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出行都住野外了
“路虎攬勝+星舟拖掛+寶馬拿鐵,這應該算是頂級配置了,百萬打底。”本來就是露營中高端玩家的海棠在這個國慶假期,在朋友的介紹下,又開辟了更高端的露營玩法。
現如今,像海棠一樣的露營玩家大有人在,而在他們眼中,露營已經不叫露營了,它現叫“Glamping”,也就是更多人口中的“精致露營”。
新商業(yè)情報NBT報道稱,2020年中國露營市場規(guī)模大約在7000億元左右,每年增長速度為40%,預計未來市場規(guī)模5-10年將達到2萬億元。國內露營人數達3.6億次,其中精致露營占到總露營人數的20%,人群集中于21-45歲,以年輕一代和年輕家庭占主導。
之所以被稱為“精致”,更多的或許是因為露營的成本增加了,一人一帳篷的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玩家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帳篷、卡式爐、戶外電源、天幕、燈架、睡袋,甚至是手搖咖啡機、投影儀等設備。
這些露營玩家們跟隨著自己的喜好,營造出了一種“將客廳、廚房和臥室都搬到野外,歲月靜好的場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到戶外,熱衷于露營。小紅書數據顯示,2020年,小紅書社區(qū)露營相關筆記發(fā)布量同比增長271%,露營相關筆記瀏覽量,同比增長170%。從搜索量來看,2021年7月“露營”的搜索量同比2020年7月增長286%。從發(fā)布量來看,包含“露營”關鍵詞的筆記發(fā)布量,今年7月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334%。
攜程發(fā)布的《2021年中秋假期旅游數據報告》顯示,中秋期間,攜程露營產品訂單量相較今年端午假期增長近50%,GMV增長逾60%。在攜程社區(qū),今年以來包含“露營、野炊、野營”相關內容的發(fā)布量同比去年上漲逾400%,閱讀量增長超11倍。
全天候科技報道稱,今年的露營市場跟2019年相比,可以說是幾千倍地在增長。一些熱門款帳篷、桌椅、箱子,只要做出來的產品夠好,性價比夠高,基本上都是處于斷貨的情況。
然而,隨著露營熱度的持續(xù)高漲,以及參與的消費者越來越多,關于“露營貴”的爭議也隨之而來。海棠告訴燃財經,在其一起玩露營的朋友中,有人只玩拖掛,更有人直接將車換成百萬起步的路虎衛(wèi)士。“雖然知道高攀不起,但體驗感確實很爽。”
于是,網友們便紛紛表示稱“好想露營,露營好貴”、“露營,翻了翻小紅書,好貴,算了”、“怎么那么貴,一把椅子三四百,一盞燈要一千?”
對此,海棠對燃財經表示,露營確實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但并不都是像網上說的那樣高不可攀。基礎的露營門檻并不高,而且現在有很多新式的露營品牌,你只需要一臺車,開到營地就可以享受露營的快樂了。而且就算你沒有車也沒關系,打車也是可以的。
與此同時,海棠透露,動輒大幾十萬、上百萬的小眾高端玩家也是大有人在的。
戶外品牌業(yè)內人士黑虎告訴燃財經,與其將露營奢華與高端化,不如將其看成一種新型的文旅方式。那些投入較高的高端玩家被過分放大了之后,才營造出了一種玩“Glamping”就是燒錢的假象。
真正喜歡露營的人群,更希望它是一種具有頑強生命力的生活方式和戶外文化,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潮流短暫的存在。
誰在露營?
