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7億,預制菜能救國聯水產嗎?
疫情沖擊下,餐飲行業艱難求生,預制菜或成為解救餐飲的“浮木”之一。
我國預制菜行業起步于2000年,起初使用預制菜更多的是B端即餐飲企業,主要由于使用預制菜可以減少飯店的人工成本和后廚面積,同時提升出餐效率和保證口味穩定,2014年后外賣的興起更是推動了B端的發展。
在生活節奏加快、消費升級趨勢的推動下,C端消費者對半成品食品的質量、口味、營養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較于傳統方便面等速食,預制菜能在滿足居民烹飪需求的同時節省時間并保證口感和營養,疊加冷鏈運輸技術的提升,預制菜逐漸成為“懶人”和“廚房小白”的福音。
2020年,突發的疫情使得餐飲堂食幾乎陷入停滯,預制菜B端需求被抑制,而長期居家做飯的剛性需求及囤貨需求激增,預制菜在C端消費者中火爆出圈。此后春節期間,由于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多地倡導就地過年,不少企業推出預制菜年夜飯和過年禮盒,預制菜再次爆紅。
根據天貓公布的十大新年貨數據,2021年預制菜的銷量同比增長了16倍。2022年年春節期間盒馬渠道的預制菜銷量同比增長345%。而且,今年上海疫情期間渠道端也在力捧預制菜,叮咚買菜等買菜app將預制菜單獨分類目且放在首位。
萬得預制菜指數(866045)和國聯水產(300094.SZ)股價走勢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同時,資本市場聞風而動,萬得預制菜指數(866045)在2020年疫情后一路飆升,同年該指數最大漲幅近150%。成分股中,同期速凍龍頭安井食品漲幅超過5倍,龍大美食、海欣食品等主要標的漲幅大約在3倍左右。
2021年,味知香和千味央廚兩大預制菜標的在上市之初,均有斬獲10個一字板的戰績。2022年春節前夕,在好需求驅動下,預制菜概念再次爆火,指數僅3日就大漲近15%,得利斯、福成股份、海欣食品等成分股都出現連續漲停。
就在同期,布局了預制菜的國內水產龍頭國聯水產(300094.SZ)在半個月內的最大漲幅超過了100%,其中還包括連續3個20cm漲停。然而,在此之后卻遭遇大幅回調,股價至今都在低位運行。
那么,預制菜行業到底是短暫風口還是長紅賽道?脫離疫情和春節等特殊消費場景,預制菜還能繼續火爆嗎?國聯水產能否搭上預制菜快車而扭虧轉盈?
1、國聯水產的轉型之路
從業績表現來看,近三年國聯水產的營業收入均呈現負增長,歸母凈利潤更是連續三年為負,但可以明顯看到其凈虧損逐漸收窄的趨勢,主要源于公司通過大力布局預制菜進行業務轉型,并且積極開拓國內市場。
2017-2022Q1國聯水產業績表現,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細究國聯水產連虧三年的原因,先從營收結構來看,國聯水產早已實現了水產養殖業的全產業鏈布局,包括種苗、飼料、養殖、加工等。近3年里,水產食品加工業務的營收占比超9成,產品線主要包含初加工、全球海產精選及預制菜為主的精深加工這三大類。
水產初加工方面,國聯水產的產品線以南美白對蝦、生熟蝦仁、魚片等為主。由于初加工的技術含量較低,附加值比較低,利潤空間本身有限。再看公司的上游養殖業務,連續多年虧損且幅度較大,進一步影響了公司的盈利水平,甚至對公司的市場形象都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國聯水產各版塊營收占比情況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對蝦加工銷售企業,國聯水產的早期業務主要集中于對蝦出口,所以在業務區域結構上形成了以中國和美國兩大市場為主的格局,海外市場的營收占比長期超50%。2018年后,受國際關系的影響,公司在美的部分初加工產品訂單流失,疊加新冠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魚蝦等初加工單品價格持續走低,利潤空間持續被壓縮。
