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正在尋找新價值
在商品極大豐富,甚至過剩的市場背景下,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商業模式正在加速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
2021年,專業身體護理品牌妮維雅與天貓新品創新中心(TMIC)合作,推出新品Q10頸霜,僅花費9個月便實現從0到1,登陸直播間,3秒售出15000套,打破淘寶直播男士護理產品紀錄。
這一成績來自于C2B的新品研發模式。拜爾斯道夫集團(妮維雅母公司)中國區企業事務部總經理雷開霆透露,“眼膜最早做的是貼片,后來經過天貓提供的消費洞察,以及消費者測試,將需求反饋給研發部門,最終生產出凝膠質地的眼膜。這款男士眼膜也是妮維雅在中國的首款C2B產品�!�
拜爾斯道夫并非個例,歐萊雅、達能等品牌和集團,都在中國市場嘗試和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合作C2B的新品研發,并將其作為品牌數字化轉型的探索。
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已盡數釋放,在新的發展階段,對消費者以及消費者新需求有更深入了解的品牌,對新技術有深刻理解并知道如何利用最新平臺能力的品牌,無疑將更具競爭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的供應鏈組織能力和新品研發能力通常是重要的制勝因素。
“從工廠到消費者之間,最快只需要10天。時尚行業的效率,從未如此之高。”Heiti告訴筆者。她是茵寶快反供應鏈團隊的負責人。去年8月,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茵寶成立了這個新團隊,承擔著品牌創新的破局的任務:在年輕人的需求多元化且迅速變化,訂單趨于碎片化的趨勢下,品牌如何能從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通過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新制造平臺犀牛智造合作,茵寶在3個月實現3款新品開發上線,品牌銷量在天貓運動服飾類目里從排名70多攀升到了前20。
從TMIC到犀牛智造,從研發到供應鏈端的參與,意味著天貓正在破解電商新發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天貓“做品牌的朋友”的選擇,從未改變甚至愈加鮮明。
01
天貓的新發展階段
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發售渠道,而是天貓與品牌的共創。
2003年誕生的淘寶,是時代的產物。通過互聯網技術,無數的襄陽路市場和四季青市場以及個體創業者的活力被激發出來。淘寶聚集了大量年輕的消費者,也改變了他們的消費習慣。
天貓的出現,則是在淘寶內建立了一個品牌市場。通過天貓、旗艦店和雙11,阿里巴巴創造商業史上諸多的里程碑。
互聯網發展的特征之一,是利用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的模式,平臺實現對消費者的權利代持。特別是對流量進行中心化管理的平臺,對品牌具備極大的議價能力。然而,天貓從第一天,便選擇做品牌的朋友,讓渡自身的部分權利,天貓旗艦店由此產生。
很少有人意識到,天貓旗艦店其實是一個技術產品。在不斷迭代與完善的過程中,一方面,在淘寶APP中,消費者可以在搜索、導航、廣告展示、活動會場等各個重要接觸點,清晰地識別天貓旗艦店。品牌直營與正品的心智逐漸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過天貓旗艦店提供的數字化工具,品牌將消費者數字資產積累在私域,并形成中長期的品牌建設能力,從而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這些回報甚至遠超GMV本身。
另一方面,天貓雙11為品牌創造了巨大的商業機會。2021年,天貓雙11的成交額達5403億元,再次創下新高。蘋果和歐萊雅集團分別創造了單品牌、集團在單一購物節銷售額破100億人民幣的記錄。
如果將這一過程放置于全球品牌的數字化轉型中考量,則會重新理解天貓。梳理多家知名消費品集團的財報,則不難發現,2014年前后,歐萊雅、寶潔、聯合利華、雅詩蘭黛在中國市場均遭遇了罕見的利潤下滑。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分析認為,傳統快消品集團如果從規模優勢出發,無論怎樣擴充品牌、滲透渠道,本質上還是利潤導向的,是“以生產者為中心”的模式。這意味著,品牌在“貨”上是強勢的,但對于“人”和“場”的響應是保守且滯后的,這導致品牌方一時無法適應數字時代消費者和環境的新變化。
于是,這些集團紛紛在2014年前后啟動了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并在隨后的幾年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以歐萊雅為例,2021年在中國大陸市場,歐萊雅實現了兩位數的強勁增長,是全球美妝市場整體增速的兩倍。在電商渠道,歐萊雅實現25.7%的增長,占銷售額的 28.9%,天貓雙11的成績被寫入集團財報。
隨著移動互聯網高度發展帶來的用戶紅利基本上釋放完畢,中國的電商業務已經迅速從增量用戶市場變成了存量的用戶市場。如何在存量用戶市場上,繼續實現業務的增量?