海棠對燃財經表示,現階段露營大致有三大類玩家,“豪車+拖掛房車”、“Glamping”和“一價全包”。“這三類玩家之間還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鄙視鏈的關系,即“拖掛”瞧不上“Glamping”,而拎包即可入住的一價全包則坐在了鄙視鏈的最底端。”
自嘲是露營小白玩家的小琳,鐘愛著一價全包的露營方式。她并不認為這是一種“低端”的露營玩法,反而覺得“一價全包”簡直完美地解決了露營中昂貴的設備支出。
小琳第一次真正的露營是參與公司在草原的團建活動。“我們當天住在了蒙古包里,附近有很多露營的人,五顏六色的露營帳篷點綴著綠色的草原,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圍著篝火一起跳舞,那種感覺太棒了。”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露營這種文旅方式徹底種在了小琳的心中。但在搜集了各種攻略之后,繁瑣復雜的露營設備清單險些將她勸退。“帳篷、睡袋、充氣床、防潮墊,這些是保障睡眠的基本裝備。爐子、鍋等廚房設施,再加上桌子和椅子這些休閑時需要的物品。”小琳很清楚不管是經濟基礎還是北漂的出租房,都不足以承受他們的重量。
直到發(fā)現“一價全包”的露營地,小琳終于找到了可以輕松享受這種“逃離”感的辦法。小琳表示,比起野營,這種露營方式方便很多,只需要帶好自己的替換衣物就行,其實跟住酒店需要準備的東西差不多。“但體驗感跟酒店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下的輕松愜意是露營獨有的。”
“帳篷和睡袋等都由營地提供,吃飯可以選擇自助餐也可以選擇燒烤。”小琳表示,這種營地就是人有點多,喜歡熱鬧的可以認識一些朋友,但對于喜歡安靜的人來說沒那么適合。
正如小琳所說,戶外運動品牌、浙江挪客運動用品有限公司銷售總監(jiān)洪晨告訴燃財經,露營確實可以很好地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來并不認識的一群人,通過露營的形式,產生了很多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和小琳一樣初次嘗試的小白玩家喜歡“一價全包”,中高端玩家則喜歡自己帶裝備。
為了露營,曉曉僅帳篷就買了三四頂,薄厚不一的睡袋滿足不同季節(jié)的露營需求,還有防風衣、登山服等,最近為了滿足孩子劃船的愿望,她甚至置辦了皮劃艇,算下來僅置辦裝備就花了三萬多元。
“比起找專門的露營地,我更喜歡一路自駕,隨心扎寨,享受隨遇而安的奇妙感覺。”每年七八月,曉曉都會帶著家人一起來到草原,和兒子一起躺在帳篷里看星星是她最放松的時刻。“有時我們會把露營帳篷搭在水質清澈的小河邊,吃完燒烤,孩子可以下河玩水抓魚,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
與曉曉不同,Bobo是“Glamping”玩家,“入坑”三年。三年時間,她從一個白天睡草地,晚上住酒店的“形式主義者”進化成“搬家式露營”的資深玩家。
甚至2021年跨年夜,Bobo一家都是在露營的帳篷里度過的。“露營地在安吉,當天的氣溫零下8度,而且前一天晚上還下了雪,我們套了兩層睡袋,還蓋一層鵝絨被,并在地墊上貼滿了暖寶寶。 ”這不是Bobo第一次碰到壞天氣,甚至在她看來,安吉的這次都不能算是惡劣環(huán)境。一次在海邊遭遇了10級大風,她的天幕也被吹走掛到了樹上。
但即使這樣,Bobo依然對露營熱情不減。用她的話說,露營這個東西很怪,像上癮一樣,露營一時爽,一直露營一直爽。“四下無人,滿眼星空,支起篝火,跟家人朋友無所顧忌地開懷暢聊,這種感覺太吸引我了。”
Bobo對燃財經表示,露營的門檻不高,但“搬家式露營”的門檻很高。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我是比較能折騰的那種人,所以在露營上的確花了不少錢。一開始非常喜歡大白熊(高端帳篷品牌),后來買了個春帳,這些都是必要支出。”
燃財經了解到,為了打造“暗黑風”,Bobo把一切露營裝備全換成了黑色。因為露營設備的不斷增多,Bobo索性又換了輛車。“儲物空間太重要了,像我們這種物資缺乏恐懼癥患者,什么都想帶,所以小車根本不行。家里也需要有比較大的空間才能儲物。”
對此,海棠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海棠告訴燃財經,“露營,最重要也是最貴的花費就是車了。”其分析到,一般營地的選址都是遠離市區(qū)的,靠公共交通基本難以抵達。包括一價全包的露營地也是如此,所以車就成了硬配置。
為什么露營?
