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億用戶的拼多多需要新故事
伴隨持續的補貼拉新策略,拼多多的用戶數規模已經接近8.5億。
上半年,多家互聯網巨頭的股價一路走低。來自外部監管政策的加強,尤其是對互聯網領域的反壟斷問題,令一眾頭部互聯網企業的股價受挫。
包括拼多多在內,相比今年市值最高處的2607億美元,拼多多股價已接近腰斬,半年內市值蒸發超1400億美元。
另一方面,無論是電商還是買菜業務,這些拼多多著重加注的領域,頭部效應已經越來越明顯,拼多多面臨的競爭壓力不言而喻。
不過一份營收增長同時扭虧為盈的財報,令拼多多的股價有了起色。財報顯示,二季度拼多多營收為230.46億元,同比增長89%;運營利潤19.98億元,而2020年同期運營虧損16.40億元;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為24.15億元,2020年同期凈利潤虧損8.99億元。截止發稿,拼多多股價報每股94.50美元,漲幅為16.55%。
雖然整體用戶數增長趨緩,但從單季度增速來看,拼多多還是高過阿里。同樣處于用戶增速放緩的階段,拼多多的增速、用戶規模表現不差。
“8億人都在拼!”這句話成為拼多多APP上半年的新口號。早在今年一季度財報發布時,拼多多進入8億用戶時代,同期用戶規模也超過阿里。Q2財報顯示,拼多多的活躍買家數達8.49億,較去年同期的6.83億增長24%,比上一季新增2610萬活躍買家。
相比拼多多將近8.5億的活躍買家,阿里目前的年活躍用戶數為8.28億,單季度新增1700萬,二者之間的用戶數差距還在放大。
月活躍用戶數方面,Q2拼多多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7.38億,比上季度凈增1390萬。而移動端月活數達到9.39億的阿里,單季凈增為1400萬。
從營收情況來看,拼多多第二季度實現營收230.5億元,同比增長89%,這一結果低于市場預期的267.4億元。上半年的營收還是較為可觀,達到452.13億元,同比增長141%,實現翻倍增長。
平臺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是拼多多最主要的營收來源。Q2財季,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為180.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0.55億元,同比增長63.6%。另外商品銷售貢獻的收入,達到19.58億元,整個上半年達到70.82億元,這意味著過去兩個季度尤其是618大促,賣貨效果是明顯的。
利用百億補貼瘋狂拉新,利潤層面的回報一直是個未知數。實現扭虧為盈,則是拼多多新一季財報的重點。拼多多在Q2實現利潤24.15億元,去年同期虧損8.993億元;調整后凈利潤為41.253億元,去年同期虧損7720萬元。
扭虧的關鍵,很大部分來自控制營業成本。第二季度,拼多多用于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為103.87億元,比上一年同期的91.13億元,增長14%。另一方面,拼多多也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為23.28億元,同比增長40%。在毛利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拼多多確保單季度的盈利。
把控營銷費用,拼多多在過去的618也顯得靜悄悄。根據QuestMobile對今年618各大電商平臺的統計,今年拼多多的營銷節奏較為平緩。
與之相比,天貓、京東、蘇寧等其他頭部電商,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都在輪番辦晚會,從預售環節到流量集中爆發的節點,不斷推高熱度,而拼多多唯有百億補貼的營銷政策進行到底。
拼多多早期以拼團和秒殺等多種形式,借助社交裂變快速獲客。用戶池在擴大,而單個用戶的貢獻值遠不及淘寶和京東。
從去年開始,拼多多單個活躍買家的年平均消費額環比增速,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低于10%。拿2020年第四季度來說,拼多多上活躍買家的年平均消費額為2115.2元,環比增速僅為6%。
主打高頻低價的消費品,拼多多挖掘了用戶對平價產品的需求,以及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很難培養用戶對高溢價品牌的消費習慣。與其說拼多多需要高價值用戶,不如說拼多多需要改變商品供給結構。
在與阿里、京東用戶的重合度在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拼多多也嘗試與更多知名品牌合作,吸引官方品牌旗艦店入駐。目前已有部分高端的美妝、鞋服類等品牌已經入駐拼多多,輪番配合平臺的百億補貼計劃。
不過與美妝和服飾類商品更具優勢的天貓,以及數碼3C產品為主流的京東,拼多多的優勢并不明顯。靠著白牌商品發家的拼多多,品牌化始終是邁不過的一道坎。
把重心放在農業領域的拼多多,在財報發布當天,宣布將專門設立100億元農業科技專項基金,由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將擔任一號位。選擇投入這一計劃,拼多多表示,本季度及未來幾個季度可能有的利潤,均將優先投入至該項目,直至滿足100億總額。
以生鮮為主的農產品起家,同時以極低的開店門檻收獲一批小商家,拼多多這番探索舉動并無太多“新意”。
不過在拼多多眼中,電商紅利見頂,多多買菜業務還在初級階段,而緊盯電商和買菜業務的競爭對手實在太多。當下拼多多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還需要更多時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