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活服務業資本市場發展報告(2022)》發布
9月5日,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生活服務業發展大會在北京首鋼園召開。
作為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唯一面向生活服務業開展的活動,本次會議邀請了政府、企業、專家多方代表齊聚一堂,探討生活服務業發展議題,同時聯合財通證券共同發布了《中國生活服務業資本市場發展報告(2022)》。
生活服務業與居民日常息息相關,連鎖業態也滲透在本地生活服務的方方面面,隨著我國經濟騰飛,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服務行業的地位逐漸凸顯,協會聯合財通證券農業&中小盤組共同進行生活服務業在資本市場發展的研究,最終完成了《中國生活服務業資本市場發展報告(2022)》。《報告》共分為三部分,包括連鎖行業研究的道和術,本地生活景氣度跟蹤、本地生活的未來趨勢。
《報告》認為:我國第三產業增長迅速,占GDP比重超過一半。2003-2021年,中國第三產業產值從5.8萬億元增長至61.0萬億元,年復合增速為14%。2021年,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產業占第三產業比重達27%,主要以批零、餐宿和租賃為主。
生活服務業涵蓋了體檢機構、早教、輕飲食、傳統餐飲、酒店、中介平臺、商超、便利店、藥店、電影院、汽車后行業、運動服裝等一系列生活服務,遍及大眾生活方方面面。
在直營和加盟選擇上,背后是賽道、模式、運營的差異;
在服務與產品選擇上,產品標準化程度更高,賣服務更能增強客戶粘性,各業態根據屬性不同選擇亦有不同;
在盈利能力上,生活服務業態中,中介平臺毛利率最高可達77%;運動服裝凈利潤最高可達17%;
在企業分布上,呈現出中心化程度高,總部集中在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并且每個城市各具特色,如北京的教育、商超上市公司最多,而湖南輕飲食上市企業最多。
圖:生活服務不同業態盈利能力對比
數據來源:choice
《報告》認為:可以通過產業端和市場端對本地生活景氣度進行跟蹤。產業端從供需兩側入手,“供給指標”旨在反映公司在本周期提供的產品、服務的規模,因此選取與公司提供的產品、服務規模呈正相關的指標,即隨公司生產規模增加而增加的可變成本,相關系數越高越好;“需求指標”旨在反映對公司產品、服務的需求量,因此需要選取與對公司產品、服務的需求呈正相關的指標,本報告選取營業收入為指標。市場端旨在反映市場對公司的評價,因此選取“估值指標”,本報告中一般行業選取PE為指標,所選取上市公司凈利潤均為負行業選取PS為指標。
圖:產業端供需對應關系表
酒店業連鎖化率和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2021年新冠疫情影響,國內酒店業供給大幅出清;另一方面,疫情加速行業連鎖化率提升:中國連鎖酒店滲透率從2017年19.1%增長至2020年31.5%,中檔酒店連鎖化率從2017年19%快速增長至2021年48%。2021年,非連鎖酒店減少13%,連鎖酒店增長4%。從行業集中度來看,龍頭酒店企業通過合并和收購快速擴張規模,在后疫情時代快速恢復,加速下沉,實現逆勢擴張。
圖:酒店行業連鎖化率(%)
數據來源:《中國酒店行業市場運行簡報(2021)》
酒店業一季度處于估值高點,景氣度下行的階段。市場端估值與產業端景氣度走勢大致吻合。2021年第二季度同時達到頂峰。2017年至2020年第二季度,需求同比增速不斷放緩,供給增速也相應放緩。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隨著境內疫情防控實現常態化發展,生活生產秩序逐步回歸正軌,休閑游及商務差旅消費需求明顯釋放,境內酒店市場信心逐步恢復。酒店的存量供給得到釋放,同時需求增速高于供給,行業景氣度提高。而2022年一季度受多地疫情爆發拖累,行業景氣度明顯降低。
圖:2020年后酒店業估值與景氣度都開始恢復
傳統餐飲業疫后迅速恢復,數字化趨勢加速。餐飲行業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規模明顯下滑,2021年迅速恢復,相比2019年實現0.3%的規模增長。隨著行業規范化水平、服務質量和品牌力的提升,行業連鎖化率呈現上行趨勢。2020年中國餐飲連鎖化率15%,相比美國54%,全球27%的餐飲連鎖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中國餐飲行業較為分散,2020年中國餐飲品牌零售額CR5為5.9%,美國為30.8%,世界為24.4%。
圖:2020年各國餐飲市場CR5對比
數據來源:中國飯店業協會
傳統餐飲業一季度處于景氣度攀升,估值下跌的階段。市場端估值與產業端景氣度走勢基本吻合。2018年傳統餐飲營業收入大增,需求的旺盛延續至整個2019年,而供給并未及時增加,行業景氣度相應提升,2019年第三季度達到高點,此時市場端給予估值水平也處于高位。2019年四季度受疫情影響,估值和景氣度同時大幅下跌。2019年后供給相應增加,而需求增加幅度較小,且2020年中受疫情反復影響,需求疲軟,行業景氣度進一步下降,2021年至今景氣度有所回升,但市場信心受損,估值處于下行通道。
圖:2021年之前,傳統餐飲業估值與景氣度走勢基本吻合
輕飲食連鎖化進程快,產品周期性強。飲品類連鎖化率由2019年32%迅速提升至2021年42%,小吃快餐類連鎖化率由15%提升至20%,顯著高于傳統正餐提升速度。在戰略上,輕飲食品牌存在共同點如多數采用低SKU產品戰略、豐富的應用場景;品牌定位上,輕飲食品牌有不同的路徑,如既有薄利多銷也有客單價較高追求品牌建立的企業。
圖:輕飲食細分品類連鎖化率
數據來源:《多場景、大融合:2022新餐飲行業研究報告》
輕飲食一季度景氣度和估值均處于中等偏低位置。市場端估值與產業端景氣度走勢不相吻合。景氣度在2018年末處于高位,此后大幅下跌。2018年呷哺呷哺、海底撈、九毛九等企業營業收入大增,此后營業收入雖然保持增長,凈利潤卻逐年下降。2020年則因為疫情出現營業收入負增長的現象。2021年需求恢復,營業收入恢復增長。從2016年末估值一直處于上行通道,2021年6月達到頂峰后隨景氣度一路下跌。并且,輕餐飲供給的反應相對遲緩,同一周期中供給與需求的同比增速并不一致,甚至呈相反的變動趨勢。
圖:輕飲食估值與景氣度走勢不相吻合
《報告》認為:本地生活未來將向資本化、數字化、工業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
1、資本化:
上市利于企業規模擴張,資本化仍為趨勢,上市后企業融資渠道增加,更容易獲得低成本大規模的資金擴張。
2、數字化:
以汽車后市場的途虎養車為例,其專門構建數字化行業解決方案,優化了整個供應和服務鏈的關鍵步驟,從商品采購、庫存管理、履行管理到服務提供,從而提高了客戶對平臺的忠誠度。
3、工業化:
連鎖餐飲企業在食材、生產、渠道等各方面體現出工業化趨勢,能夠提升標準化和運營效率,解決行業痛點問題;
4、品牌化:
品牌形成與連鎖經營易形成正反饋,酒店行業多實行多品牌戰略布局不同層次消費,疫情加速行業品牌化進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