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火鍋老字號盤點:瘋狂開店、化身網紅......
瘋狂開店、化身網紅、開設副牌、轉戰海外......
這些引領潮流的火鍋品牌,證明了“老字號不等于傳統”。
本文將觀察10大老牌火鍋餐企,看看它們延長生命周期的秘訣。
1
季季紅火鍋
持續場景創新,對話年輕人
20歲的季季紅,無疑走到了潮流的最前端,尤其在場景創新方面的表現更是亮眼。
疫情爆發后,季季紅推出粉色自助火鍋超市,燃爆少女心。前不久,季季紅舉辦的7城聯動“粉色跨年夜”活,以其豐富的IP內容、體驗重構和社群共建引爆“全場”。
▲ 季季紅自助火鍋超市
如果說“一粉到底”是季季紅粉色主題店7城聯動的外在特征,那么其內在豐富的IP內容,才是重新定義火鍋場景的密碼所在。
有“漢服派對”再現西漢海昏侯時期的火鍋盛宴;可以欣賞裸眼4D的外太空、在泡泡屋里仰望星空,還有時光隧道、緣分墻、觀景臺等年輕人喜歡的元素。
▲ 季季紅跨城聯動
近年來,年輕群體成為消費大軍,他們的消費訴求更傾向于“場景優先”和獲得“情緒價值”,這種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迅猛。
這同樣給予了中小餐企品牌啟示,有顏在很多時候就代表著有料,而在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軍的當下,一個“不會玩、不會鬧”的品牌必然會迅速的被消費潮流淹沒。
2
重慶劉一手火鍋
全線品牌升級,線上線下聯動
提到劉一手,大家對它的了解還多停留在“重慶火鍋老字號”、“海外店先行者”上。
從2020年開始,這個已經20多歲的火鍋品牌,開始進行全線品牌升級。如今,劉一手已將臻品店這一門店形式落地實施,作為整個品牌的試驗店,裝修、服務都將更為國際化、年輕化。
▲ 劉一手臻品店
前不久,劉一手的周年慶直播,其董事長劉梅,空降抖音直播間,與粉絲面對面互動。
這次動作,正是老牌餐企對餐飲新玩法的探索,劉一手用直播搶券、線上營銷、線下門店聯動的方式,開啟餐飲“會員+直播+社群”運營模式。
▲ 劉梅親自登上直播間與粉絲互動
從劉一手所做的種種來看,這個已經20多歲的老牌餐企正在用最大努力來避免“中年危機”的出現。
而減緩品牌老化,與時俱進,是任何一家企業需要終身奮斗的事情,劉一手已然在這條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
德莊火鍋
以供應鏈為后盾,悶聲發大財
在疫情剛剛爆發之時,德莊便開始進行經營模式的調整。由原來的堂食為主,變成了“堂食+外賣+新零售”這種全新的餐飲經營模式。
其中,定制式外賣的模式一直延續至今。而通過試點運營,德莊餐飲的經營模式收獲了成功,并在借鑒新零售模式的前提下,創立了子品牌“一燙多品”。
而德莊經營模式的迅速成功轉換,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背后強大的供應鏈體系。
對于中小火鍋餐企而言,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建立屬于自身的供應鏈,選擇一個能夠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供應鏈企業更為明智。
如今,德莊在消費者群體中的聲量雖被部分新興品牌蓋過,但其依舊是眾多餐飲人認知中的那個龐然大物。
無論是近兩年興起的新零售業務,還是子品牌的擴充、供應鏈體系的建立,德莊做的都很不錯,選擇了一條“悶聲發大財”的道路。
4
小肥羊火鍋餐廳
出道即巔峰,如今攻占海外
小肥羊在1999年8月成立,一開始從內蒙古包頭的一家小火鍋餐廳起家。2001年7月,其正式成立了小肥羊餐飲連鎖公司,品牌借勢當時流行的加盟方式,規模進入快速增長期。
海底撈第一家歐洲店,在2019年開出,但彼時的小肥羊已經開到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沙特和英國等國家,如今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張。
除此之外,小肥羊為攻占海外市場也是連出妙招,例如為照顧到素食和高血壓糖尿病人等群體,接連推出了香菇素鍋和低鹽鍋底。
盡管現在的小肥羊相較于10年前較為低調,但其仍然是一個成熟的餐飲品牌。
一方面,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國力強盛,對海外消費市場形成了大量文化輸出,中餐國際化仍在機遇期;另一方面,國外的市場環境與國內完全不同,對于有志走向全球的餐飲老板,務必先修煉好內功。
5
走進粉絲,打造創始人IP
近兩年來,各個行業開始盛起打造人設IP之風,眾多品牌創始人走進直播間,和粉絲面對面交流。
而小天鵝在2017年就踏出了這一步,創始人何永智成為今日頭條打造的網紅,如今抖音上更是有接近30萬的粉絲。
▲ 抖音粉絲量已接近30萬
近日,小天鵝因為被顧客投訴底料存在問題,登上了新聞熱搜。
何永智立刻在抖音上發布視頻,稱“有人冒充我品牌人員,已經報警”,并在評論區積極回復粉絲評論,安撫情緒。這一做法及時的維護了品牌聲譽,并有效的防止了事件的進一步擴大。
