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為何不刪除京東“微信好友”?
去年底,騰訊將向其股東分配其持有京東約4.6億股A類普通股。“派息式”減持京東后,騰訊持股下降至2.3%,不再是京東第一大股東。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卸任京東董事。
當時,外界曾有傳言表示二者將劃清界限,騰訊有可能刪除京東這位“微信好友”。
6月29日,京東集團與騰訊續簽了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這意味著京東與騰訊拉開合作3.0時代的序幕,打破了上述傳聞。
不難看出,新的合作在過往八年合作的基礎上,各方面情況更為細化,同時雙方身份更為平等互利。“深度戰略合作”,成為京東和騰訊這次合作中提到最多的詞語,這是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增速放緩后巨頭之間合作的新嘗試。
這次合作沿襲了過去八年的哪些內容,又改變了哪些部分?在微信生態中誕生的拼多多,與已經互聯互通的阿里、抖音,將會參與到微信這十幾億用戶的競爭中,這背后映射的行業涌動,耐人尋味。
京東、騰訊“好友”關系的變化
2014年,騰訊宣布入股京東。當時騰訊做了自己的電商平臺拍拍網,但發展并不如預期,于是將拍拍網等電商業務和物流部門并入京東,加上支付的2.14億美元現金,最終獲得京東3.52億普通股。
與此同時,騰訊首次為京東打開了一級訪問入口及其他平臺的支持,合作期限為五年。這次合作表明京東是騰訊所有實物電商業務的首選合作伙伴,騰訊八年內不參與國內實物電商業務或者管理型市場的業務模式。
這次合作維持五年,期間京東從未上市到成為中國排名前列的互聯網公司,騰訊更日益躋身世界互聯網巨頭前列,其過程可以視為合作1.0時代,是提升經營效益和競爭力的五年。
2019年,5年合約到期后,京東與騰訊繼續簽署三年戰略合作協議,這次合作涉及流量、廣告及多方面合作,三年來相關交易金額不斷增加。不過,去年底,騰訊宣布將向其股東分配其持有京東約4.6億股A類普通股。“派息式”減持京東后,騰訊持股下降至2.3%,不再是京東第一大股東。當時的減持也被外界解讀為是二者關系的微妙變化。
這期間是國內移動互聯網逐漸發展穩定的階段,拼多多、阿里等競爭激烈,抖音、快手等新型電商興起,在整個過程中,隨著政策的不斷發展,騰訊、京東雙方考慮更多的層面轉移到行業層面,可以看作合作2.0時代,特點是競爭而多元。
這次,京東與騰訊再續前緣,二者合作的層面逐步深入,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實物電商入口、云技術與云服務、會員體系、線上會議、企業服務、智慧零售以及廣告等領域展開業務合作,以持續提升現有及潛在的京東及騰訊用戶享有方便、快捷、優質的消費體驗。作為總對價的一部分,京東將向騰訊發行若干數目的A股普通股,價值最高為2.2億美元。
依然是戰略關系,但是在互聯互通和反壟斷的背景下,顯得十分具有開創性,并呈現出競合之態勢。此前,微信已經可以直接導入阿里系鏈接,對抖音、快手逐步開放。在這樣開放的氛圍中,京東與騰訊延續戰略合作,似乎在同業中處于優勢。同時,騰訊對流量、技術各方面的合作定價,似乎也為后續與其他企業打了個樣板。在合作3.0時代,講究的是開放性和流動性。
騰訊一直想在微信中培育出電商“帝國”,從投資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始,而后繼續在微信生態中測試小鵝拼拼和騰訊惠聚等小程序,都是想在私域場景中嘗試電商交易,然而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與京東再續前緣也顯得合情合理。
實際上,如今電商增速已放緩,整個移動互聯網都結束了高增長階段。擺在巨頭面前的,并非是增長的問題,而是如何穩固大盤。在電商的邏輯中,流量始終都是一個生意的開端,并伴隨著生意的結束,特別是在短視頻逐漸崛起的年代,如何尋找到適配的流量,成為新的考驗。
沒有電商不喜歡做“微信好友”
從去年開始,關于阿里與騰訊考慮互相開放生態系統的消息激起廣泛討論,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兩大巨頭,假如破冰,那么會引發生態土壤的變化和行業競爭維度的更新。
對電商而言,微信從來都是不能繞過的一江春水。畢竟幾大電商公司,與微信的關系密不可分。