雖然國聯水產積極拓展國內市場、開發新單品小龍蝦,但在此過程中銷售管理費用大幅增加,疊加存貨跌價損失額較大,整體利潤水平承壓,2019~2021年間公司凈利率均為負值,其中,2019年的虧損甚至在10%以上。
2019-2022Q1國聯水產毛利率、期間費用率(三費合計)、凈利率情況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正是由于水產初加工業務利潤偏薄,近幾年國聯水產逐漸往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轉型,進軍預制菜領域。同時,國聯水產在2021年報中披露,今年盡快將多年虧損的上游養殖業務剝離出表,輕裝上陣的同時,意在聚焦下游的預制菜業務。
目前,國聯水產的預制菜業務收入占比近兩成,預制菜這類深加工型產品,附加值相對較高,所以,相較于初加工型產品15%左右的毛利率,預制菜業務的毛利率為25%,起到了提升公司整體利潤水平的作用。而且,國聯水產的預制菜業務的產品力、品牌力及渠道力都有著一定的優勢。
產品力方面,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消費者更加追求飲食的健康與營養,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品消費比重上升是大勢所趨,而國聯水產作為國內最大的水產上市公司,是中國首家對蝦、羅非魚雙BAP四星認證企業,公司以水產品為特色的業務結構正好契合這一趨勢。
而且,魚蝦等水產品地域性強、制作工序復雜且耗時耗力,在消費升級和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背景下,水產預制菜在生活使用中具備明顯優勢。國聯水產的預制菜品以對蝦、小龍蝦、魚類為主,以“小霸龍”品牌構建了豐富的預制菜產品體系,大單品調味烤魚選取肉多刺少和高性價比的羅非魚。據近期盒馬排行榜數據,國聯水產的青花椒風味烤魚長期占據速食榜第一名,月銷量飆升5倍以上。
品牌力方面,作為老牌水產企業,國聯水產深耕水產行業20余載,在餐飲企業和消費者中積累了一定的口碑,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通常,消費者更傾向于選購品牌知名度更高的產品,對食品品牌的信任度和依賴度更強一些,而國聯水產在水產行業的知名度和良好口碑有助于提升客戶粘性。而且,國聯水產長期的選品經驗可以維持預制菜口感與質量的穩定性,這是產品力持續釋放的前提,并與品牌力形成正反饋,從而使其預制菜產品獲得更高的品牌溢價。
渠道力方面,國聯水產具有兼顧B端和C端渠道的能力。從B端來看,原有的B端渠道能夠幫助國聯水產在預制菜行業“搶占先機”,已然成為進軍預制菜的核心競爭力,其中蝦滑、蝦餃、魚片等預制產品與海底撈、呷哺呷哺、漢堡王等大型連鎖餐飲知名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C端方面,“小霸龍”品牌的調味烤魚、小龍蝦等預制菜與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沃爾瑪等重點商超和電商新零售企業達成合作,其預制菜在商超等渠道的銷售額不斷提升。
從利潤分配來看,目前B端渠道的利潤空間相對有限,B端毛利率一般在15-25%之間,但是現階段B端客戶占比高且合作關系穩定,能保證收入的穩定性;目前C端客戶的占比不高,但利潤水平高于B端,毛利率可達35%以上,有望增厚預制菜業務的利潤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難以標準化的中餐,西餐預制菜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美國、日本等國家對于預制菜已有較高的接受度。自2012年收購美國SSC水產貿易公司后,國聯水產利用其擁有的客戶基礎而不斷開拓美國市場,美國等海外市場營收不斷提速,因此,未來國聯水產的預制菜業務有望在海外市場迎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2、疫情之后,預制菜還會火嗎?
