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社交無戰事:微信坐穩霸主,10款大廠應用消失
出品/時代財經
撰文/謝斯臨
12月12日,內容興趣社區識區正式宣告停運。這是字節跳動旗下,年內第4款下架停運的社交應用。
識區于今年4月上線,至今運營還不到8個月時間,目前應用商店已無法搜索到該App。在其上線之初,這款被外界認為融合了豆瓣、即刻、貼吧、Reddit、Clubhouse、輕芒等多款不同產品特點的物種,還曾出現邀請碼一碼難求的情況。
據雪豹財經社報道,彼時在某電商平臺上購買識區邀請碼的價格為4.8元。但在短暫熱議之后,識區迅速沉寂。而這也成為2022年內,絕大部分社交產品共同的命運。
時代財經根據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10款社交產品宣布下架或停運,僅字節旗下還有即時通訊軟件飛聊、種草社區可頌、元宇宙社交應用派對島3款App。
制圖:時代財經
曾幾何時,社交是能給其他應用輸血引流的領頭羊App,是互聯網公司中的旗艦級產品,資本市場眼中具有強大壁壘的造富機器。2019年,王欣的馬桶 MT、字節的多閃、羅永浩的子彈短信曾同天發布,一擁而上,向坐擁超10億月活的微信發起最后一輪挑戰,最后均迅速偃旗息鼓。
一名社交網絡產品經理向時代財經表示,自那之后,互聯網行業基本已經達成共識,只要技術不換代,終端設備不換,取代微信地位幾乎不可能的。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社交大戰早已塵埃落定。新風口潮起潮落,社交已經不再是個大家擠破頭的“明星賽道”。IT桔子統計數據顯示,年內中國社交軟件領域僅發生20起投融資事件。對比前幾年資本在該領域年均上百起的投融資事件,近兩年已明顯降溫。
2022年,社交依舊無戰事。
社交App速生速死,最短只開放一天
今年消失的社交App之中,最讓人唏噓的是和飛信。這款運營長達15年、注冊用戶高達5億的即時通訊軟件,于9月30日正式停止服務。
和飛信由飛信改名而來,最早于2007年誕生。在短信費用高企的當時,依托中國移動的通訊網絡,飛信免費發短信的產品創新,準確地切中了市場的剛需,一經推出就迅速爆發,風靡全國。
然而受限于母公司中國移動的戰略判斷,飛信長期未能實現與聯通、電信其他兩大運營商的打通。在國內互聯網企業向移動端轉型的大浪潮之中,有三分之二的人無法達成及時聯系,對于一款通訊軟件而言,這無異于將市場拱手讓人。
2011年前后,騰訊推出微信、小米做出米聊,網易彼時也有易信,在一眾社交工具的沖擊下,飛信市場占有率逐漸收縮,隨之被市場遺忘。
而在“老兵”和飛信之外,其他年內下架停運的社交產品,更多呈現速生速死的命運,幾乎沒有在市場上留下任何痕跡。就連運營時長不過8個月的識區,相比之下都有些長壽。
如今年1月19日開始內測的興趣社交產品阿里友啥,其前身為淘寶在2020年推出的居家好物分享平臺躺平。其產品定位為一款潮流有趣的好物研究所,同好們可以聚集于此,種草生活中的好物,并相互結識。沒曾想僅4個月之后,5月16日,友啥官方就發布內測結束下線的公告,它的出現未曾激起任何水花。
同樣是1月初上線的元宇宙社交平臺啫喱,在短暫經歷爆火,超越微信、QQ,登頂AppStore免費榜榜首之后,迅速在2月13日宣布因卡頓、延遲、閃退等原因暫無法解決,公司選擇在大規模升級系統期間主動下架。但時至今日,啫喱仍未曾上線。
而在7月初,字節則分別上線種草社區可頌、元宇宙社交應用派對島。然而在市場注意到這兩款App之前,當月下旬,就有媒體發現它們已經從應用商店下架。到了10月,據《科創板日報》報道,為降本增效,字節已砍掉派對島的項目團隊,項目組成員回歸中臺原團隊,引發的關注比其上線之時還要多。