借助數字化手段轉變成以“消費者為中心”、滿足年輕一代的需求,才是未來的趨勢。簡而言之,消費者的運營能力與需求洞察的能力,成為品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去年雙11前夕,天貓發布企業經營的方法論,提出雙輪驅動,包括了消費者全生命周期運營(Fast&Grow)和貨品全生命周期運營(Super)。
貨品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是首次提出,天貓在商品供應鏈方面的企圖心開始顯現。通過商品供應鏈能力的創新,幫助品牌發掘存量用戶市場的增長潛力,將成為天貓下階段的目標之一。
TMIC與犀牛正是這一背景之下的產物。
TMIC成立于2017年。簡而言之,其主要業務便是從前期需求洞察,到中期研發生產,以及后期營銷上市,全方位幫助品牌方優化策略,縮短研發周期,提升爆款概率。
2020年,被稱為阿里新制造“一號工程”的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其主要致力于構建需求的實時響應、極小化庫存以及“100件起訂、7天交付”的小單快反新模式,目標是實現供需之間更精準的匹配,以及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新品對品牌的意義遠不止于成交額,更重要的是在新需求驅動下品牌發掘新人群、新物種、新品類機會。而天貓之于新品,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發布渠道,而是品牌與天貓共創,涉及趨勢洞察、研發、上市等一整套嚴密流程。
02
傳統制造新轉型
“成功不成功已經不是某一個營銷人員天才營銷的點子,而是有了更多的數據洞察和比較。”
當產業互聯網來臨的時候,互聯網+所產生的數據就像水電煤一樣,其價值貫穿商品生產始終。
以新品創新為例,過去新品只有在研發中后期才能接觸消費者,而通過TMIC等平臺,產品通向消費者的第一環節節點大大提前。
這相當于把原來鏈接消費者的“最后一公里”前置了,更能幫助品牌方認清消費者需求。
“在與TMIC合作后,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完全避免新品上市不成功,但是明顯感受到成功率的提高以及對資源浪費率的減少,成功不成功已經不是某一個營銷人員天才營銷的點子,而是有了更多的數據洞察和比較”,雷開霆向巨潮表示。
對于品牌方來說,一旦降低了新品的創新成本,那么在相同的預算下新品的數量也會提升,爆品出現的概率隨之提升。
后端制造環節里也同樣如此。在犀牛智造剛剛揭幕之際,犀牛智造CEO伍學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與其說犀牛工廠是一家工廠,不如說是一個數字實驗室。它基于數字化鏈路,進行集群化的擴張。大品牌看重的不僅是成本,還有快速交接。隨著工廠能力的革新及技術的成熟,新智造未來會開放給更多的合作方、品牌和賣家,我們希望能幫助中國傳統制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山東魯泰則是一個尤其有代表性的企業,它是全球高端色織布最大的生產商,也是全球頂級襯衫品牌供應商。然而,服裝產業向來是以產定銷的,批量式、長周期是其主要業務特點。
隨著消費者需求轉向以個性化、多元化為主,魯泰這種生產模式比較傳統的企業面臨很大挑戰。為此,犀牛智造通過數字化賦能幫助山東魯泰建立了小單快返產能。
2021年11月正式投產的一期4條智能生產線,讓魯泰基本實現了從接單、計劃排產、工藝方案、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到發貨的全流程數字化交付。這讓魯泰的供給能力擴展到包括瑜伽褲、T恤、衛衣、防曬服在內的十幾個新品類,平均交貨期縮短超過50%,達到7到10天。
03
新供給的價值
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之前,世界對它的需求是零。
從更大的維度來看,供給的價值更是遠不止“優化”。高庫存的實質,是供給能力跟不上需求的快速變化,是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滯后的結果。
經濟學家滕泰為代表的、推崇“新供給主義經濟學”的學者們普遍認為,中國經濟這一輪增速下行,既不同于工業社會早期的生產相對過剩型經濟危機,也不同于工業社會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型經濟衰退,而是工業社會后期的“供給老化型經濟下行”,增速持續下行的主要原因是供給結構老化。
以服裝行業為例,國際公司當季產品售罄率達到90%,國內企業平均只有不到30%;國際公司庫存周轉平均為87天,國內企業191天;服裝行業庫存過去十年增長了8倍,中國服裝行業每年庫存積壓約9000億元,占到銷售總額的30%到50%。
2016年以來,行政側供給側改革的效果已初步顯現,但舊供給的出清只能減緩經濟下行的壓力,新的上升周期依舊取決于新的供給的擴張。換言之,中國經濟的未來不取決于那些供給老化的產業,而取決于哪些新供給,將來會創造哪些新需求,形成多大的增長新動能。
2020年7月,天貓推出新品牌成長計劃,提出3年內推動1000個新品牌實現年銷售過億,100個新品牌年銷售過10億的目標。數據顯示,天貓上Top500的新品牌,多數由新供給引領,在新需求“無人區”領域出現,有的甚至還開拓了全新的品類,比如方便米飯、餐具消毒機、手持洗地機等。
一個有些極端但足以解釋這些情況的案例是,在2007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iPhone之前,世界對它的需求是零。蘋果的新供給創造了新需求,并帶來新的持續性的經濟增長。
從本質上看,創新就是通過創造新供給來催生新需求。而創新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可以通過數據和技術手段進行一定程度的規避。這也是犀牛智造和TMIC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就好像當多數人還在使用羅盤時,有的人已經借助衛星導航奔向了更廣闊的天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