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蘇的北京領跑全國!我們找了3家“標桿”餐企深度聊聊!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作者/王盼
隨著開放進程的加快,復蘇是必然大趨勢!
從過去一個月的復蘇情況來看,北京、成都處于“領跑”狀態,復蘇跡象明顯,顧客外出吃飯的意愿也更強烈。這個元旦假期,全國多地頻頻傳來復蘇好消息,無疑給餐飲同行注入強心針。
然而,客觀來看,目前的復蘇依舊存在“不均衡”現象:有的已經恢復到80%甚至更好,而有的已無力支撐,早早閉店過年,甚至遺憾離場。
既然復蘇是大趨勢,那么請停止抱怨、質疑、嘲諷!“有定力”的老板,懂得未雨綢繆、把握節點,快速吸引復蘇后的“第一波”顧客。
如何用15天時間恢復至80%甚至更多?我們在北京找了3家體量不同、模式不同、品類不同、客群不同、選址不同的“復蘇代表”,試圖呈現這一個月的真實狀態、自救與的突圍 。也希望通過此文,傳遞給所有同行信心和能量。
01
紫光園
170家門店,營業恢復至90%
受訪者:集團總裁 劉政
剛剛過去的“驚險”12月,對于紫光園來說,是一場“年末大考”。這其中,有幾個“重要的節點”。
12月初,不斷有全國同行問我:疫情走向如何?年底怎么辦?當時,不少老板準備提前放假,關門止損。但我的想法較為樂觀,我覺得“陽”和“陽康”都有周期,陽康之后,一定會有第一批顧客外出消費。元旦會是小高峰,春節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爆發。要迎接這些機會,就得早做打算。
我們先后開了兩個會。一個是12月初,對形式做了預判和洞察,動員大家別退縮,有信心。那時候我們做好“三個準備,一個沖鋒”:心理準備(每個人可能都“躲不掉”)、正餐準備(正餐全面復工復產)、人員準備(留人部署,隨時開工,170家店人員、3000多名員工輪回調配)。沖鋒,則是沖刺年末,也沖刺最難的寒冬。
北京“爬坡”時期,我們組建內部防疫小組,這個小組每天都在關注和統計,公司有幾個陽的?身體恢復如何?是否需要緊急閉店?當時我們找街道幫忙聯系酒店,公司愿意花錢給員工安排隔離酒店。當時想的是:讓員工休息好了,才能更快康復。
12月16日前,堂食也只有8家營業。從19日開始,政策放開,恢復營業,員工也很快進入狀態。當時對于正餐的策略是——算好賬、分區域、減菜品,少上人,來一桌保一桌;
另一個會議,是宣布放開三天后(也就是22日),紫光園80多位高管在京郊開了一場“2022誓師收官會議”,確保好春節檔營收,此外,年末還要開四家一千平米以上的大店。所有的前行,都離不開團隊齊心。
回想這個過程,我覺得市場洞察力和決策力很重要。難的時候拼一拼,再難也能扛過去。12月30的流水,已經恢復到了往常周末的水平,次日的跨年夜包間也已經全部定出。春節檔,我們常規是做4輪房,到現在已經進入第二輪房預定了。這些“向好”也給了團隊極大的信心。
12月29日,店內等位取號實拍
這一波“陽康”陸續到店消費,我們發現兩個主要的消費變化:一是消費能力確實有所下降,大約在7%-8%左右;二是顧客的口味普遍有所變淡,比如我們的招牌手撕雞,同樣的配料,近期不管是員工還是顧客都覺得“可以淡些”,可能新冠對于味覺還是有微妙的影響。
接下來,真正要拼“苦功夫、硬功夫”的時候來了,真正的競爭來了,真正需要深耕細作的時候來了。我們的心態很有意思:大形勢好的時候“不急著盲目樂觀”,比如2019年,我們布局社區餐飲、布局零售(第二曲線),布局便民;大形勢壞的時候反而要樂觀,比如今年11、12月份,面對整個餐飲行業大面積關停門店,那時候真是“天黑摸石頭”,但團隊反而需要樂觀。在樂觀中,激發凝聚力,向死而生。