現今,“人人都恨網紅品牌,人人都想成為網紅品牌”。面對新鮮事物時,不要第一時間去抵觸它,而是去學習、去借鑒,從而提高品牌的綜合實力。
6
巴奴毛肚火鍋
天時地利人和,成就產品主義
2015年,巴奴首次提出了“產品主義”的概念,之后就開始深耕實踐。
如今,經過多年打磨,杜中兵逐漸完善了產品主義的核心理念,大概有四層:品質、獨特性、情懷/故事、信念。
▲ 巴奴創始人杜中兵
第一層是品質。這點無需多說,是產品主義最基本的門檻,也是產品主義最底層的部分。
第二層是獨特性。巴奴產品的獨特性體現在火鍋菜品的原創性上。為什么強調獨特性?因為獨特就意味著差異化,意味著高溢價。
第三層是故事/情懷。產品不單單是一種食物,它承載的是人們的情感歸宿。
第四層是信念/戰略。產品不僅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部門的事,而是企業內部的文化和理念,是一種流程和機制,這樣才能真正地讓產品更好地去迭代、創新。
對于一家餐企來說,一定要有著自身的主打方向,明確自己的價值目標,就如同寫文章要有著作者的中心思想,巴奴的成功就在于瞄準一個點進行持續的挖掘。
7
大渝火鍋
多模式并進,探尋創新之路
前不久,在對大渝火鍋創始人杜松林專訪時,有一句話讓餐見君印象深刻。“不要吃別人嚼過的饃。要敢于嘗試、敢于交學費、敢于向自己革命。”
仔細觀察大渝如今的打法,不難發現,其走的是以好吃主義為核心,多品牌、多模式布局,嘗試所有可能性的創新之路。
▲ 大渝火鍋
近幾年,大渝集團不斷開發子品牌,如玖隆坡魚頭火鍋、小蜀娘、杜哥川菜酒館等,來建立自身的品牌矩陣。
可以說,這些品牌就是大渝同時嘗試所有可能性創新的產物,雖然短期內,成本上升了,但從長遠來看,確實為一種高效的創新方法。
而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大渝耗資千萬,在重慶打造夢幻生態店模式,也可以理解為是在為未來探路。
8
海底撈
壯士斷腕,自我救贖
2021年年底,海底撈公布了企業所制定的“啄木鳥計劃”:在不裁員的情況下關閉300家門店。
細數這兩年,作為行業老大哥的海底撈動作頻出,更是成為熱搜榜的常客。
無論是接班人計劃、創始人套現,還是漲價道歉、全品類作戰,都開始讓行業粉絲們警覺起來。
除此之外,海底撈所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幾乎每天新開1.6家店,開店速度十分驚人。而狂奔開店最直接的問題就是邊際效應下降,增收卻不增利,同時單店平均翻臺率下降。
其實,企業的擴張就是跑馬圈地,圈了人才、圈了資源、提升了品牌,同時歷練了團隊和組織。
而海底撈的回調,就是一個去偽存精的過程。總之,進一步,退半步,在海底撈過去的發展中是常態,在今后依然是常態。
9
對話新潮,打破瓶頸
創立于1903年的東來順,是京城飲食菜系中的標志性品牌,也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
近兩年,面對年輕用戶的崛起,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的變化,這個已經119歲的老品牌開始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品牌年輕化。
從2019年開始,東來順就開始與喜茶、盒馬、環球影城等展開跨界合作,打造跨界產品,力爭收獲年輕人喜愛。同時,東來順在環球影城所開的分店,也對品牌元素進行了調整,視覺更加年輕化。
▲ 東來順環球影城店
但餐見君認為,如今的東來順依舊沒有打破瓶頸,119歲高齡,是資歷,也是“桎梏”。未來,東來順仍需大膽有力的改革來推動品牌年輕化。
10
收大店、開小店,力求轉型
澳門豆撈既是火鍋大家庭中的一個小品類,也是一個火鍋品牌。
1998年,由汪堯松所創立的澳門豆撈火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讓這一小品類,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打出了知名度。
▲ 澳門豆撈
如今,澳門豆撈這一火鍋品牌已經走過了20多個年頭,最巔峰時做到了行業第一,全國近300家門店。
但近幾年,澳門豆撈卻放緩了擴張的腳步,收大店、開小店,以轉型為主,并全新開創了“鍋小汪”子品牌。
現如今,豆撈火鍋這一品類的領軍者仍是澳門豆撈,其綜合實力依舊十分強勁,但其聲量卻大不如前,后起之秀“豆撈坊”已有奪帥之勢。
小結
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因為我們可以從老人身上學到很多經驗,從而少走彎路,避免踩坑。
通過對這10家老牌火鍋餐企進行觀察后,餐見君總結出以下幾點:
1、不斷與時俱進,走創新差異路線,是一家餐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
2、穩中求勝是關鍵,尤其是新興火鍋品牌,切勿“狂奔”,沉下心來,冷靜思考,制定穩妥的發展計劃。
3、面對新鮮事物時,不要被迷惑也不要抵觸,應有一顆學徒之心,仔細觀察,汲取百家之眾長,從而創設出屬于自身的發展模式。
最后,是一句美好的祝愿,希望老品牌越發年輕,新品牌越發老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