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旺集團攔腰減半裁撤便利店事業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1月21日,永旺集團宣布撤出韓國和越南便利店市場,旗下MINISTOP便利店在日本國內排在行業第4位。
2021年度營業虧損1.54億日元,2020年虧損55億日元,連續4年虧損、長期處于掙扎狀態,曾經作為業務支柱的海外事業,如今被集團攔腰減半甩賣,總體店鋪數量大約減少60%,業績大約減少50%。
據悉,MINISTOP是永旺在1980年全資設立的連鎖便利店。到2022年2月店鋪數量為5343個,其中日本國內為1992個,國外為3351個。
MINISTOP的推廣語是“您的街角歇息站”,徽標圖案是“房屋”,房子和樹木暗示“您的街角歇息站”的形象,標志顏色是黃、藍、橙,引自美國南加州的藍天和橙子果實。
其經營主要特點是店內加工快餐,店內設有餐飲區,與其他便利店有所不同。作為沿街餐飲店規劃,店鋪一般面積在150平米左右,比一般便利店大一些。餐飲區的桌面多數使用人造大理石。
總部將這種業務形態稱為復合店。前些年,這種復合店在日本國內市場認同和滲透性并不強,客流有限。近些年來,隨著便利店、餐飲店、食品超市等相關業態快速演變和交叉借鑒,其它企業品牌的店鋪也引入這種服務形式,店中餐飲區已經不是獨特的個性了。
擴張與甩賣
MINISTOP在日本以外的店鋪主要分布在韓國、菲律賓、中國、越南四個國家。到2021年12月底,在韓國的店鋪數量為2597個,比日本本土還多,從日本全家便利店撤出韓國以后,成為韓國唯一的日資便利店。
1988年開始設計網絡化服務,強化物流業務系統以后,開始快速擴張。1990年6月12日與韓國味元通商(株) (現在韓國(株) )簽訂便利店業務相關技術援助合同,該公司后來主管韓國業務。
1990年11月,在韓國首爾開設第一個標志店。2000年12月20日,在菲律賓馬尼拉開設第一個標志店。2011年12月8日,在越南開設第一個標志店,到2021年底有120個店鋪。
2018年以后,韓國的便利店競爭越來越激化,MINISTOP的市場銷售業績排在第五位,永旺曾經向賣掉便利店業務,但是考慮品牌連續性,暫時擱置。到2021年永旺再次提出要賣掉便利店業務,2021年12月舉行的投標會上,除了上次投標參加的樂天和新世界外,還有3家公司,結果樂天成為優先談判對象,2022年1月21日,正式宣布將子公司韓國MINISTOP出售給樂天,成交額為3133億韓元,約305億日元。就此放棄了先后運營了32年的韓國市場。
同期,永旺將菲律賓的便利店業務賣給了合資方的當地超市運營公司,全部店鋪數量為456個,也是放棄經營22年的市場。
永旺集團進入中國市場以后,2009年1月5日,成立了與青島永旺東泰商業有限公司(青島永旺)合資的青島迷島便利店有限公司。同年7月8日在山東開設第一個標志店,號稱“迷你島”,后來又在沈陽等地開店。不過從業績表現看,中國大陸業績屬于糟糕狀態,按最后損益計算,2019年虧損4億日元,2020年虧損6億日元。2021年9月6日宣布解散位于青島的子公司,10月15日關閉清算店鋪,剩下沈陽等地少數特許合作者。今后,永旺集團的便利店經營資源將集中在日本國內和越南。
永旺集團并沒有詳細說明相關調整歸因,不過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這里既有市場經營因素,也有非經營性宏觀社會因素。
日本便利店市場走勢
日本便利店在1983年為6308個店,到2022年2月,日本便利店老大7-11,店鋪數量為21205個,其次是全家便利店,店鋪數量為16569個,羅森排第三位,店鋪數量為14656個,MINISTOP的店鋪數量為1992個,排在第四位,與頭部三強差距非常明顯。
日本便利店總的銷售規模,2016年為11.45萬億日元,2019年為12.18萬億日元,2020年為11.64萬億日元。從便利店前三強的銷售業績看,老大7-11在2016年為4.52萬億日元,2019年為5.01萬億日元,2020年為4.87萬億日元,市場份額占比42%,絕對領先。其次是全家便利店,2016年為3.01萬億日元,2019年2.97萬億日元,2020年為2.76萬億日元,市場份額占比24%。第三位是羅森,2016年為2.16萬億日元,2019年為2.51萬億日元,2020年為2.35萬億日元,市場份額占比20%。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響,不過銷售總規模依然可觀,但是銷售業績增長幅度在徘徊下降。
從便利店的滲透程度看,已經向醫院、大學、車站等公共服務場所滲透、覆蓋,很多狹小的空間場景也經常看到便利店的身影。
不斷細分市場并且從不同渠道接近居住區域,對消費者而言當然更加方便,對連鎖經營方不斷挖掘規模效益也有好處。但同時也不可否認,由于人手不足和商圈的重疊等原因,店鋪的銷售額持續減少,規模效益下降。
7-11便利店發出報告,要關閉或搬遷1000家左右店鋪,就說為了整理虧損店鋪,7-11為解決便利店開源增效問題,下決心購買美國高速公路便利店業務,將戰略發展中心轉向美國。
相比而言,MINISTOP的規模效益成長,在集團業務結構中就可能逐漸淪為雞肋,這或許是永旺集團下決心甩賣海外便利店包袱的重要動因吧。
隨著疫情影響擴散,本來在便利店的消費正在向網絡渠道轉移。從2022年1月份日本家庭網絡消費項目看,主要是網絡結算,排在前三位的是住宿費、租金、旅行費用。
與超市和便利店緊密相關項目增長率,第一位是外賣,增長40.2%,第二位是食料品,增長22.8%,第三位是飲料,增長18.2%,第四位是醫藥品,增長16.7%。
從中長期發展角度預判,網絡渠道分化實體店消費的趨勢將會形成定勢,類似MINISTOP這樣的中小規模便利店,既要考慮實體店接待顧客項目的優化,還要考慮向網絡渠道轉移,兩方面都涉及到后臺供應鏈整合和制造商合作以及服務產品創新,聚焦在商品特性設計和數字化系統引入。
寫在最后
筆者之前介紹過7&i集團下決心切掉崇光西武百貨事業,“卸貨”轉型;本文簡要介紹永旺集團對便利店事業攔腰減負措施,從一個側面可以說明,日本零售行業在精兵簡政,淘汰冗員,促進發展活力。
據媒體介紹,永旺集團在全面推進數字化業務,甚至用數字化系統領銜業務運營系統,其中必然考慮到組織變革、商品的渠道組合、商品特性預測推選等環節,祝愿永旺集團可以順利解決這些熱點問題,將海外減負變成重點項目增長的戰略機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