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改變了誰?
還有一天,馬紀霞就要回娘家,她看著手機上的照片,回憶著自己和丈夫年輕時的點點滴滴。
“那會兒班上女生多,男生少,看來看去就蒙蒙還可以。”馬紀霞掩飾不住內心的幸福。在一旁的楊蒙蒙則不時打岔,解釋自己不是瘸腿里充將軍,而是相當有實力的。
沒有套路、沒有營銷話術,在這對年輕夫妻的直播間里,聊天與商品介紹穿插進行。如果是第一次看直播,一時間可能很難發現楊蒙蒙是一位盲人。
同一時間,吳羅織造技藝非遺傳承人朱立群的直播間里,模特穿著綠色蘇羅旗袍,手中還拿著三個花羅發圈。看到有粉絲問“什么是三經羅”,模特便停下商品展示,由朱伯伯登場講解。
直播間出現之前,普通人似乎從來都只是消費者。在抖音電商,這一境況正在改變,手藝人、高材生、殘疾人……每個普通的個體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單一。與此同時,直播間里的每筆訂單也跳出了交易關系,而是一次認同、一個欣賞、一筆幫助。
不僅是經濟來源,更是尊嚴
2018年5月6日凌晨3時,一個家庭差點毀于一場車禍。兩次進ICU,五次病危通知書,六次全麻醉手術,十四小時頜面部重建……楊蒙蒙終于被搶救回來。
幾天時間里,楊蒙蒙在病床上除了得忍受疼痛求生,還得習慣失明后的黑暗。由于探視時間有限,他倉促問了女兒的情況和手術費用之后便與妻子惜別。隨后他盲寫了一張紙條托護士遞給妻子,上面寫著:這十年,我認識你,是最偉大的事。
圖:楊蒙蒙盲寫的字條
妻子馬紀霞看到紙條淚流滿面,而ICU里的楊蒙蒙也在她離開后抱頭痛哭起來。當外人說楊蒙蒙在受苦之時,其實生活的壓力完全來到了妻子這一邊。
一場車禍改變了一切,“二胎”計劃終止、溫柔的丈夫變得暴躁,往日溫馨和睦的家庭被陰霾籠罩。如今,翻看@我是你的眼陪你看世界 的220條記錄時,很容易發現這種悲與喜的割裂。
楊蒙蒙在失明后的“永夜”里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出路在哪兒。就像妻子所說的那樣,“遭遇車禍是一瞬間,遭遇車禍后是一輩子。”
看著意志消沉的楊蒙蒙,馬紀霞意識到,必須把丈夫從幻想與焦慮中拉回到現實來。2019年3月,在她的鼓勵下,愛好音樂的楊蒙蒙拿起了吉他。“一開始想,怎么可能呢,就算沒失明也不一定能學會啊。”所以,當彈出第一首歌曲后,他發現一切好像也沒有那么可怕了。
音樂給了他安慰和勇氣。楊蒙蒙逐漸振作了起來,學著重拾家務,為妻子分擔。看著丈夫的臉上開始出現笑容,馬紀霞意識到,他們已經扛過來了。自那時起,整個家庭重新有了歡笑,她也開始重新拍短視頻記錄生活。
許多人被這個家庭的境遇與堅韌感動,看到楊蒙蒙直播彈琴唱歌,不停刷禮物。“我們不好意思拿人家的,說不要刷,有人就提議,不如開個櫥窗帶貨吧。”因為粉絲中寶媽比較多,馬紀霞便選了些小零食、日用品,試吃試用后覺得不錯就推薦給粉絲。
去年1月,楊蒙蒙用直播掙的錢買了一部手機,拆開包裝后,他說這是送給妻子的禮物:“好久沒有給你買過東西了。三年來掙的第一筆錢,感覺自己又有用了。”他笑得很燦爛,卻看不到眼前的妻子早已淚如雨下。
很少有人會想到,直播帶貨會讓一個意志消沉的盲人變得“有用”起來。因為抖音電商,楊蒙蒙找到了失明后的第一份工作,重新撐起了家里的半邊天,用馬紀霞的話說,“這筆錢不僅是經濟來源,更是尊嚴。”