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線,不到三年就上市,用戶規模一度超過阿里,拼多多就是誕生在微信生態中,玩出了社交新打法,獲取了大量下沉用戶。“砍一刀”“拼團”等社交游戲方式促進用戶活躍度,并能夠快速產生群聚效應。畢竟在微信上沒有網購過的“另一半中國人”,是海量的資源和市場。
對京東而言,早期與騰訊建立的戰略合作,在其發展多年中,都誕生了深刻的用戶認知。這種無壁壘的體驗加之對物流的優勢,讓京東在淘寶、拼多多的競爭中似乎顯得另類。鯨商在《拼多多與京東的微信“巷戰”》一文中有詳細分析。
然而近兩年,巨頭們在社交電商、即時零售甚至外賣領域開始打起來,這令微信生態的資源變得尤為寶貴。特別是如今,巨頭格局初定,早已不復當年一個微信就能誕生一個拼多多生態的階段。面對微信生態的流量,電商巨頭更多的是想鞏固已有的大盤,并試圖建立與用戶更友好的鏈接,同時尋找到G端和B端的增量。
騰訊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及WeChat月活躍賬戶為12.88億,同比增長3.8%,這樣的用戶基數之下還能保持增長,這也足以說明微信的生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微信視頻號和小程序的活躍用戶在持續增長,在生態系統下,微信的組織能力和增值能力正在顯現出來。
業內人士此前對騰訊與阿里、抖音等互聯互通的分析中,認為即便打開微信的大門,對電商平臺而言也很難一下子找到巨大的增量。現在早已過了大批拉新、并能夠找到新的購買力的階段,對用戶的運營和心智的吸引是長期沉淀和經營的結果。
這在某種程度上更說明微信生態的意義,微信如今更多的是在行業中尋找用戶的興趣與增值可能。小程序此前在零售和餐飲中有諸多嘗試,這促進會員體系建立及用戶運營提升。
更為重要的是,微信還是能夠觸達用戶的第一平臺,在今年頻發的疫情中,為了保障民生,京東曾在視頻號中帶貨,當時創下了收看紀錄,同時也令用戶感知到了其價值和決心。這對企業而言,超越了流量和營收的層面。
不只是京東,所有電商平臺都希望從微信身上得到高黏性的私域流量。
騰訊能從京東身上得到什么?
騰訊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營收為1354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在利潤方面,騰訊則同比下降51%。騰訊的游戲業務和金融科技業務仍然穩健,在廣告業務方面則壓力較大,同比下降18%,一方面是受到客觀環境影響,另一方面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搶奪之下,業務變現能力減弱。
為了守護微信的流量大本營,隨著抖音、快手等新型內容平臺不斷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微信商業化不斷提速。肉眼可見的,目前騰訊在朋友圈運營的效果廣告增加,在視頻號運營中大力挺進,可以看到,騰訊下了決定,將微信為跑馬圈地的中心地帶。
騰訊做不好自營電商,需要穩定而強大的伙伴提供供應鏈和交付能力,從而真正實現多場景需求與實體的融合。京東與騰訊的深入合作,除了在C端流量的合作,還包括技術創新、供應鏈服務等領域的合作。
京東作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將充分發揮自身的供應鏈優勢,提供邊緣計算、數智采購、工業互聯、供應鏈金融、智能物流、C2M產品創新等方面的服務。同時,京東還將憑借優勢技術能力參與“千帆計劃”,助力我國“數實融合”進程。
由此來看,不論是被迫開放生態,還是主動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微信面臨的考驗是如何分配資源,構建起一套運行法則。此前,在微信生態中,騰訊智慧零售業務圍繞微信生態扮演重要角色,其將平臺能力比如工具、流量和數據能力等開放給服務商伙伴,促進私域生態繁榮。
如今,騰訊與京東的合作已經開始產生更批量化、更大規模的場景融合,從技術到產品再到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不再保守。目前,在電商與零售領域,SaaS等技術挖掘出更多數據,開拓更多的商業潛力。
在大數據時代,流量不一定能夠轉化為GMV,但是流量都可以產生數據,以此來與各類平臺合作,從而迸發出更強的生命力。從另一個維度上實現了騰訊的電商夢。
對騰訊而言,下一個十年或者下一個時代,將是真正屬于合作伙伴帶來收益的階段。微信注定會走向有條件的開放,與京東的合作,則是一直以來最為合適而有利自身的標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