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星巴克——成也空間,敗也空間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芥菜種
最近,星巴克私換配料標簽、使用過期食材,引起了廣大消費者和行業人士的極大關注。作為一直深受中國老百姓喜愛的頭號咖啡類品牌,在2021年年終的重要時間節點上,被爆出使用過期原料、過夜甜品再次上架的丑聞,實在讓一些老粉絲們扼腕。
星巴克中國也第一時間表達了歉意并責令相關門店閉店整改。不得不說星巴克在公關上,表現得極為迅速。
速度公關的背后,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星巴克在疫情時代,正如大多數實體店受疫情沖擊一樣,疲軟的現狀不容置否。早在去年9月,就有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星巴克第四財季的總營收為62.03億美元,同比下降8.1%;凈利潤3.9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51.1%。
而我國作為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場(美國和中國市場共占其全球門店總數的62%),對星巴克的“身價”極為重要。也因此,在這次曝光事件中,星巴克選擇了放低姿態,果斷拿出致歉消費者的誠意和行動。但這是否能夠為它贏得足夠喘息的時間,還很難說。
星巴克面臨多方挑戰
一方面,在疫情階段的中國市場,要面臨的是疫情的考驗。顯然,疫情早已像一張警示牌,使得中國人民更習慣于多居家,少逗留公共場所,特別是疫情的中高風險地區時不時爆發,市民生活也將深居簡出。同時,疫情之下的經濟形勢,也讓人們開始更理性地消費,且趨于保守地審視私人錢袋子。
另一方面,中國本土咖啡市場競逐者不斷涌現。顯然,資本也看到了新一代年輕人對于咖啡日常化需求,看到了咖啡產品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8090甚至00一代對咖啡的剛性需求,這幾年來新品牌、新的咖啡產品在我國迎來了大爆發期,如雨后春筍一般崛起。甚至中國新茶飲市場也紛紛增加了現調咖啡飲品——越發擁擠的線下咖啡賽道分食者也在不遺余力為咖啡行業添柴加火——除了品牌認知度極高的瑞幸咖啡,各大即買即走的咖啡門店,也在各大知名便利店和洋快餐店成為標配。
相比于較高價位的星巴克咖啡,這些新崛起的平價咖啡,深受快節奏的年輕人喜愛。特別是,網絡上爆紅的咖啡類沖泡飲品被年輕人持續追捧,新品牌也層出不窮——例如三頓半、泡泡星球、網紅郭杰瑞打造的fibo以及各種進口袋裝咖啡等等,都肆無忌憚地沖擊著星巴克原有的市場份額。
圖:便利店羅森已讓咖啡成為店內標配
圖:星球咖啡有創意的包裝深受年輕人喜愛
“空間”概念,能救得了星巴克嗎?
面臨疫情對線下的沖擊和競品的夾擊這雙重挑戰,曾經被搬上神壇的“星爸爸”,似乎并沒有從光環的美夢中清醒過來。
昔日占盡了中國咖啡市場處女地紅利的星巴克,面對已然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仍以跑馬圈地為主攻方向。2021財年,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新開654家門店,其中第四季度開了225家新店,截至目前,星巴克已在中國的208個城市開設了5400家門店。
盡管如此,星巴克的焦慮在疫情爆發后還是依稀可見,面臨高房租、高規格裝修和較高用工成本,以及疫情和競品帶來的坪效走低等等各方壓力,星巴克正試圖做空間多元化探索。前有“星巴克酒坊”,企圖以品牌的認可度和高度的用戶黏性來賦能“酒生意”,后有“共享空間”概念發力短時辦公需求。
但是,這些“空間”概念是否能夠玩轉得起來,收到立竿見影的咖啡大賣效果?還值得深思。拿“星巴克酒坊”概念來說,假如酒坊真的成為星巴克成功打造的一個新物種。那么,星巴克到底還算不算咖啡天花板的代表者?就這一方面來說,打造酒坊顯露出了星巴克較為矛盾和迷失的一面。
圖:2019年4月,星巴克酒坊在上海外灘亮相(源自星巴克官網)
而“共享辦公空間”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概念了。可以看出的是,星巴克試圖以“共享空間”來提高其咖啡及甜品等的銷售坪效,但無疑成本投入也是巨大的,且共享辦公受地域限制大,只能滿足周邊的辦公需求者。再者,創業者在辦公空間上存在許多“他選”,必然會衡量星巴克的“辦公適宜度”。
曾經讓星巴克風靡業界的自我定位——“打造除家和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間”,在疫情和競品的影響下,似乎正在失去效力,反而有可能成為高成本、低坪效的“包袱”。這也許就是讓一些人流逐漸稀少、賣品周轉不動的星巴克門店,在利益面前鋌而走險,使用過期食品繞不開的原因。
盡管星巴克面臨著“空間”的反噬,但不難看到的是,星巴克仍執著于圍繞空間多元化做文章——“星巴克酒坊”概念和“共享空間”概念的高調推出,就是例證。
星巴克爆款咖啡在哪?
一方面,我們看到星巴克各類型“空間”打造多有動作,另一方面星巴克的咖啡產品似乎并沒能持續制造出爆款。網絡銷量上也表現平平,不敵眾多新興的網紅品牌。就拿新晉本土咖啡品牌“三頓半”來說,早在2018年,就憑借其自創冷萃技術(高風味留存率且具有高溶解性),以及讓人眼前一亮的罐體包裝設計,成為沖調飲品大爆款,遠遠超越了星巴克咖啡,躍居沖調大類銷量第一。2021年雙十一,三頓半交易額破 1 億,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天貓沖調類目 TOP1 和咖啡類目 TOP1。
圖:三頓半咖啡的小罐設計
星巴克還能玩轉中國咖啡市場嗎?
毋庸置疑的是,中國的咖啡市場潛力依舊巨大,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咖啡消費的增長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10倍,約為20%。正是在這樣極具潛力的市場環境中,以打造高品質咖啡和第三空間樹立口碑的星巴克,在中國風靡多年,吸引了無數前來打卡的星粉。
而如今市場越來越成熟,消費者也越來越成熟,如果星巴克在產品研發上沒有出彩的表現,很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中國消費者遺忘。
如果星巴克仍執著于社交空間的溢價,能否在新咖啡產品層出不窮的中國市場中突圍,還需要打一個問號。而這一次在星巴克最被人看重的產品品質信用上大栽跟頭,更是讓星巴克的品牌遭遇信任危機——不禁讓人猜想:在風云變幻的中國咖啡市場,未來的星巴克還玩得轉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