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董小姐”,蹲在預制菜風口賣“鐵鍬”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張心笛
從盼盼、農夫山泉、金龍魚,到順豐、京東、碧桂園,再到今天的格力。
跨界大佬們似乎正在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出發,不斷探索哪一種維度能夠對預制菜產生更有利的加持。
格力“瞄向”預制菜設備會“攪局”嗎?
“萬億預制菜”風口又來大佬了。
近日,在珠海市預制菜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
格力電器將成立預制菜裝備制造公司,將注重研發、生產和運銷服務,為預制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董明珠還提到,接下來,將依托格力電器,聯合舉辦全國預制菜裝備制造研討會,推動龍頭企業需求對接,引領裝備轉型升級提升,提升珠海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影響力。
格力“瞄準”預制菜設備,一方面是全新的拓展嘗試,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董小姐”對預制菜賽道的看好態度。盡管第一批預制菜企業還沒賺到錢,但,已有不少人“盯上”了他們的錢袋子。
從舌尖到趣店,一地雞毛,風口上的預制菜企業“飽受爭議”
預制菜這門生意,有人星夜兼程進市場,也有人黯然失色離場。進退平衡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曾經高調的趣店、舌尖英雄已然開始“熄火”。
從兩位“入局大佬又出局”的過程中,我們剛好看到全然不同的預制菜玩法。在這場預制菜短兵相接的戰爭中,“大佬”也遇阻,也需要艱難探索,也要經歷潮起潮落。預制菜有多難,可見一斑。
>>>舌尖英雄的“快招模式”
要真論起讓預制菜從餐飲圈火出去的“功臣”,似乎還得回到舌尖英雄身上。
陸正耀的“高舉高打”,從瑞幸一路延伸到舌尖英雄身上。舌尖英雄自面世以來,快速融資16億,1個半月時間,簽約6000家意向加盟商,一戰成名。
但在內參上月中旬報道中,能夠看到舌尖英雄的現狀并不如預期,目前在營門店數量僅為262家,同時“鄭州8家店只剩1家”、“全國出現關店潮”等新聞始終縈繞身側。
>>>趣店的“純互聯網打法”
同樣“高舉高打”的趣店創始人羅敏,6月宣布進軍預制菜,7月在抖音直播間高調賣預制菜,單場長達19個小時,觀看人次達9587萬,單日累計銷量956萬份,拿下2.5億GMV,次日股價開盤大漲60%。
然而短短十日,趣店預制菜先后遭遇消費者投訴、涉嫌虛假宣傳,被質疑割韭菜后,火速刪空動態,股價重新跌回1美元關口。
9月6日,趣店發布Q2財報,報告期內,趣店總收入1.05億元,環比腰斬,同比去年縮減74%。曾宣言“對于投入不設上限”的預制菜項目,將被“全方位精簡”。
一個事實是:隨著新玩家入局不斷,“大手筆”吃螃蟹的老玩家們,似乎已經開始或“熄火”或“尋找新落點”了。
陸正耀舌尖英雄“關店潮”,羅敏趣店預制菜“口碑潰敗”,同樣的高調風格,不同的兩種操作思路,前者在市場并沒有形成良好認知的情況下強行開零售店,后者用純互聯網邏輯、低價策略攪局原本就浮躁的市場。
而賈國龍功夫菜,從宣布成立賈國龍功夫菜,正式布局預制菜賽道,再到最新開業的美食市集“超大店”,在測試多種店型、模式不斷打磨調整后,仍在積極探索中。
賈國龍美食市集
兩年時間,風口上的預制菜入局者經歷了“潮起潮落”,市場與資本在時間的輔助下,驗證了上述模式的“道阻且長”。
盼盼、順豐、農夫山泉...盯住“萬億預制菜”的“萬億大佬們”
作為近兩年爆火的新興行業,從餐飲圈起始,到食品圈風靡,再到如今的互聯網、物流、科技各行各業,盡管預制菜前路未知,但仍有無數大佬目光灼灼的盯著新風口。
