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華的“退”與快手的“進”
近日,快手公司聯合創始人宿華辭去了首席執行官一職,由聯合創始人程一笑擔任該職務。
不過,此次宿華“隱退”后,將繼續擔任董事長、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委員,只是更專注于公司整體戰略規劃及發展。程一笑則專注于公司整體業務及運營管理。
為了提升公司組織效率和管理效率,更好地促進公司整體業務發展。宿華已經是今年繼黃崢、張一鳴之后,第三位“退役”的大廠掌門人。
同一時間,字節迎來了“梁汝波時代”,快手進入了“程一笑時代”,短視頻賽道的競爭加劇。宿華和張一鳴,并沒有真的離去。
復盤快手“雙核時代”
回看宿華的早年經歷,會發現他的韌勁是從小就存在的。
宿華出生在湖南一個土家小山寨里,他一直是名副其實的學霸;2000年,宿華順利進入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畢業后順利進入谷歌。
在谷歌期間,宿華萌生的創業的想法。他把目光瞄向了視頻廣告等多個領域,先后籌劃了32個項目。雖都以失敗告終,但從今天來看,宿華的確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風潮,錨定了未來大眾會偏愛視頻的趨向。
2011年,在百度積累了一定資金和經驗的宿華決定重整旗鼓,再度踏上創業之路。隨后,他開發了一款One Box(萬博科思)的移動搜索引擎軟件。2012年,阿里將收購了這款軟件。
只是宿華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反而陷入了迷茫中。
彼時,創辦了GIF快手的程一笑,同樣陷入了迷茫。因為當時有太多工具類App的消亡,其天使投資人張斐曾勸程一笑轉型做社區,把流量都導到自己的社區里面去。但因內容分發的問題,用戶增長遇到了瓶頸。
在投資人撮合下,程一笑與宿華不期而遇。兩人一見如故,非常情投意合。最后兩人決定搭伙,成為了快手的“雙核”管理人。
其實,很多公司都經歷過“雙核”狀態。曾經滴滴和快的就經歷過雙CEO階段,不過合作不久后,原快的CEO呂傳偉就宣布退出了。
58同城姚勁波和趕集網的楊浩涌亦組合過“雙核”。2015年,58同城和趕集網合并,姚勁波和楊浩涌出任聯席CEO。但從執行效率來說,都是掌控欲極強的大佬,雙方不好融合。漸漸地,楊浩涌淡出。
到了宿華與程一笑的二人合作,雙方沒有發生上面類似的狀況。因為程一笑和投資人商量,愿意“讓賢”給宿華。并且在股份上也是宿華更多。
快手上市時的招股書,能印證這一點,截至IPO前,在個人持股上,宿華持股12.6%,程一笑持股10.0%。程一笑慷慨讓股份的事,也一度成為業內佳話。
雙劍合璧后,宿華成為了快手的“前臺”,在快手面臨轉型社區、融資、團隊管理等多維度發展瓶頸的關鍵時刻加入,帶領快手進行戰略性轉折。程一笑則負責產品、運營、電商、游戲等業務部門,側重對內具體業務。
他們迎來的第一個戰略調整,就是從視頻工具軟件,轉型成視頻社交軟件。2014年,快手砍掉了GIF轉換的功能,大幅精簡界面和功能,同時,宿華將擅長的推薦算法應用到內容分發上,用戶的體驗立刻得到了改善。當時在短短7個月的時間內,快手DAU迅速從100萬增長到1000萬。
2016年之前,快手在整個短視頻賽道上,都沒有強勁的競爭對手。甚至在2017年時,快手日活達到4000萬時,抖音還只有幾十萬日活,雙方還未屬于一個體量。
終于在2018年春節期間,抖音用戶突飛猛漲,達到3000萬日活。兩個月后,抖音的日活線竟開始與快手持平,同位于1.2億日活量級。隨后,這一差距竟越來越大。
2019年7月,抖音宣布日活用戶數據為3.2億。反觀快手,2019年5月份的日活為2億。
宿華曾說過,“快手其實是一個慢公司,創業7年了,在第6年的時候,才廣為人知”。為了撕下佛系標簽,適應更激烈的競爭。2019年6月,宿華和程一笑向公司發布一封內部信反思,表示對快手內部的松散狀態非常不滿。自此,快手內部“K3”戰役正式打響,變得“狼性”起來,制定了春節前實現3億日活的目標。
在抖音、微信視頻號步步緊逼下,快手也開始實行OKR,更新職級體系,改進人才管理方式,自上而下“變革”組織。高管團隊亦進行了更新,從美團和麥肯錫挖來負責戰略和投資兩位副總裁。
雙核管理下的快手,取得過階段性勝利。
宿華“退”的背后
階段性勝利無法讓快手沉浸在愉快中。
而是在2020年5月,快手進行了自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主要圍繞商業化、運營、產品等多個核心部門展開。