這似乎顛覆了我們對電商的傳統認知,在宏大敘事下,電商往往是拉動社會消費的引擎、是線下經濟突破疫情的靈丹妙藥。而在另一個角度,因為真實可見與興趣導向,直播帶貨也為普通人提供了一個尋找多元價值的平臺。
直播電商——價值放大鏡
“你每次花錢的時候,都是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一位大佬在十多年前寫下的句子至今依然有穿透力。
短視頻與直播給電商帶來的影響,遠非媒介形式變化那么簡單,我們還看到個人價值被不斷放大,如今個人的影響力甚至不亞于一個工廠、一個品牌。
2006年,17歲的吳秋月離開四川瀘州納溪區的竹海村外出打工,人生的劇本似乎已經寫好:找個工廠,成為廠妹,嫁個門當戶對的年輕人,生兒育女,終日為生活奔波。
后來的五年光景,秋月的生活確實是這樣展開的:與丈夫黃中平結婚生子,兩人從深圳到成都,從制衣廠到富士康車間,一切都在變化,又似乎沒有變化。
電商既改變也困住了他們一家人。
2012年,看到電商產業發展迅猛,他們決定回瀘州創業。最早代銷成都產的女鞋,因為沒有貨源,被品牌店鋪搶走銷量,被迫關門。第二次,他們轉變思路,拿出所有積蓄自建工廠,自己掌握貨源,做冷吃兔、豬腦花等四川特色小吃。運營半年,生意剛有點起色,非洲豬瘟來襲,原材料上漲,資金鏈開始跟不上。2019年雙十一過后,二人不舍地關掉工廠,虧了三四十萬。
迫不得已,秋月帶著一家人回到竹海村的父母家,盡可能將生活開銷壓到最低。在那段時間,她沒有任何頭緒,直到她在抖音發現了新機會。瀘州納溪竹海環繞,風景優美,食材又豐富,夏天做個涼糕,冬天上山挖冬筍。“這么質樸的農家生活,為什么不分享給大家呢?”
2020年2月15日,元宵后的第一個周五,吳秋月拍攝的一條做豆花的短視頻獲得了超百萬個贊,一夜漲粉50萬。看到方向后,他們把拍攝重點放在秋月的廚藝上,三個月內漲粉600多萬。
人氣飆升的同時,不斷有粉絲詢問是否有土特產。去年6月,夫婦二人找到家鄉一家因疫情瀕臨倒閉的蘿卜干工廠,聯合廠家改良口味,出品了一款“川香秋月”蘿卜干。蘿卜干一上架就火了,在直播間里賣了一萬多單,為他們帶來收益的同時,也讓工廠起死回生。
品牌做起來后,小兩口還實現了原材料自給——他們為理塘的農人提供種子與種植技術,承包了一萬多畝蘿卜地,解決了原材料成本攀升的問題,也將當地土地產值拉高了5倍。
個人敘事下的新電商
前文提到,短視頻與直播對電商帶來的最大改變是放大了個人的價值。
電商一直在不斷演化,而消費市場的復雜性可能遠遠超出人們預料。一方面,賣家不僅有品牌、商鋪,還可能有大量沒有營銷能力的普通個人賣家;另一方面,買家也可能在某種情況下轉變為賣家,這在某種程度上挑戰了傳統電商模式。
短視頻與直播帶來了UGC內容繁榮,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似乎認為,無非是圖文營銷視頻化,如今看來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馬紀霞與吳秋月夫婦的案例表明,個體電商能補充傳統大品牌電商所無法覆蓋的領域,也能產生更多社會價值。傳統大平臺電商核心目的在于提升產業效率,產生更大經濟效益;以UGC內容平臺為主的電商,讓交易變得更多元。
個人電商可以是一家人的支柱,可以是不幸者的救命稻草,還可以是5.56億農人的未來。
聽慣了宏大敘事,2022年,我們或許會被那些更真實的人和事打動,而這或許意味著另一種電商形態正走上舞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