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李佳琦和薇婭后,玉澤何去何從?
最近,瓜吃的有點撐,微博熱搜就沒消停過。比如頭部主播薇婭因偷稅漏稅被罰款一事引爆全網,相關話題在持續不斷地發酵。
時有趣發現,和薇婭有關聯的國貨護膚品牌——玉澤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并在某時段占據了微博文娛熱搜榜第一的焦點位置。
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網友表示,玉澤在被李佳琦帶火之后,“背信棄義”以更低價投奔薇婭,現在薇婭被封沒人給它帶貨了。
也有吃瓜群眾問到,玉澤沒有了薇婭之后要怎么發展,“會不會和李佳琦再合作”、“?玉澤可能也要涼了”……
原來并不是品牌有什么動態,而是靠網友的“關心”上了熱搜,其中也跟一些游戲玩家亂入有關,因為玉澤跟熱門國風手游的角色重名了。
圖:時趣洞察引擎 (9月22日-12月22日)
通過時趣洞察引擎檢索“玉澤“,其聲量趨勢在12月21日也就是薇婭被封的第二天,互動數達到了峰值。值得注意的是,10月出現的聲量攀升,正是上一次玉澤陷入與李佳琦輿論的時段。
雖然輿論風向不能對“頭部主播失火會殃及到品牌”下定論,但是拋開客觀因素,我們就再次出現的話題來討論下,玉澤為什么會被網友們圍觀?及品牌與主播之間,到底要如何相處?
玉澤與李佳琦、薇婭之間的“恩怨”始末
這件事要追溯到兩個月前,玉澤和李佳琦的羅生門。 在和李佳琦“分手”后,玉澤多次登上了薇婭的直播間,且產品在今年雙11大促期間的優惠力度,大于跟李佳琦合作期間的力度。
很多網友質疑玉澤“被李佳琦一手帶火后轉投別家”,在薇婭直播中也出現了抵制品牌的彈幕。
之后,玉澤針對輿論發布了一則聲明,內容大概是有大量不知來源的賬號,指責玉澤與李佳琦團隊停止合作是“忘恩負義”的行為,玉澤“感到非常無助”,并對消費者造成了困擾。
沒想到,這反而成了導火索,讓玉澤成為了眾矢之的。不但危機沒有化解,“溢價嚴重”、“成分改變”等問題被拿了出來,品牌情感值當時一度降到了警示區。
圖:時趣洞察引擎 (10月)
其實在去年618期間,玉澤就因為店鋪自播力度比李佳琦直播間更大,發生過發票事件,引發矛盾的升級。隨后9月,雙方出面發布解約,表示“和平分手”。
實際上,網友產生的種種質疑并不是無中生有,畢竟玉澤有現在的知名度和流量,李佳琦確實有一部分的功勞。微博上曾出現過“你是因為誰知道玉澤的?”的投票,有13萬人選擇了李佳琦,1萬人選擇了薇婭。
圖:社交平臺截圖
回看玉澤成長之路可以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品牌都屬于比較低調的國貨。
直到2019年撞上“直播風口”,并在李佳琦直播間頻頻亮相。相關機構數據顯示, 2019年雙11期間,玉澤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0%。
嘗到直播的甜頭后,2020年玉澤加大直播投放,國盛證券研究所研報指出, 2020年1月到6月,玉澤與李佳琦的合作直播高達28場,直播日GMV占品牌總GMV約70%。
而根據中泰證券發布的2020年6-9月化妝品行業數據點評, 玉澤去年618期間直播SKU高達6件,被李佳琦安利的積雪草面膜,6月銷量突破10萬件,GMV達1990萬元。
但該產品在停止直播投放后,7月僅售出0.65萬件,銷售額122.59萬元;8月售出0.88萬件,銷售額157.52萬元。
玉澤該款產品去年9月重回薇婭直播間后,當月售出5.6 萬件,銷售額達1087萬元。 這些跡象表明,頭部主播和直播是玉澤銷量爆發的重要推力之一。
玉澤們的解藥,不是頭部主播
薇婭被封,讓品牌與主播之間的依附關系再次擺在公眾面前。誠然這件事對玉澤來說受到了輿論的一些影響,但背后也反映出品牌應該重視對于頭部主播依賴的問題。
玉澤的困境,也是多數國貨護膚品牌的困境,主播和品牌雖然是商業關系,但從近幾年的情況看,很多品牌都患上了“主播依賴癥”,它們如今難題是,一旦與頭部主播出現解綁,怎么才能突圍?
1.品質是首要條件,過度營銷可能產生困局
品牌需要流量,需要曝光,需要銷量,頭部主播營銷幾乎可以同時滿足這幾點。從玉澤的數據來看,背后的上海家化在技術上并沒有投入過多,而是在加倉營銷。
圖:財報截圖
根據2021上半年財報,上海家化的營收為42億,但研發投入僅為7900萬,占比僅為1.8%。而2020年財報顯示,玉澤在直播營銷領域不斷深耕,營銷費用實現了三位數的增長。
然而像玉澤這樣的國貨護膚品牌,在傳播上不僅要受到國外大牌的沖擊,同時也要面對著新秀品牌的競爭。
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同樣作為功效護膚品,玉澤雖然直播營銷過多,但目前在品牌指數、行業排名等社交表現力方面與競品薇諾娜之間依然是有差距的。
圖:時趣洞察引擎(玉澤與薇諾娜社交表現)
與玉澤方式不同的是,薇諾娜的直播意識相對比較清醒,無論是KOL帶貨還是品牌自播,都投入了很大的成本。
電商直播這幾年成為了營銷新“戰場”,但品牌也要清楚直播只是一個銷售渠道。技術和產品依然要重視,畢竟只有品質過關才有說服力,真正提升受眾的忠誠度。
2. 多元化布局,保持良好的直播生態
在某種程度上,頭部主播對品牌傳播價值的貢獻對于品牌方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導致了頭部主播的話語權過大。
圖:社交平臺截圖
同樣是李佳琦帶貨的品牌花西子,一度讓業界認為品牌是在給李佳琦“打工”,品觀app數據顯示,在花西子2020年上半年發布的6款新品中,有兩款登上李佳琦直播間6次,月銷量達到20多萬筆;沒有上播的,月銷量僅在1000筆左右。當品牌過度依賴某位主播成長時,很容易受到一人之力的影響。
出現的這些問題要求著品牌應該多元化布局直播,在自播、頭部主播及中腰部主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直播生態健康發展。
3.長久口碑比短期紅利更能體現品牌價值
從直播爆紅到消費者認可是要經受市場考驗的,品牌和主播之間綁定的關系越深,本質上卻是為主播做嫁衣,一旦出現解綁等問題就有可能產生矛盾,影響品牌形象的同時,也很難達到流量沉淀。
另外,“最低價”是不少直播間的噱頭,當品牌像玉澤出現有不同主播不同定價的情況,不但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還會壓縮自身的利潤空間。
吃流量的紅利是短暫的,品牌應該關注到長期的品牌價值,通過建設品牌力實現復利,來打造自身的壁壘。
當然 ,薇婭一事也給品牌們提了醒,主播對品牌來說并不是絕對“安全”,面對未來全新的直播行業,如何保持良好的布局來籠絡受眾群體,似乎成為了當下品牌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素材和導圖均來自官方及網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