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超市老板:2022年你是否還有機會?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程相民
最近兩天,多家零售上市企業發布業績預告,2021年業績極其難堪。
當疫情沒有按預想速戰速決,卻反復無常進入第二個年頭。2021年帶給中國零售的是痛苦和糾結,多數企業在業績壓力下堅守、觀望、試探、改變。對很多零售老板來說,是在迷茫中戰戰兢兢,前進中如履薄冰。
難到什么程度?
貌似一夜之間物是人非,實則溫水青蛙中后知后覺。好像20年來超市圈子常用的“招數”在今年均都失效。當前經營能力強勁的零售企業,盡管商業模式各異,但特點都是建在多年供應鏈、系統、人才、考核體系優化基礎上,任何變化都要有全套體系做支撐。
胖東來董事長于東來先生在聯商網組織的「東來經營哲學」私享會上已經講的清清楚楚,不再贅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聯商APP”,重溫東來哥的觀點和教誨。
零售老總如果不收回賭心,不做根本性調整,就如鈍刀子割肉,慢慢失血,不僅肉疼,心也疼,更關鍵的還會要命。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家樂福、沃爾瑪等世界巨頭進入中國,本土零售在與狼共舞中取長補短,歷經30年形成了當前中國商超行業的生存格局和盈利模式。其中最熟悉大陸文化的臺資大潤發迅速成長為大賣場之王,福建走出的永輝借助資本市場東風迅速發展,全國攻城略地,市值一度超過千億。
2021年業績預告澆來一盆冷水:永輝預告虧損近40億,比我預計多虧5個億,蘇寧虧損已無法評價,還不清楚并表其中的家樂福經營如何。咄咄逼人的盒馬與阿里做財務切割后,靠自身融資到底能否把新零售火種帶到成功彼岸還需要時間檢驗。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超市行業正處在30年坎上,到底什么原因導致整個行業轉眼間跌入深淵?以下分析是建立在過去一年走進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如有不足,歡迎大家補充完善。
第一,平衡被打破,企業生死命懸一線
無論大賣場還是標超,市場用近20年時間形成一個平衡來支撐行業盈利。這個平衡有兩個支點:一是商品周轉和庫存平衡,二是營業外收入(包括外租收入)和租金折舊平衡。
在這兩個平衡中,最大的曲線變量就是客流,只要客流達到平衡拐點,庫存周轉處在良性循環,銷售和毛利都會處于健康狀態,促銷活動可以放心大膽的搞,費用會有廠商買單,庫存會有廠商退貨或降價及時處理。
同理,只要客流這個變量達到拐點,外租區收入會成為超市最主要的利潤來源。超內帶客流,超外賺利潤的模式為零售企業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現金流又可以支撐快速擴張。
但是隨著線上銷售占比越來越高,疫情進一步影響消費者購物習慣,互聯網巨頭主導的社區團購大肆興起,都導致客流逐步下降。從前幾年的緩慢下滑到這兩年的大幅下滑,十幾年前幾十臺收款機同時啟動依然排隊,現在非節假日開兩個款臺卻無人問津,尷尬和窘迫可想而知。
隨著客流這一變量的下滑并反向突破拐點,商品周轉和外租區收益兩個平衡均被打破,毛利和外租收入下降,人工、水電、租金按照市場邏輯依然上漲,生意便開始由贏轉虧,這是導致今天很多企業不知所措的根本原因。
第二,客流下降,不能怪罪線上
雖然這幾年社零消費中線上占比越來越高,但整個社零數據是在增長的,這意味著線下的市場規模并沒有縮小,但為什么線下客流越來越少,盈利能力越來越差?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經濟學問題,也是最本質的問題,就是供需矛盾,也是另一個層面的失衡問題。
近五年以來,全國人口增速緩慢,實際消費人口可能還在減少。這幾年經濟下行,股市割中產,P2P割退休金,年輕一代背負沉重房貸和車貸,有娃家庭甚至為下一代教育吃糠咽菜等等,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相對購買力是在下降的。人口數量和相對購買力都沒有好轉的大背景下,各大城市的商超依然加大馬力一家一家的開。上市公司攻城略地,新零售用大海里淘來的錢地毯式轟炸社區大媽。
