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了個便宜,吉利把魅族改造成車機?
收購魅族之后,吉利的布局越來越清晰。魅族幫助億咖通做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同時,生產手機和其他終端產品,芯擎科技做芯片,與華為形成多維度競爭態勢。但是魅族可能不會再做魅族手機了,吉利手機呼之欲出。
幾天前,魅族子品牌魅藍召開產品發布會,但只發布了一些手機周邊產品,沒有發布任何一款手機。
這是魅族被吉利控股后,首次對外的產品發布,頗受關注。很多人在疑惑,魅族以后還會不會做手機?
在脈脈,魅族已經在大舉招聘,職位偏向車汽車系統,在招聘介紹里,FlymeOS和智能座艙賽道,是被特別強調的職位亮點。
魅族會變成一部車機嗎?作為手機品牌的魅族,是不是以后不會再有了?
01
魅族要淪為吉利一個部門?
幾天前,有認證為比亞迪員工的脈脈用戶發帖,稱自己在跳槽找工作,在科大訊飛和魅族的選擇中猶豫不決,求教大家自己該如何選擇。
根據這位脈脈用戶的信息,魅族Flyme車機項目,團隊剛剛起步,如果要加入魅族,要先去珠海熟悉幾個月,再回武漢工作。
綜合魅族在脈脈招聘的職位可以看出,魅族在大舉進軍車機系統。招聘的職位,圍繞FlymeOS智能座艙項目管理專家、車聯APP,以及車載系統等等。
脈脈上自稱了解內情的人士說,吉利旗下的星紀時代,收購魅族后,一片人劃到Flyme組織架構之下,接了億咖通的車機項目。魅族主要繼續做手機,也有車機項目。
關于上述幾個公司的定位,億咖通兼魅族董事長沈子瑜曾有論定:億咖通的角色,相當于華為的汽車BU,星紀時代和魅族對標華為的消費者BG,芯擎科技相當于海思半導體。
不久前,沈子瑜在接受一財等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魅族科技的Flyme系統預計將在明年“上車”。
Flyme,是魅族開發的操作系統,深受“煤油”(魅族粉絲的戲稱)歡迎。外界一致認為,Flyme對吉利的車機系統將助力頗多。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魅族才開始大舉招人。
據報道,億咖通開發的GKUI系統,搭載在吉利旗下22款車型上,裝機量突破百萬。但吉利車機系統體驗一直沒有起飛,極氪001硬件一流,但車機系統體驗太拉胯。在極氪001車主群,億咖通的車機系統經常被詬病。
“魅藍沒有做手機的價值,他們基本上已經淡出手機行業了,你說他們不發手機,發的都是周邊的東西,其實早就這樣了。魅族本來就沒有想過繼續在這個行業,跟大家去卷,它也卷不動了。”某手機大廠高管羅偉(化名)說。
他認為,魅族會變成吉利內部的一個部門,或者圍繞吉利車機系統進行獨立開發。“你可以理解他是吉利車的供應商。”
“未來的智能汽車,無非就是智能座艙車機系統,然后還有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羅偉說,“手機是個人的數據中心,所有的數據信息都在手機上,因為人在任何場景手機都是伴隨你的。車企都不會愿意把自己的數據拱手與人,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吉利每年汽車銷售有100多萬臺,按照這個基數,魅族圍繞吉利作出的手機,如果每年有幾十萬臺的銷售,價格如媒體所言,在六七千元的話,羅偉認為,魅族做手機壓力也不大,甚至活得也很滋潤。
“其實魅族以前的量,也就是幾十萬臺。跟吉利捆綁之后,跟著吉利的車銷售,都不需要自己做渠道了。他們只需要做研發,做產品的定義就夠了。”
羅偉說,吉利本身對手機領域沒表現出什么野心,更多的還是就是做車機、做系統。
“你如果還用傳統手機品牌這樣一個概念去理解,這個可能是不準確的。”羅偉說,魅族要做手機,也是圍繞吉利去做,“而且,魅族還做不做魅族手機,其實手機行業估計也沒有人關心了。”
02
收購價格到底幾何?