由馬宏彬與王劍偉二人,分別負責商業化與產品負責人。原運營負責人馬宏彬將與原商業化負責人嚴強調換崗位;原產品負責人之一徐欣,將調任負責用戶體驗中心;原產品負責人之一王劍偉,將收攏產品和直播業務匯報線,成為產品最高負責人。
當抖音GMV突破5000億后,快手與抖音的商業價值差距逐步拉大。宿華和程一笑在今年9月,又大刀闊斧地做了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
實現從職能型架構向事業部制架構轉型,以進一步釋放組織紅利。此次調整,將董事長與首席執行官的角色進行區分,也是組織架構優化的一部分,宿華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新方向的探索上。
該系列調整,可以看出程一笑負責主站產運線、電商事業部和游戲事業部;宿華負責商業化事業部和國際化事業部。同時,也意味著快手“雙核”時代的結束。
結束的背后,根據貝殼財經報道,有二級市場分析師認為,之前二級市場頻傳宿華崗位調換消息,主要原因是,股東對快手這兩年在用戶增長方面的數據不滿意,更傾向于嘗試做社區運營。
并且,不久前嚴強離職了。嚴強是宿華親自面試并引入的實習生,先后在快手擔任過算法工程師、商業化負責人、運營市場增長負責人,并于2020年12月成為經營管理委員會成員之一。
嚴強的離任,歸根結底還是由于其所負責的商業化和運營,業務表現不佳。沒有顯著的成績,反映了快手當前的窘境,不免讓快手高層焦慮。
更直觀的數據體現在財報中。今年一季度,快手的日活數據為2.95億,仍沒有超過之前的峰值。二季度,快手平均日活用戶僅有2.93億,同比增長11.9%,但環比不僅沒有實現增長,反而出現了下降。
可見快手在贊助2020年春晚后,雖然平均日活用戶突破3億。但該項數據一直在3億上下波動,沒有明顯增長,甚至出現輕微下滑。
宿華在此背景下,選擇了“隱退”。
快手進入“拐點”
正當Facebook奔向“元宇宙”,快手擁抱“新市井”之際。宿華卸任,但并非完全是“卸甲歸田”。
在9月的調整后,宿華主要負責“長期戰略”。程一笑權責擴大,快手的主站產運、商業化、游戲、電商等核心業務,皆在他的手中。
經過調整,快手有了較大改變。主站產運線負責人為原產品負責人王劍偉,電商事業部負責人為原X7業務負責人笑古,商業化事業部負責人為原商業化業務負責人馬宏彬,國際化事業部負責人為仇廣宇,游戲事業部負責人為徐杰。
同時,快手以加強事業部閉環為方向。形成以電商事業部、商業化事業部、國際化事業部、游戲事業部四大事業部為核心業務的架構。
其中商業化部門是當下快手最受關注的部門。因為在高級副總裁馬宏彬主導的磁力引擎,帶動快手的營收增長。據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板塊收入同比增加156.2%達100億元,占快手集團總收入的52.1%,商業化貢獻過半。
在國際化事業中,快手發起了代號為 “Trinity”(三合一)的產品合并行動,計劃將 Kwai 中東、Kwai 拉美,與主打東南亞市場的 Snack Video 這三個原本獨立的應用,合并成 Kwai 一款產品。
電商和游戲事業部,是快手較有潛力的兩個業務部門。而游戲事業部已經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在日活方面,2020年快手游戲事業部就曾宣布月活超斗魚虎牙之和(刷過用戶占一定比例),如今已從日活轉到用戶停留時長的競爭上。
其實,快手的系列行動,反映出他現存的焦慮。
從今年2月,快手以發行價115港元登陸港交所后,市值巔峰一度達到1.7萬億港元。然而整個中概股都在下跌,快手也不能豁免。截止到11月4日,快手收盤95港元,蒸發已然過半。
上述的日活與月活同比增速的下滑,也反映出快手增長陷入乏力。而抖音2021年第一季度日活峰值約7億、平均值超6億。并且,根據有關報道,視頻號日活目前也已突破5億。面對雙面夾擊,快手不得不變革,以激活新的潛力。
此外,根據今年2月份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占網民整體的93.7%。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對于快手來說,依舊有成長空間,關鍵在于快手如何塑造用戶價值。
回到“單核”模式的原點,據晚點LatePost報道,快手人士稱,該調整試圖解決過去“雙核心”模式帶來的決策效率偏低,以及“都在搞業務,沒人顧發展”等問題,最終實現,“一人看遠方,一人做業務”。
外部環境的變化,內部環境的進化�?焓謸Q了“船長”后,或將經歷轉型升級陣痛,“長期主義”的價值體現,仍需時間來驗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