用人均商業面積(城市商業面積/有效消費人口)的指標考量供需矛盾,近五年翻了3-5倍,整個商超行業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在疫情影響、購物習慣改變及社區團購多重夾擊之下,這是客流出現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
第三,為什么有這么多超市?地產主導時代的頑疾
商超行業是現金流非常良性的行業,如果資產不重,不亂投資,除非供需失衡到了嚴重地步,很多情況下商超依然是一個不錯的行業。
很多人奇怪,市場需求沒有大幅提升,卻開出這么多新的門店?“歸功”于過去十多年的房地產經濟,過去十幾年,房地產主導了城市的主要發展方向。在政府規劃及政績訴求下,開發商不得不配建大規模的商業設施。為了拿到住宅開發權,有些開發商甚至接受80%商業面積的規劃條件。就出現了:有人規劃,有人建設,就會有人開店的怪圈。
一方面,房地產經濟帶來了極大浪費。我在一縣級市調研時,該市城區已建成商業面積180萬方,實際利用上的只有70萬方,100多萬方商業面積閑置,這其實是很普遍的現象,浪費相當驚人。
另一方面,城市在房地產經濟的浪潮下,因為人口增長有限,城市面積卻像攤大餅一樣被攤薄。這就是很多零售企業在選址時自欺欺人,理論值都很高,實際小區入住率低導致門店長期處于不盈利狀態。
2021年開始,地產行業也進入深度調整期,即便新建商業增速大幅放緩,但目前存量如何消化則是更大的社會問題。隨著人口負增長的提前來臨,未來各個城市都會出現大面積的閑置商業物業,這也將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第四,商超行業將會面臨更尷尬的局面
任何一個行業處于下行周期時,除面臨上述行業普遍問題外,還會面臨嚴峻的人才流失問題。越是處在行業下行,工作難度加大,辛苦度增加,收入卻會大幅下降,新人招不來,老人混日子。
行業精英會直接跨入其它行業或賽道。一派繁榮時都干不好的人,遇到困難時更不可能為你扭轉局面,在市場不回暖的情況下,企業效益只會越來越差。
如何應對未來?
作為老板,一定要清楚一個事實:趨勢是不可逆的,周期可能長一些,也可能短一些。但真正起作用的是最樸實的經濟學原理,也就是價值規律。
一、老板要放平心態,絕不能做超出個人和團隊能力范圍之外的事情。重新評估自己企業的門店,有能力經營好的繼續經營,經過努力仍無法實現盈利的門店要快速關店。放棄所謂的面子和社會責任,快速止血,須知一個優秀的獵人一定是收槍比出槍快。企業倒掉了員工另找新主,而企業卻是你的身家性命。
二、相對于改革開放前四十年追求“速度型”發展不同,未來是追求“質量型”時代。通俗一點講,就是從野蠻生長賺快錢,容易賺錢的時代,要回歸到匠心精神,要精耕細作出效益的時代。要學會帶領團隊把自己的門店以“螞蟻啃骨頭”的氣力精雕細琢,要形成差異化,最核心的就是要有把差異化擊穿的能力,在暫時看不到效果時的毅力,不被團隊部分因改變而哭爹喊娘的定力,在此基礎上提供到家到店的全渠道數字化服務。
三、一定要清楚事情都是由人去做才能實現,在上述兩點去掉不盈利門店包袱后,在心態歸零下精耕保留門店,這時候是推動團隊“二次創業”,精耕細作。
如何精耕細作?就是依靠團隊去完成,這就要重新梳理企業的:愿景、使命、價值觀、組織、薪酬、KPI。只有這六點做好了,你的企業才會出現根本性變化。這也是胖東來之所以優秀的根源所在。很多人頻繁的學習胖東來,根本和基礎其實就這六點,這也是當前優秀零售企業共有的基因。
為幫助更多零售老板形成清晰方向,把東來哥的理念惠及更多的零售理念,聯商網計劃2022年打造出一個區域零售老總俱樂部,幫助30家區域零售企業實現全新發展。
如有興趣可以添加程老師微信(cxm19820316),特別重申:必須是企業有決策權的董事長或總經理,這里沒有一招制敵的技術,如不能沉下心做零售請繞道。
聯商網致力于通過自己的平臺資源整合能力,在未來三年幫助更多的區域零售企業實現兩條路徑的成功轉型,即極致性價比之路和極致服務之路,這是未來零售企業的必選項,也是聯商服務行業為之努力的目標。
我們堅信:危機讓市場富有變化,而變化正是增長的機遇,2022年會有更多零售企業開啟一個全新的周期,萬物復蘇,冬去春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