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狂跌1.5萬億,股價“腰斬”,茅臺不敗神話破滅
出品/聯商網
撰文/林平
A股“股王”貴州茅臺沒能延續去年的勁頭,最近股價跌到與一瓶“普飛”(53度普通飛天茅臺)官方指導價不相上下。
截至11月2日收盤,茅臺股價報收1471.96元,微漲0.18%,市值為1.85萬億元。
而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茅臺整體呈現下跌趨勢,僅有1個交易日實現收漲,其余均下跌。一月內股價共下跌約28%,市值蒸發6552億元。
與2021年2月的最高點2586.91元/股相比,茅臺股價已經跌去超過四成,近乎“腰斬”,市值更是縮水約1.5萬億。
此前,中國酒業協會曾發文力挺稱,中國白酒行業發展穩中向好的根本趨勢沒有改變。
對于近期資本市場變化,茅臺回應稱,盡管當前白酒板塊資本市場波動較大,但白酒行業發展穩中向好的根本趨勢沒有改變,茅臺產銷勢頭良好,有信心、有能力確保股份公司未來實現持續穩健增長,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從2001年上市,茅臺股價從31.39元一路狂飆到2021年最高點的2586.91元,市值最高甚至突破3萬億元。二十多年時間,茅臺營收翻了接近70倍,凈利潤翻了近160倍。
不過,一代“股王”為何不靈了?
茅臺為何“跌跌”不休?
有業內人士表示,最近一個多月來的的茅臺大跌,主要受到相關資本撤離、疫情以及消費疲軟等原因綜合所致。
從茅臺財報來看,雖然表現“優秀”,但已經快近乎天花板。
茅臺發布的前三季度財報顯示,期內營收897.86億,同比增長16.52%;歸母凈利潤444億,同比增長19.14%,毛利率略微提升至91.87%(上年同期是91.19%)。
第三季度,茅臺營收為295.43億元,同比增長15.61%;凈利潤為146億元,同比增長15.81%。
茅臺全年營收計劃是1258.84億元,對比前三季度數據來看,茅臺四季度需要完成360.98億元營收,對應季度增速為11.37%,想要完成全年營收計劃,已經沒有懸念。
民生證券認為,經濟結構轉型給白酒行業帶來很大不確定性,但茅臺市場價格與出廠價差大,轉移風險能力強,業務成長確定性較強。
不過,茅臺業績增速已經放緩,第三季度15.61%的營收增速,遠低于第一、第二季度的23.58%和17.29%,為今年最低增速。不少機構對茅臺今年的平均凈利潤增長率預測是19%,想要達到這種水平,仍有一定挑戰。
業績仍然增長,但股價卻持續下跌,這也引發了投資者的疑問。
近期,有投資者在交流平臺提出,在業績不錯的情況下,貴州茅臺股價連續大幅度下跌,是否存在重大問題或不利因素。對此,茅臺回應稱,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而對于股價不斷下跌原因,也眾說紛紜。
從市場大環境來看,最近兩年白酒板塊開始出現大幅回調,除了茅臺,行業老二五糧液股價早已“膝蓋斬”,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高端白酒龍頭的股價多數也“腰斬”。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社零同比增長4.9%,雖然與9月份的2.5%相比有所回升,但仍低于8月5.4%的增長速度。
而前9個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6%,9月同比增速為-1.7%,煙酒類9月銷售額僅為46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8%。