世界杯剛結束,“梅西哲學”也在紫光園內部廣泛學習——梅西在場上有全局觀,紫光園也需要洞察需求,有前瞻思維;梅西永遠守候在價值區,哪兒能進球去哪兒。紫光園也聚焦關鍵點,比如聚焦早餐業務、外賣零售、正餐、外送。目標是“每項增長10%”。每個板塊都專業化,有專人去操作。
12月31日,紫光園各門店實拍
2023年一定是重組變革的一年,三年大疫,大家的打法和玩法有了慣性,但如今大形勢放開了,以前的打法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打造真正的核心競爭力。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回歸到產品,用硬功夫解決顧客的需求,踏實、誠信,提高效率,回歸“吃”的商業本質。
02
費大廚辣椒炒肉
全國70+家直營門店
北京5家,12月末營收恢復80%
受訪者:創始人 費良慧
我們的店,分布在全國幾個非常熱門的餐飲旺城,關于全國復蘇的話題,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目前看起來,12月全國餐飲都艱難的時刻,北京確實是領跑,恢復了80%以上,元旦則是一個新的節點和高峰。上海恢復了僅40%-50%,跟深圳差不多,而大本營長沙,因為還在爬坡期,僅30-40%。
12月份,北京店算是經歷了一系列的轉折。對于我們這種現炒為特色的品牌來說,外賣一直不是重點,但疫情來臨,陽康未愈,我們不得不將“外賣計劃”提上日程,12月最難的時候,外賣占比50%,起到了一定的拉動作用。但小炒,還是要注重堂食的體驗,12月底北京開始明顯復蘇,我們一些門店又陸續停止了外賣,繼續全力以赴做好堂食。
12月31日這一天,朝陽大悅城店一天翻臺接近10輪,門店取號等位402桌,熟悉的等位和客流,都回來了;而深圳前不久新開的5家門店,也讓人驚喜:12月31日,壹方城店取號等位489桌。長沙店的恢復更讓人驚喜,解放西店取號等位1041桌!
我覺得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局面不確定的時候,更要把“確定性”的東西做好。比如食材做好、產品有保障,并提高團隊信心。尤其是老員工、各個店長的狀態。企業的信心源于老帶新,源于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和信賴!讓他們看到未來,才會有狀態。這個“未來”不是畫餅,而是比較實在的企業發展、和內部的激勵機制。在費大廚,十年以上的店長很多。
費大廚去年進京,在北京的各家店,都是老員工開的。這樣的“放權”,讓團隊有榮譽感和價值感。
而新店籌備期,我們都會從公司內部選拔精英團隊,優中選優,確定人員后在長沙集中培訓,讓大家業務更熟練、配合更默契、團隊更凝聚。事實也證明,這些“前期鋪墊”是值得的,從開業到現在,北京門店持續霸榜北京湘菜熱門榜第一名。這些也是給團隊信心的一個方面。
這一年北京遭遇疫情的“傷害”不少,而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骨干員工有所擔當。
這波“陽康”后,我覺得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更高了,越來越喜歡“現炒”。未來,家里不方便做的特色菜,更容易被顧客“惦記”。我們沿著這個思路,繼續打磨產品,預計2月份要推出新品,圍繞“辣”進行產品深耕。
相對全國同行們說一句:現在局勢很明朗,明年一定是向好的,因為顧客會走出來。至少從北京來看,顧客已經走出來了。
對于以堂食為主的餐館,2023年很可能會回歸到2019年的生意狀態。所以要堅持住,堅持沖過去最難的幾個月。大家都躺平、都休息了,那么對于還想做餐飲的同行來說,更要在此刻“磨刀”。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抓產品,抓供應鏈,抓團隊、抓培訓的時機。