我國預制菜行業起步于2000年,但是行業整體發展較為緩慢,直到2014年后外賣的興起推動了B端的發展,2020年疫情反復下的“宅經濟”則驅動了C端需求。
據智研咨詢數據,國內預制菜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650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313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0%,預計202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超8000億元。相較于日本60%以上的滲透率,目前我國預制菜行業的滲透率僅有10%-15%,這意味著未來我國預制菜行業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2015-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36氪整理
但是,目前預制菜行業處于發展初期,產品研發和品類易被模仿,生產門檻及研發門檻都不高,各路玩家魚龍混雜,競爭格局極其分散。天眼查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有7萬多家預制菜相關企業,但7成以上屬于小型企業甚至小作坊。
預制菜行業的眾多參與者幾乎覆蓋了食品行業上下游所有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農牧水產類企業、中游專業預制菜和傳統速凍食品類企業、下游餐飲和零售企業,這五種類型的玩家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劣勢,但目前處于“跑馬圈地”的早期階段,競爭雖然激烈,但尚未出現全國性的龍頭企業。
再者,由于物產及氣候的區別,造就了我國多元化的飲食習慣,素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我國菜系口味豐富,地域特征明顯,各地地方特色菜味道也大相徑庭,導致預制菜市場在發展的初期必然呈現明顯的區域性、高分散特點,難以打造標準化規模化的大單品。從而抑制了企業的規模效應,盈利能力難以得到提升,目前預制菜行業整體的毛利率相對不高。
此外,目前我國預制菜B端和C端渠道的銷售比例約為7:3。其中B端需求量較大、客戶粘性也較強,但利潤水平相對偏薄,而C端消費者的認知目前還不足,主要擔心預制菜的防腐劑和口感問題,會有一定的“偏見”,還需要進一步的消費者教育。
目前年輕人對于預制菜的接受度較好,根據艾媒數據,2021年C端預制菜消費者近一半來自一線城市,所以廣闊的二線城市以及下沉市場更需要較長時間來培育C端消費者的習慣,這是預制菜行業在短期內難以爆發的關鍵原因。
3、預制菜能救國聯水產嗎?
整體來看,在生活節奏加快、消費升級趨勢及冷鏈運輸技術提升的推動下,疫情中火爆出圈的預制菜行業成為公認的優秀賽道。根據智研咨詢數據,2015-2021年國內預制菜行業年復合增長率達30%,預計未來5年內CAGR在20%以上。
其實脫離疫情和春節等特殊消費場景,預制菜依然是當之無愧的“潛力股”。因為預制菜看似是疫情催生的新型消費,實際上疫情更像是催化劑,消費升級和生活節奏加快是毋庸置疑的大趨勢,操作簡便的預制菜興起實屬情理之中。隨著消費者認知的提升,預制菜行業的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當前,預制菜行業處于發展初期,技術門檻并不高,競爭格局極其分散。而且國內預制菜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征,難以標準化、規模化,而且現象級的品牌也尚未出現,行業的發展方向暫不明朗,同時目前行業整體的毛利率相對不高。
而水產類預制菜品,迎合當下健康飲食和生活節奏加快的大趨勢。國聯水產旗下“小霸龍”品牌以對蝦、小龍蝦、魚類為主構建了豐富的預制菜產品體系,其中以羅非魚為原料的調味烤魚等預制菜大單品,用性價比和口感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而且,國聯水產這類老牌水產企業具有兼顧B端和C端渠道覆蓋的營銷能力,高粘性、高需求的B端客戶助力其預制菜業務的壯大;通過擴大與盒馬生鮮、永輝超市等重點商超和電商新零售企業的合作,在新零售的風潮下,C端渠道的預制菜銷售額有望迎來高速增長。再加之上下游一體化的供應鏈支持,上游的規模化有助于降本增效,其預制菜業務的利潤空間有望增厚。
未來,健康且特色的水產預制菜,疊加好口感和高性價比,會成為國聯水產預制菜復購率的核心驅動,優秀的產品力形成良好的口碑,再和已有的品牌力與廣泛的渠道鋪設一起幫助國聯水產搶奪市場份額。
由此可見,國聯水產在預制菜行業中跑出來的可能性較大。但預制菜目前相對較低的滲透率說明,這個市場的爆發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與持續的消費者教育,所以國聯水產想要依靠預制菜來實現業績的大幅增長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估值方面,相較于安井食品4倍以上、味知香7倍以上的市銷率(PS),國聯水產1.1X左右的市銷率明顯低于可比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于國聯水產連續虧損的擔憂。然而,低估值固然會帶來一定的比較優勢,但是預制菜是否能成為國聯水產的業績催化還需要驗證,那么預期中的估值修復就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可能也是目前超跌的另一個原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