對于消費者來說,煙酒并非消費必需品,當消費者感受到寒意時,最先減少支出的就是煙酒類商品消費。而餐飲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與之關聯的酒類消費自然難以幸免。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面上,有不少資金在拋售茅臺。北向資金動向方面,10月北向資金大部分時間都在賣出茅臺。市場消息預計外國投資者將大幅拋售茅臺股票,再加上“禁酒令”傳聞,白酒股股價下挫,這也導致茅臺股價暴跌。
華創證券食品飲料團隊的研報顯示,10月來白酒板塊大幅回落源自三方面:
一是國慶期間疫情多點散發,旺季預期落空,節后經銷商庫存及現金流壓力有所提升,且淡季茅臺批價有所回落壓制,加之明年春節較早,部分投資者對12月開始的春節回款產生擔憂;
二是行業不利傳聞發酵,導致板塊短期避險情緒加重;
三是受美元加息預期及對國內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外資近期流出較快。
不過,不少券商仍然對白酒市場看好。東莞證券認為,短期看,白酒板塊受市場情緒擾動更大,從業績來看,大部分白酒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實現穩健增長,基本面彰顯韌性。如果后續疫情出現邊際改善拐點,預計白酒消費場景將陸續恢復,需求有望復蘇回暖。
重啟電商半年:增速快,但難以挑大梁
今年3月28日,茅臺宣布,歷經半年時間籌備的茅臺數字營銷APP“i茅臺”于3月31日正式上線。
而“i茅臺”的業績也表現不俗。財報顯示,茅臺自營電商平臺“i茅臺”前三季度收入84.62億元,通過加大商超直營、新零售、“i茅臺”三大直銷渠道投放力度,直銷收入高達318.82億元,2020年占比還不到14%,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占比已高達36.58%,同比去年同期大增117%。
不過,“i茅臺”季度收入環比下滑明顯,第二季度營收入約為44.16億元,第三季度收入為40.45億元。
業績之外,消費者的愛茅之心也難以阻擋。據悉,i茅臺申購首日,1小時有超600萬人次涌入。上線4個多月,i茅臺注冊用戶數超過2000萬,火熱依然。
在不斷加大直銷渠道的同時,茅臺也在不斷減少傳統經銷商數量。數據顯示,2020年開始,貴州茅臺已經減少了632個經銷商,經銷商的話語權逐步被削弱。
茅臺前三季報財報顯示,批發渠道收入為550.59億元,同比下降約8%,而直銷渠道收入為318.82億元,同比增長117%。
不過,從目前來看,經銷商仍然是茅臺營收的最主要渠道,未來,如何平衡線上線下渠道及各方利益關系,對于茅臺來說,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前,茅臺曾組建電商公司,不過隨后因為高管受賄等多重原因被官方解散。
2006年,茅臺上線B2B業務,2010年開始搭建B2C電商平臺,2013年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2014年6月正式組建茅臺集團電商公司,2016年6月茅臺云商APP上線。
需要指出的是,茅臺電商公司是茅臺集團下屬的合資公司,主營業務是通過官方線上銷售茅臺集團旗下酒類產品。經營模式有B2B、B2C及O2O等。除茅臺商城和茅臺微商城外,還運營了包括天貓、京東、蘇寧、國美、唯品會等14家第三方平臺的官方旗艦店。茅臺商城、微商城是茅臺電商業務重要B2C銷售平臺,第三方平臺官方旗艦店構成茅臺電商B2C板塊。
茅臺云商則是茅臺集團集B2B、B2C、O2O和P2P等營銷模式于一體的“茅臺集團物聯網云商平臺”,茅臺云商旗艦店是云商平臺在茅臺商城中所設面向客戶的網店。
為何此前茅臺電商公司存在諸多問題?
