未等來巨頭的收購。
對比下來,這家尚未宣布倒閉的企業面對資本市場時更加清醒,從2020年下旬巨頭入局時就及時剎車。內部人士透露,自家并未出現銀行貸款需要償清,供應商欠款也僅剩百余家,大多數是押金,正在穩步推進結算中。甚至在去年,核心團隊已經開始著手做新項目,融資即將到位。
在宣布破產的內部信中,同程生活CEO何鵬宇這樣寫到:“從2020年9月開始,社區團購風云突變,行業從‘拼創新’、‘拼執行’,變成‘拼資本’,‘拼補貼’。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和橙心優選涌入,打亂了創業公司的步伐,依靠巨額補貼,巨頭們搶走大部分用戶和訂單量。”
一位投資人則給出了另一種看法:“社區團購是一個講究團隊高度配合的業務,收購或并購對企業的發展并不利,企業不能想著做不下去了找對手收購。”
和同程生活2019年收購鄰鄰壹相似,這家企業在2018年底也曾有過收購合并動作。上述投資人認為,收購合并會帶來團隊融合問題,影響企業的節奏。不過,不能直接將他們的失敗歸結到收購合并身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