>>>新入局跨界大佬一籮筐
1、食品圈
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簡稱「盼盼」)日前宣布加入預制菜“戰場”,其在官方小程序中推出三款預制菜新品,分別為:川式風味辣子雞、經典風味魚香肉絲、南洋風味咖喱雞肉三種口味。
飲用水巨頭農夫山泉也同樣看到了機會。依托母公司旗下子品牌“母親”推出即熱米飯,配合此前其曾推出過的即食澆頭產品,以蓋澆飯預制菜的形式切入賽道。
目前,農夫山泉的產品種類包括咖喱牛肉、臺式鹵肉、藤椒雞丁以及金湯牛肉。
2、運輸圈
順豐切入預制菜的角度稍有不同,并非親自下場生產預制菜,而是從自身優勢出發,推出預制菜行業供應鏈解決方案,打通預制菜產業的上下游全鏈路。
重點在于后端支持,主要解決預制菜行業的食品安全、庫存積壓、運營成本等一系列難題。
深圳地鐵旗下餐飲品牌“深鐵食研室”一口氣開出三家預制菜門店,主賣“早餐+11款預制菜”,產品包含金湯酸菜魚、農家小炒肉、辣炒黃牛肉等。
3、互聯網圈
今年6月,趣店創始人羅敏在抖音平臺上進行預制菜直播,“高調”試水預制菜業務,趣店抖音店鋪上架的預制菜產品包括花膠雞、小炒黃牛肉、肥腸雞火鍋、水煮肉片、酸菜魚等等。
走預制菜底層供應鏈底層路線的京東,此前依托京東物流推出了“預制菜專屬解決方案”,提供從商品生產儲存到打包配送,從線上業務到線下場景的全程冷鏈解決方案。
京東集團副總裁馮全普在6月底宣布,京東接下來將全力加碼預制菜業務,并提出兩個“小目標”:未來三年打造20個銷售億級預制菜品牌;打造5個銷售過5億級預制菜品牌。
>>>餐飲圈做“老本行”不甘落后
海底撈、呷哺呷哺、西貝、百勝中國、眉州東坡、大龍燚、全聚德.……一時間,放眼整個餐飲圈,似乎所有能叫得上名號的品牌都來加入了預制菜。
海底撈在2020年初推出的半成品菜“開飯了”,先后上線數十款預制產品,包括辣子雞丁、酸菜魚、番茄土豆燒牛肉等等;眉州東坡在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線多款川味預制菜;必勝客上線西冷牛排、意面等預制產品;全聚德推出一人份預制烤鴨...
前幾天,西貝的賈國龍功夫菜美食市集在北京開的熱火朝天,20多個攤位,170多道SKU,1600㎡的市集中含著占比20%面積的預制菜零售超市。
而在這兩三百平米的預制菜占地中,有著70多種SKU,且多為即烹類型,又省去了傳統預制菜的繁瑣步驟。
新傳說仍將繼續上演,看起來很美,但道阻且長
不斷入局的新大佬以及資本市場亮眼的數據,都在繼續訴說著賽道的無限未來空間。
據艾媒咨詢調查,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到202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或將突破8000億元。
同時,根據多方研究機構估算,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720億元。按照每年20%的復合增長速度估算,未來6-7年我國預制菜市場或將超萬億元規模。
多重數據背后,是時代對預制菜賽道未來發展的積極態度。
從盼盼、農夫山泉,到順豐、京東,再到今天的格力,大佬們似乎正在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出發,不斷探索哪一種維度能夠對預制菜產生更有利的加持。
但萬物總會降溫,正有不少餐飲人愈發認為預制菜的現狀只是“虛火”,而所謂的未來萬億級,也只是市場鼓吹。
預制菜這個事,看似美好,但道阻且長。同時,當下的預制菜賽道中正呈現出,需求端緩慢增長,供給端幾何式增長的不平衡情況。
說白了,預制菜供給端已然嚴重過剩,未來將要面臨的局勢勢必存在著價格戰與渠道戰。
不過就目前看來,賽道傳說還在繼續,我們仍將期待新大佬們講出新故事。
如果你有對預制菜賽道未來發展的看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