白酒行業資深分析師蔡學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茅臺云商是為了解決茅臺產品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銷售問題,設置之初就是為了規避線下渠道商的惜售與囤貨違規現象。
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由于飛天茅臺酒的畸形價格、市場投機行為,以及產品管理、技術等手段的失效,該平臺并沒有達到這一目的,反而成為了炒家的另一個囤貨渠道。
茅臺重啟電商,表明茅臺渠道改革進程加速。“i茅臺”改變了過往傳統的服務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打通的聯動機制,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一個放心、便捷的購酒新平臺。
從茅臺一系列舉措來看,“i茅臺”另一個目的還是在于管控銷售市場訴求,從而遏制渠道銷售亂象。
據了解,茅臺在市場上投放的暢銷款白酒,在末端銷售環節大多出現過炒作和倒賣。飛天茅臺系列便是一個例證,在一些炒作者眼中,茅臺酒已經成為理財杠桿的硬通貨。
據了解,曾有經銷商透露,市場上飛天茅臺的終端售價抬升,很大程度上是經銷商、黃牛等合力進行炒作的結果。
此前,針對黃牛倒賣和炒作行為,茅臺曾采取多重措施對終端進行控量和限價,但仍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炒作漲價問題。市場上存在供需平衡關系,茅臺產品稀缺性與市場上強大的需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供需嚴重不對等的狀態下,茅臺成為“奇貨”的情形,一直都存在。
從財報數據來看,茅臺的市場管控能力在不斷增強,未來經銷商或許會越來越難。
增速到頂了?
茅臺的最大優勢是“存貨不減值”,放的越久越值錢,這也是茅臺被稱為硬通貨的主要原因。
從頭部白酒銷量來看,瀘州老窖和洋河不斷下降,但茅臺、汾酒等上升明顯,市場處于不斷分化態勢。
據悉,洋河銷量從2018年的21.4萬噸下降至2021年的18.4萬噸,瀘州老窖從2018年的15.4萬噸下滑至2021年7.78萬萬噸。
而茅臺的“煩惱”并非是銷量,而是產能跟不上。2021年,茅臺酒、系列酒的基酒設計產能分別為4.27萬噸、3.17萬噸,實際產能分別為5.65萬噸、2.82萬噸,茅臺酒的產能利用率達132%,系列酒的產能利用率為89%,幾乎滿產。
茅臺前董事長李保芳曾表示:“茅臺酒的生產,受氣候變化,糧食供應,水資源狀態,以及茅臺鎮本地獨有的微生物環境所限制,不可能無限擴產。”
而這也表明,茅臺的產量很難有大的上升空間。
從上市白酒企業前三季度業績來看,多家企業營收、凈利均保持雙位數增長。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20家白酒上市企業實現總營收2684.52億元,總凈利潤為1000.52億元。
其中,茅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897.86億元,同比增長16.52%,凈利潤444億元,同比增長19.14%,營收和凈利潤位居行業第一。
五糧液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57.8億元,同比增長12.19%,凈利潤199.89億元,同比增長15.36%。
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貢酒6家酒企營收均突破百億元,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達到兩位數增速。
不過就茅臺而言,業績增長多以漲價來推動。數據顯示,茅臺2021年的銷量同比增速僅為3.7%。同花順數據顯示,茅臺的噸價從2017年的96.85元,提升至2021年的159.83%,漲幅為65%。
雖然茅臺業績仍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但同比2017年近50%的營收增速和60%的凈利潤增速相比,想象空間正在變得越來越窄。
此前,在多元化探索方面,茅臺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還在金融、大健康、旅游、物流等相關領域進行了布局。不過效果并不明顯。
截至2022年上半年,貴州茅臺“茅臺酒+其他系列酒”的營收占比達到99.91%,其他業務占比僅為0.09%。
就在近期,中國酒業協會聯合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貢酒等6大白酒龍頭發文稱:“中國白酒產業是充分市場化的長周期產業,呼吁廣大投資者及消費者,可以站在更長時間軸上,以歷史的眼光和產業發展長周期思維,理性看待資本市場變化,客觀分析產業發展態勢,合理調整基本投資策略,共同塑造良好產業生態。”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腰部品牌增速放緩,白酒行業近兩年的高增速將回落,行業將回歸高端化產品拓展以及市場存量博弈的格局。
長城證券認為,由于消費人群的擴大化和復雜化,以商務和大眾消費承接的整體需求、消費意愿和購買力具備更強韌性,在白酒市場擠壓式增長背景延續的背景下,周期性減弱及企業表現分化或將成為行業新常態。
茅臺雖然依然堅挺,但是茅臺的神話應該是一去不復返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