除了露營愛好者,Bobo還是小紅書上的情感和時尚類博主,她在小紅書“Po”出的露營筆記下,經常有網友問她怎么上廁所和怎么洗澡等問題。“我每篇和露營相關的筆記的閱讀量都很高,感覺得到現在的年輕人對露營越來越感興趣。”
“對于每一個被KPI追著跑的社畜來說,露營最大的快樂,莫過于放下日常生活的焦慮不安和牽絆,回到網絡時代之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向往已久自由,為自己好好充個電。”談到露營最大的不同,Bobo如是說道。
然而,隨著露營之風越刮越猛,也出現了很多質疑的聲,“換個地方拍照”、“炫富新套路”、“有錢有閑的人才玩得起”……實際上,露營不過是日常生活方式之一,其樂趣不在于比較和跟風,而在于親身體驗、享受當下的美妙。
Bobo自嘲是名“偽戶外愛好者”,是個離不開自來水、電和WIFI的享樂主義者。2019年,她在菲律賓的一家野奢酒店首次體驗了露營。“其實那次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露營,只是在酒店里住了帳篷而已。”
“但我太喜歡露營的感覺了,靜謐的環(huán)境,滿眼的星空,放下手機才能充分接觸大自然,家人和朋友簇擁在篝火旁,全身心地關注彼此的交流,回歸童真,玩兒孩提時候的游戲,放下一切在都市里的紛擾和疲憊,這種感覺太吸引我了。”
曉曉則將露營當作一種遛娃的新方式,很多時候會跟同樣有孩子的朋友一家一同出游,集體遛娃。“在城里遛娃,眼睛要時刻盯著孩子,怕他摔了碰了,或者遇到壞人。露營只要選擇的地方安全,基本上可以由著孩子們瘋鬧,不用時刻緊繃著情緒。”
海棠愛上露營原因則關乎事業(yè),他一直想在長沙開一家露營主題的咖啡廳。“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我覺得大部分年輕人都有一顆想逃離的心,有些苦于沒有時間無法實現。我希望自己可以搭建這樣一個烏托邦,一杯手沖咖啡,加上露營的環(huán)境布置,讓他們真正放松下來。”
海棠還提到,露營不只是喝個咖啡、烤個篝火和吃個燒烤。實際上,露營和戶外運動的結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選擇露營的人主要是為了接觸大自然,很多不太激烈戶外運動都可以跟露營結合,比如徒步、溯溪、漿板、飛盤和沙灘排球等。”
玩家很熱,資本較冷
露營玩家越來越多,也推動了整個產業(yè)生態(tài)快速發(fā)展。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3.2萬家露營相關企業(yè)。其中,53.9%相關企業(yè)的注冊資本在200萬元以下,19.9%在1000萬元以上。超6成露營相關企業(yè)(全部企業(yè)狀態(tài))成立于2020年之后。其中,2020年新增超8700家露營相關企業(yè),增速高達79.6%。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新增超1.4萬家露營相關企業(yè),同比增長171%。
此外,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3.4萬家?guī)づ裣嚓P企業(yè),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和江蘇,三省相關企業(yè)數量總和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另有超7,000家房車相關企業(yè),主要分布在湖南、廣東和山東三省。
黑虎對燃財經表示,露營市場的火熱確實帶動了戶外品牌的發(fā)展,現在的露營市場更注重個性化、審美在線以及舒適度。
“以前大家對于露營的認知是條件艱苦,露營用品也傾向于先擇迪卡儂一類的實用型戶外品牌。但隨著露營趨勢的變革,精致露營走上了主舞臺,成為一種潮流化的生活方式,對于戶外用品有了更高的審美要求。接下來也許還會帶動更多露營配套設備火起來,比如飛盤和漿板等戶外運動裝備。”
但與此同時上述業(yè)內人士也表示,與其將露營看成是一種奢華、昂貴的炫耀,其實不如把它看成一種健康的文旅方式。動輒大幾十萬、上百萬投入的玩家其實是很小眾的群體,更多消費者在選擇露營時,縱然有門檻,但遠沒有一些媒體報道的那么高。
正如上述業(yè)內人士所說,新露營品牌“大熱荒野”創(chuàng)始人朱顯告訴燃財經,“大熱荒野”成立的初衷很明確,做教育市場的事情,讓更多的普通用戶可以用更低的決策門檻先體驗奢華露營。而在做市場調研的過程中,其發(fā)現很多五星級酒店、閑置的高爾夫球場都是極好的場地。
除此之外,朱顯稱,不僅僅是酒店、球場加入其中,像華潤、萬達、融創(chuàng)等國內比較知名的房企也都在做相關的試探。朱顯稱,以往的文旅地產,更側重賣樓,卻很忽視運營,引入營地運營,可以很好地推動文旅產業(yè)的活性。
