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老師成工業品,年輕人失去洗剪吹自由
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句話似乎永遠不會過時。
前段時間的《脫口秀大會》上,脫口秀演員豆豆模仿男性在快剪店剪頭發的場景就引發全場爆笑,并收獲四個“爆梗”順利晉級。
盡管豆豆講的僅僅是段子,但是正如陳佩斯所言“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這些段子之所以讓人們爆笑,想必也是因為其切中了年輕人心中的痛——“洗剪吹”越來越沒有自由了。
01
火箭般攀升的洗剪吹價格
與餐飲、健身、旅游行業一樣,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升,美發市場也呈爆發態勢。
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下文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美業市場規模約為6373億元左右,反觀2019年,這一數字還僅為3512.6億元。
但是這個突飛猛進的市場規模卻像是硬生生從消費者的口袋里“搶錢”吹起來的。
圖源:美團
美國平臺數據顯示,2020年,女性美發平均客單價為137元,男性則為95元。與2018年相比,2020年的養發客單價提升了26.4%。作為對比,同期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僅增長了12%。
這還僅僅是表面的調研數據。如果深入個體來看,美發行業的消費成本更是深不可測。
比如,2018年8月,杭州的網紅小吳理發時被店員誘導,做了其他項目,結果結賬時,需要交納39000元,即使打完折后,也需要繳費18000元。隨后,小吳將此事曝光至網絡,引發熱烈討論。
對此,唯可漫美業經管顧問公司首席顧問呂長安也坦言:“海外市場的燙染價格一般是剪頭的3-5倍,而大陸一般在5倍以上,甚至10倍也不在少數。”
洗剪吹的價格如此高昂倒也罷了,更匪夷所思的是,美發行業的大部分玩家也沒能穩穩地賺到大錢。
圖源:美團
《報告》顯示,2020年美業店的關店率為17.5%,與前幾年類似,一直維持在20%左右。與此同時,美發業從業者的工資也并不高,月收入在4001-6000元的從業者,達到了48.6%。
關于美發行業的不景氣,從上游的培訓學校也可見一斑——2021年3月上海沙宣美發學院發布消息稱,上海沙宣美發研修中心已于2021年3月27日停止一切課程。
要知道,沙宣美發可是中國美發業的“黃埔軍校”,頭部企業命運都如此悲慘,其他下游的企業狀況可想而知。
由此來看,中國的美發行業陷入了兩頭不討好的旋渦,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02
畸形的產業鏈
與傳統行業類似,實體經濟的性質,決定了美發行業的成本結構十分穩定。調研機構數據顯示,理發店房租、水電、工資等固定成本占到了總成本的70%左右。
這主要是因為,自2010年后,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快速升溫,房租也隨之上漲。中國房地產行情網數據顯示,2018年7月,北京房租同比上漲達到21.89%,環比漲幅為2.63%,租金指數達211,反觀2015年時,這一數字還僅在100左右。
圖源:京東
此外,與此前理發店依靠專業地位,可以憑借銷售洗護產品實現信息差溢價不同的是,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理發店越來越難通過洗護產品找到新的營收增長點。以京東平臺為例,我們隨便搜索“護發”、“洗發”等關鍵詞,跳出的商品評論都以數十萬、數百萬計算,這無疑搶了理發店的生意。
也正因此,目前很多美發店,也在積極的通過美容、輕醫美等項目開拓客源,但這反過來,無疑進一步增加門店的軟硬件成本。
如果說房租、電商沖擊等客觀因素還僅僅讓美發產業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的話,內部的員工問題,則為美發產業的發展,戴上了一個緊箍咒。
這主要是因為美發產業的從業人員入門門檻低,不能藝術化產出。
首先,與最初入行還需要經過沙宣美發等“黃埔軍校”三年培訓不同,隨著產業的逐步成熟,目前培養發型師的時間和成本正在逐步縮短。比如,上海文峰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美發全能班的學時僅為3個月,并且學費僅為5950元,即可從零學會美發全能“六大項技能”。
圖源:美團
而結合《報告》來看,目前中國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美發從業者的比例達到了59.9%。作為對比,日本的美發師一般需要3年制的大專學習,拿到畢業證書才能上崗。
考慮到美發本身就是涉及美學的,感性層面的藝術,過低的入門門檻,一方面讓美發人才變的不再寶貴,另一方面也讓美發師成為了工業化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與餐飲、健身等產業涉及不同的專業分工不同的是,美發的“洗剪吹”并不需要專業化門檻,理發師積攢了第一桶金后,很可能就不會繼續打工,而是技術員轉為店主,開一家店單干。
筆者經常去的一家理發店店主跟筆者聊天時曾聊到,他最初就是在理發店當學徒,工資很低,工作五年后,學到了大部分美發的技術,就選擇在隔壁開了一家自己的門店,自己當老板。
這帶來的一個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美發店供大于求。企查查數據顯示,從理發店相關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近十年企業注冊量呈增長趨勢,其中2018-2020年這三年一共注冊量52.9萬家企業。2020年是注冊量最多的一年,全年共注冊了18.5萬家相關企業,同比增長了6.3%。截至今年9月,我國現存“理發店”相關企業共114.4萬家。
由此引發上文我們談到的兩個問題:1、閉店率居高不下;2、吸引用戶辦卡引發的惡性競爭。
惡性競爭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忽視消費者需求。12315 數據顯示,2014—2019年,接受到美發行業的糾紛超過3013件,占整個服務類投訴的6.9%。
03
回歸消費者才是救贖之路
不過正如大部分行業都是從無序到有序發展的,在2021年這個時間節點,我們也看到了美發行業新的發展路線。
首先,《美容美發單位化妝品日常監督工作指南(征求意見稿)》、《美容美發業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的相繼推出,對引導美發行業健康良性發展和維護消費者權益,建立了堅實的保障。
圖源:星客多官方微博
其次,企業層面,我們也看到了新的美發模式——快剪。比如主打“不辦卡、不推銷、不擾民”的星客多就于2018年末獲得了1億人民幣B輪融資。官方數據顯示,星客多每月會收到十幾萬個評價,好評率達到了99.54%。
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認知邊界的拓寬,大部分人都從此前的被一公里內的美發店牽著鼻子走,變為了跟著KOL的潮流反向提出要求。
《報告》顯示,美發業網絡在線營銷的重要性正不斷提升,目前“客戶推薦”已成為從業者門店獲客的主要方式,占比高達48.9%,并且網紅引流的比例也達到4.4%。
對此,美團預測,預計到2025年,中國生活美容服務業的線上化率將提升到9.6%左右,比2020年的1.5%,高出8.1%。
這也反過來倒逼發型師和理發店主動迎合消費者的口味。因為如果消費者的審美提高,那么上文提到的工業化產出的發型師顯然不能再適應時代的需求。
正如劉強東所言:“如果你發現一個行業太亂、太糟糕,簡直可怕,那就是巨大的機會,一定要進去。”考慮到互聯網已經在“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逐漸走向規模化的美發行業沒有理由不出現一個碾壓級存在的巨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