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隱喻:2022或臨商業新變局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芥菜種
2021,已至歲末。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將這一年從頭到尾回放一遍。然后,還會附帶問自己幾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一年,我做了什么?年度目標實現了嗎?或者,實現了多少?這一年,有哪些得與失?有怎樣的收獲與進步?有什么樣的挫敗與成長?新的一年,要怎么調整和計劃?
就個人而言,回答這些問題還容易些。畢竟,如果把那些一味地自欺欺人者排除在外,大多數人還是可以對自己知根知底,也能夠坦然面對真實的情狀。但對于一大行業、一種商業、一個企業來說,要回答這些問題,真實面對過往和未來,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畢竟,過往面臨了太多難以應付的新事物、新變化,未來的路也如霧里看花,唯一能看清楚的是——未來,依舊充滿了變數。
自千禧年以后,我國的商業舞臺一直保持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精彩演義。零售業,更是將革新和變化做為主基調,新物種、新消費層出不窮。例如,從傳統實體門店到全民電商購物,存在了幾千年的面對面交易,被數字化的購物方式代替,也不過用了短短十年。再如,大型和中小型商超和家電賣場,在90年代以后,趕上國民填補過去物資短缺的的購物大潮,一時間如日中天,在全國各大縣市街頭遍地開花,但誰也不曾料到,也不過短短十年,日頭帶來四季輪轉,實體商超卻沒能實現“日不落”的雄心壯志,被便捷的線上購物沖擊得體無完膚。
回到歷史的大背景下,毋庸置疑的是,舉世的商業格局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推進,仍處于巨變之中。我們甚至不難想象,隨著AI技術的成熟推進,在已經不那么遙遠的未來,人們現在如穿衣服一般必不可少的隨身設備——手機,也將有可能被其他更具交互體驗舒適感的隨身設備替代。目前,人們普遍以大拇指刷手機來進行日常消遣、社交和線上購物,已經算是較為成熟的一種新型生活方式了,但隨著技術革命的推進,仍有可能被非手持式設備代替,例如交互式AI顯像機器人的使用。
如果人們的隨身智能設備發生革命性改變,可以預見的是,有別于之前崛起的各大電商平臺,以及現在崛起的各大小視頻平臺,這些以手機為載體的所謂互聯網新商業模式,將又遭到新技術、新載體的沖擊,全新的商業巨獸將款步而來。就拿最近的來說,比如“元宇宙”概念——如果與該概念伴隨而來的新型穿戴設備替代手機,成為人們的必備生活工具,又將會對商業帶來怎樣的創新演化?要回答這個問題,也許我們需要從科幻世界中尋找未來生活的蛛絲馬跡。
雖然在科幻片中的高度發達的科技細節離現實世界似乎很遠,但并不代表它沒有存在的可能,互聯網信息技術在50年前都是難以想象的,不也成為現實了嗎?誰也不能否認,人們正是用想象力和科學技術結合改變了這個世界。在這里,筆者只是想要強調,我們在看到信息技術革命仍然不斷向前推進的事實上,必然會更快速地實現新技術下全新商業生活場景。正如互聯網和相關隨身設備——智能手機的出現和普及,給人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一樣。
智能手機的普及,帶給商業生活最突出的一個影響是:人們從前以逛街購物為打發非勞動時間的主旋律,而如今卻在手機時代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以宅家刷手機來打發消遣時間。可以說,技術革新是帶來目前新商業零售格局從線下走向線上的主要原因。
智能手機的進步和普及屬于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環,它帶來了商業巨變,激起了各種新商業和新消費浪潮,例如人們從線下購物逐漸轉移到線上,甚至包括油鹽醬醋和一日三餐(社區團購、外賣等)。再如,人們線下購物不再局限于方圓十多里的商超和賣場,而是更多依據線上的信息,種草更遠距離的心儀網紅店,以實現消費的精神愉悅和滿足感,所以,大多數有亮點和特色的線下店,及時在不起眼的街角巷尾,也能擁有很好的生存土壤。相比之下,地緣效應被大大削弱了。
智能手機就其使用體驗感而言,一定不是最佳的——它需要手持,且需要低頭,用大拇指不停滑動和來回切換尋找鏈路的進出口。雖然這樣對形容手機的操作體驗,看似有些可笑,但卻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隨身智能設備一定不是以手機為終止的,更符合人類心智需求的AI智能穿戴設備正緊步走來。
由此推之,一旦諸如“元宇宙”概念及AI技術成熟,必然引發新的生活方式巨變,也將引起現有商業模式的又一次革新。所以,當我們看到目前各大商業巨頭巍然屹立的時候,與其跟在其后學模學樣,不如及早思考:新技術革新下會需要怎樣的商業場景?早作布局和準備,更有機會實現“近水樓臺先得月”。無論是淘寶、抖音、小紅書,都在告訴我們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裂變,只屬于某個領域的先行者。
戰場上沒有永遠的勝者,時局不斷在變,在龐大的帝國也面臨興衰。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居安思危,對變化永遠保持謹慎和警醒之心,才是王者的法則。
2022年的鐘聲已漸近敲響,未來的變數還在醞釀。誰能勇立潮頭,抓住新信息技術革命下的新商業機會,現在還不得而知。我們只需要靜靜等待,因為時事必定造英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