曾在吉利相關部門工作的資深人士韓峰(化名)介紹,吉利從2021年初便開始尋找合適的對象,九十月份開始接觸魅族,今年4月份開始資本操作,7月份搞簽約儀式。
韓峰說,李書福從2019年6月份就開始要做手機,但是被周圍的人按住了。“我們當時的判斷,新創一個手機品牌,成功的概率萬分之一都不到。”
“當時大家不讓老李干,老李呢,非要干,他找女兒女兒不干,找女婿女婿不干,讓他兒子李星星干,李星星也不干。”韓峰說,“為啥都不干呢?這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是不靠譜的事情,綜合判斷下來,覺得吉利的手機不可能成功。”
“按了好幾年,但他老有這個夢想,非干不可,所以后來就開始談談看。這些人都不干,就從吉利體系外找,正好這個故事就是GKUI的故事,所以就讓沈子瑜干了。”
韓峰告訴陸玖商業評論,在收購魅族之前,已經有吉利手機在做了,很多都已經研發過了。最開始的時候,吉利方面接觸了好幾家不同的手機廠,“談了很多家,最后只是說魅族比較合適,價格也合適。”
整體的方案出來之后,就跟魅族的各家股東去談,也談得很順利。根據公示信息,星紀時代收購珠海魅族科技79.09%的股權,黃章持股低至9.79%。具體的收購價格不詳,但據說,其中一個小股東,原有股份占比不變,吉利另外付了6000萬。行業傳聞黃章拿到了1億元現金,至于有沒有股票和其他等價物,就不清楚了。
韓峰透露,當時魅族的凈資產有20多億,總資產50多億。
“黃章沒有退路了,賣一個好價錢,全身而退,就很好了,他要再耗下去,那就只能把公司耗完為止,就砸在手里了。”韓峰告訴陸玖商業評論,黃章的家人也會慢慢離開魅族。
“魅族在2020年之后就一直在謀求被并購或者出讓股份了。”一位手機行業的人士告訴陸玖商業評論,魅族一直在找機構,找線索尋求出讓,“2021年11月份,魅族還曾經找到我們做FA,我們公司這么小,也不是專業做FA的,他都能找到我們,說明他當時應該廣撒網,找了很多機構。”
該人士說,當時簽協議的時候,魅族給出的價格是30億人民幣。“但是魅族有債務,又虧損多年,收購方也希望有一定的承諾,比如一年內盈利什么的,但是魅族這么多年都沒盈利了,肯定做不到嘛,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掰扯了很長時間。到了2022年一季度,手機行業迎來寒冬,小米OV庫存積壓,自顧不暇,對魅族來說外部環境稍微好一些,所以趕緊談好價格搶時間窗口,再戰江湖。”
該人士估計,魅族這次被收購,估值差不多10億到20億之間。如果這個數額屬實的話,令人唏噓。
縱向對比,魅族在2014年拿到阿里5.9億美元投資,11月份發布新品時,公司表示估值60億美元。橫向對比,比魅族還慘的酷派,如今市值大約13億人民幣。
“魅族是珠海的明星企業,珠海政府肯定想撮合格力來收購,也努力過,但是黃章和董明珠的個性太像了,他們肯定搞不到一起。”潮店智庫董事長孫燕飚說。
據了解,魅族員工持有的股份,兌現的價格極低。一位離開魅族前員工告訴陸玖商業評論,自己不久前收到短信,被告知,他持有的股份將會折算為現金發放,每一股的價格大概是6分錢多一些。不過至今還沒有兌現。
這個說法在脈脈上也得到了證實。有人透露,魅族給的股份價格,為每股0.069元,10萬股折合下來,拿到的現金是6900元。
吉利官方并沒有披露,此次收購的最終收購價。
03
手機產品還有,但可能不是魅族牌
在收購魅族手機的發布會上,李書福有一段話,基本上可以解釋吉利對于未來的規劃。
“未來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個行業的賽道不再單調,兩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戶的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體驗的一體融合關系。通過布局手機業務,消費電子產業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可以實現超級協同。”
吉利系公司億咖通做GKUI車機系統,芯擎科技做車規級芯片,做手機,都圍繞這個邏輯。
而且,根據沈子瑜對外的發言,吉利大有要與華為PK的架勢。
但韓峰現在還是原來的觀點,新勢力做手機,做成的概率不高。
“比如新勢力,一直要做手機。但你自己的車,銷量能達到一年兩三百萬輛還可以,一年自己連三十萬輛車都不到,你一個車企搞手機?”
韓峰透露,他們之前調研過,某個上市的手機品牌,現在每年銷量不足十萬臺,賣一臺虧一臺的錢。
“你要做手機,是不是得買安卓的授權,是不是得買高通的芯片,你怎么跟現有的這些廠商PK呢?人家幾千萬的規模在那,供應訂單價格就是你的八五折,你還能賺到錢嗎?手機你不賣到百萬臺以上,沒法玩。”
“車企做手機,尤其是現在的新勢力,汽車保有量都不大,每年的銷量也就是十幾萬臺,按照這個基數下來,他們做手機,只能賣個不到十萬臺,這樣根本就玩不轉。”
他告訴陸玖商業評論,一些銷量小的手機品牌,老想著從運營上、互聯網流量上賺錢。“但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老百姓越來越聰明,都給你卸載了,而且這樣還影響體驗,你的手機只會越來越難賣。”
根據公開數據,吉利汽車2021年全年銷量133萬輛,新能源及電氣化車銷量為10萬輛。從這個數據看,結合羅偉前面的觀點,似乎吉利做手機,還能玩一玩。
而且,車企做手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蔚來的李斌也提到,蔚來第二代平臺的車標配UWB,蘋果手機不開放接口,搞得他們很被動。更何況,汽車和產業的融合已是必然。
吉利做手機的話,如果可以支撐起幾十萬的量,具體銷售的時候,騰挪空間就大了,畢竟比起汽車,手機的價格要差出很多。
“賣車還做手機的話,那就是玩營銷手段了,可以買車送手機,比如手機賣五千,可能就在車價格上加三千多塊錢,或者從他那里買一萬多的保險,送一個手機,反正里外就是算賬的事了。”韓峰說。
但是,吉利做手機,基本不會影響到現有的手機行業格局。
“肯定會有影響,但不至于那么大。中國國內每年手機銷售量兩三個億,全中國所有的大車小車全算上,也就四千多萬,其中真正的乘用車也就兩千多萬,這個量跟兩億一比,百分之十都不到,更別說這里面還有一些非智能的車。”
根據媒體報道,星紀時代控股之后,除了手機之外,包括智能手表,會有更多的智能終端上市。做芯片,做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還有終端,吉利與華為將形成競爭的態勢。
只是,這些產品可能不會再是魅族的品牌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