但下架最迅速的,還是網易的Mus。這款網易云音樂旗下首款音樂社交App在歷經半年的內測之后,于9月27日一早正式全面開放注冊。沒成想到了下午,就網易云音樂方面就宣布,基于整體目標考慮,該產品暫時下架。直到12月,MUS化身“妙時”低調出現。
在輾轉多家互聯網大廠的資深產品經理趙卓倫(化名)看來,在普遍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大廠已不再愿意投入那么多資源,再做一個最大的頭部社交App,甚至可以說是不限于社交的任何品類。這些產品基本都只是試一下水,數據不達預期就迅速砍掉。
趙卓倫以字節舉例。雖然從絕對數量上看,字節仍在社交領域不斷試水,但基本也沒什么特別長期的投入。特別是類比對電商、本地生活的投入,社交賽道顯然不在一個量級。而這些被砍掉的產品很可能也只是公司內部一些項目組的試水,對公司來說也沒有那么重要。
“這一兩年之內,其實大家都不怎么在手機上面裝除了游戲以外的新App了,所以頭部互聯網企業的思路基本上也都是傾向于做操作系統式的‘超級’App,就算時不時被外界罵得很慘。”
微信難挑戰,但社交永無終局
微信難以超越已成為業內共識,但微信創始團隊成員、現今行者慎思科技CEO陸樹燊向時代財經強調,互聯網行業的另一個共識是,社交永無終局。
在陸樹燊看來,微信作為一個超級 App,它本身具有多重身份,通訊工具、社交平臺、內容平臺、開放平臺、支付和掃碼工具等。作為基礎設施的微信,沉淀了十數億人的關系鏈,短時間看基本沒有被超越的可能。正是因此,已經沒有人會再去挑戰微信。
“但社交和內容其實是有人群文化屬性的,特別是社交,當平臺上的主流人群不再是社交文化的主流,人就逃了或者啞了。微信現在就是這樣。”
因此,陸樹燊認為,新的人群會不斷涌現,新的社交需求也會不斷產生,微信的霸權在這里并不適用。只不過當最主流的人群和場景已經被微信滿足,新產品需要抓住真正的新場景中新的需求,并且足夠忠誠的一個人群來服務。
多閃的復活,或許正是其中一個案例。2019年初,多閃橫空出世,獲得了字節的全力支持,無論是資金還是流量,多閃成為了字節的寵兒,日活一度在2019年春節當晚達到1096萬的峰值,隨后其MAU一直在2000萬左右徘徊,外界曾一度視其為微信的挑戰者。
可惜好景不長,多閃迅速被微信封殺,隨后逐漸沉寂。最終,原多閃賬號合并至抖音賬號中,多閃成為了抖音的一個社交功能。
直至今年11月,據媒體Tech星球報道,字節在參考海外包活的社交產品BeReal后,近期把抖音內部的“密友時刻”升級為“抖音時刻”,并將該社交功能優化后獨立成新版的多閃。
此后,多閃不再堅持短視頻社交,放棄了原來用相機和朋友聊天分享生活的形式,而是以照片社交為主,啟用大家同時分享生活的話題,更加強調社交雙方共同參與。
陸樹燊告訴時代財經,Bereal是這兩年海外比較流行的一個新的輕型社交玩法,最開始主打就是異地小情侶之間的生活狀態分享,后來歷經各種變種,但基本上仍是小圈子之間的實時、真實生活分享。
類似向小眾市場轉向的大廠社交App中,還有騰訊元宇宙社交嘗試的超級QQ秀、阿里上線的游戲內容社區嗶嗶等。而大廠之外,創業者們的探索更為大膽。
IT桔子曾盤點總結出近兩年三大新的社交風口,分別是以美篇、糖豆、小年糕等為代表的中老年社交;以吐水星、Walsea、甜味陪伴為代表的面向女性群體的“她社交”;以及Mood、心島日記、hope這類瞄準心理咨詢、情感互助的情緒社交產品。
2022年,沒有人再去直接挑戰微信,但社交也沒有走向終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