“只不過現階段房企們還沒有將露營這件事情上升到戰(zhàn)略性或集團性的層面。”如朱顯所說,公開資料顯示,8月28日,融創(chuàng)由心谷與野宿營火正式達成合作;萬達小鎮(zhèn)的露營帳篷更是此起彼伏。對此,融創(chuàng)方面對燃財經表示,融創(chuàng)確實有涉及,但還只是項目做的一些案場活動,像由心谷有山谷的資源,比較合適做露營。
朱顯表示,“Glamping”走紅,一方面和疫情影響旅游業(yè)有關,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因為這群年輕的群體和早已成熟的產業(yè)鏈。
朱顯補充道,其實早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Glamping”在歐美和日韓就已經是很成熟的產業(yè)了。“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項相對來說門檻較高的活動。想要獲得好的露營體驗,玩家就必須具有經濟基礎。設備越買越多、越買越貴,除此之外,還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美學和生活調性。如果不嘗試降低普通消費者的進入門檻,那這永遠都是一個小眾群體的愛好。”
然而,燃財經注意到,盡管露營很火,愛好者很多、入局者也在逐漸上升,但其卻沒有像其他新消費品類那樣,受到資本的大肆追捧。
朱顯直言,盡管把“Glamping”歸在了新消費品里,但因為這件事情在國內太新了,新到投資方需求去調研,卻在調研的過程中會發(fā)現,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對標的產品。“有的資本還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有資本已經進場布局了”
一位關注消費趨勢的VC投資人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訪時表示,“據我所知身邊沒有專門在cover這個方向的,就像投酒店的VC也沒有那么多一個道理,民宿也都沒有什么連鎖化的品牌。露營這種更適合個人投資者。”
不過,整個露營行業(yè)也并不是沒有品牌獲得資本青睞。一位關注新消費賽道投資人告訴燃財經,據其所知,目前只有一家跑得比較快的營地品牌獲得了兩輪融資,但也并沒有準備對外官宣。該投資人表示,兩輪融資的投方風格差異很大,第一批投資人基本就是單純?yōu)榱嗽陲L口賺取流量快錢。但也有幾家投資機構,是在摸索、觀望了很久之后,才決定入局的。而后者也是比較大、比較知名的投資機構。
朱顯認為,至少在兩年之內,露營行業(yè)的小白市場是存在的,教育市場依舊是從業(yè)者必須做的事情。與此同時,朱顯強調,也正因為還有機會,入局的人比較多,整個行業(yè)還處于一個比較灰色的監(jiān)管期。包括如何營造一個健全的露營地、安全、防蟲、應急預案以及防火等等方面都還有大量需要規(guī)范的工作。
其次,在裝備的供給端,因為需求的增大,必然給品牌方帶來銷量的大增,那一定會出現幾家比較大的企業(yè)。最后,提供專業(yè)的場地和服務給擁有裝備的玩家,至少在一年半到2年之內,入局營地這件事兒還有機會。
對此,浙江挪客運動用品有限公司銷售總監(jiān)洪晨深有感觸。洪晨表示,露營的走紅,對于戶外運動品牌來說,銷量增長確實很明顯。其透露,今年6月1日至6月20日期間,挪客在國內各電商平臺總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同比增長了150%。
挪客之外,像Offwee、牧高笛、Homful等品牌的熱度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洪晨告訴燃財經,據其了解,歐美或日韓的戶外生活滲透率已經高達50%,而國內市場的滲透率不足10%。洪晨表示,隨著人們工作、生活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提升,追求自然的旅行會越來越普遍。而彼時露營就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偏遠的地方,而是更多的在城市中與生活相結合,從而誕生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生活方式不會隨著全球旅游業(yè)的復蘇而消失,而是趨于一種更理性、更成熟的狀態(tài),變得越來越日常化。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