在2020年的時候,費大廚的目標是“3年100家”,如今2年過去,已經破局了70家店,接下來的新一年,伴隨著局勢的開放,百店目標,仍然要繼續。
03
街邊兒牛肉串
北京2家店,營收恢復至淡季周末的80%
受訪者:創始人 付愛琪
作為一個極具社交屬性的品類,我們的生意轉折點,大致從10月1日就開始了。
以往,幾乎每天都在等位,然而十一之后,封控反反復復,基本只能依靠外賣,生意面臨巨大挑戰。12月初,面對陸續“陽了”的員工,我們儲備了不少抗原、藥品,并專門騰空了一個宿舍,讓陽的員工入住。從經營的角度來說,“陽”和“陽康”都有一個周轉過程,一方面盡量延后感染時間,另一方面盡可能確保門店“有人在崗”。
12月19日,北京取消查驗48小時核酸,第二天便有了明顯的客流回升,沉淀3天后,緊接而來的周末,客流量“飆升”,排隊時間在1-1.5小時,基本恢復到淡季周末的80%。
當時,門店員工已經有40%放假了,食材的備貨量也不足。可以說,一切來得很突然。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緊急做了調整:首先是縮減營業時間,停止午餐,集中員工力量做好晚餐高峰和夜宵;其次是全員到一線支援,包括我這個老板。
“駐店工作”的這些天,我離顧客更近了,我也試圖去觀察他們。我發現,酒類的銷量總體增長不少。雖然不少專家建議“陽康后少飲酒”,但年輕人似乎不太受影響,反而是放開之后,相聚不易,更希望享受“歡樂聚餐”的過程。
在我看來,北京餐廳的復蘇雖然領跑全國,但也不是普遍現象。復蘇與否、復蘇快慢,和品牌影響力有直接的關系:頭部、中部餐飲復蘇較快,小規模的街邊店、夫妻店復蘇情況不太理想;有一定品牌勢能、有群眾基礎的餐飲也相對復蘇較快。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同一條街道都是火鍋店,有的排隊火爆,有的無人問津。
12月30日,雙井店22:45實拍
說到復工,我覺得“打鐵還需自身硬”。平時注意私域流量的沉淀和積累,格外重要。我們雖然只有2家店,但粉絲群有十幾個,做分層,并定向做些推廣、試吃活動,時常讓品牌有所曝光。在北京爬坡階段,甚至還定向為老粉贈送“黃桃罐頭”(店內原本也有這道甜品)。
此外,忙時做生意,閑時攢勢能。前幾個月,但凡遇到疫情停擺、門店艱難,團隊立刻轉向直播間,做線上,做“鮮串到家”,把烤串場景搬到手機上。我們的線上直播間,從2020年3月疫情初發的時候就做起來了,沒請專業團隊,幾乎沒花推廣費,積累到現在也有上萬單,且客單價并不低。
我覺得顧客越是宅在家里,越需要給他們“種草”,想辦法跟消費者建立更多的連接,打磨產品的吸引力,讓品牌“入駐”顧客心智。做餐飲,不要輕易躺平。
12月31日即將跨年時,店內還在排隊
回顧這幾個月。不管是封控還是放開,很多工作要提前去鋪墊。對于煎熬中的餐飲老板來說,樂觀和信心非常重要——疫情不可怕,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是最可怕的。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這種“不確定性”隨著放開在變小。復蘇一定會來,只是時間的問題。不管你在哪座城市,都希望你能爭取到“第一波”蘇醒的顧客。
寫在最后
開放是突然的,復蘇是緩慢的。但有信心,就能跨越山海。
對于所有同行來說,3年不易都已堅挺過來。此刻,尚能“留得青山在”的老板,已屬不易,已算勝利,請給自己再多些耐心。
無論怎樣,新年已至,春天將來。我們和你一起穿越“黑障區”,見證復蘇大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