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你在微信賺錢,視頻號很努力了
來源/極客公園
撰文/賴求華
2023 年的第二場微信公開課,重新回到線下,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會場被與會者「擠得門都關不上」。這是一年一度的,微信對外釋放關鍵信號的日子,通常會呈現微信團隊過去一年對產品最重要的思考。對創作者和生態參與者們來說,也預示著未來一年的潛在機會。
視頻號仍然是最重要的主角。首先是產品上有了大變動,未來視頻號將支持增加長音頻內容,時下正被熱議的播客市場看來即將迎來視頻號的切入,而長音頻的引入無疑會吸引一波現有的播客創作者,是現有創作者的增量。微信誕生時,張小龍期望讓微信成為個人的 ID,現在,他們希望視頻號可以成為一張「個人名片」,而打通音頻、文字、視頻、直播的微信生態,將使個體創作被全方位地展示。
相比抖音微信,晚了 7 年才出現的視頻號正一點點摸索屬于自己產品生態的商業模式。一邊迅速補齊直播帶貨、短視頻廣告、短視頻帶貨等商業變現的功能,另一邊則試圖搭建更多服務創作者的變現功能,來催化視頻號整體的商業化加速。
視頻號負責人張孝超說,視頻號接下來將推出創作分成計劃以及付費訂閱服務。未來,原創視頻可以成為付費內容,也可以在評論中插入廣告,這一切都在幫助創造者進一步變現。而比起上一次微信公開課按下視頻號加速鍵,這一次的新功能展示則為商業化的目標添加了更多更實際的入口。
視頻號要做每個人的個人主頁
對于一個內容生態而言,獲得流量、獲得收入是相輔相成、激勵創作者的兩大砝碼。
2022 年,視頻號在用戶使用時長上同比翻了三倍,令人驚訝的是,這已經超過了朋友圈使用時長。視頻號的日活躍創作者數和日均視頻上傳量同比增長也超過了 100%。這些信號都表明,內容的供給端是積極的。
因此,在服務創作者層面,此次微信宣布,視頻號在產品上迎來了一次重大的升級。微信希望視頻號能成為一張個人名片,可以展示一個用戶的視頻內容、直播內容,也能直接掛載櫥窗進行變現,成為一個用戶豐富多種「作品」的展示區。
而這一次最重要的則是增加了長音頻插入的功能。張孝超稱,考慮是否納入音頻內容時,他們第一個考慮的是看它能不能成為原子化的組件,同時能否在視頻流、直播廣場中有分發的可能性。對此他們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這意味著,目前在喜馬拉雅 FM、蜻蜓 FM、荔枝、小宇宙等平臺的播客等內容都將在視頻號中得到展示,再通過微信生態中的推薦流、直播廣場等得到分發。
視頻號一直以來在強調「原子化」這一定義,這個定義本身是希望視頻號可以成為打通微信各個生態的觸手,串聯用戶及內容。有了「個人名片」后,每個用戶都有了一個私人主頁,在這里,從圖文、視頻、到音頻,再到帶貨櫥窗一應俱全,從內容到交易也得到了打通。
長音頻的的用戶群體也與視頻號具有購買力的用戶群體高度契合。JustPod《2022 中文播客新觀察》統計數據顯示,中文播客的主要聽眾平均年齡是 30.2 歲,一線城市占比 48.4%,月均收入為 14808 元,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 40%,女性播客受眾占比 53.1%。從用戶畫像看, 視頻號購買力 80% 來自女性用戶,60% 來自一線至三線城市用戶。
在誕生初,視頻號就獲得了打通了微信公眾號、小程序、企業微信的特殊地位。現在,搜索的能力也將被納入視頻號。微信的設想是,未來可以「邊聊邊搜」,用戶可以在視頻號的評論區,一邊刷評論,一邊寫評論;在春晚直播間,用戶也可以一邊看春晚節目,一邊去做搜索。
02
要讓創作者更賺錢
在騰訊前不久的財報電話會上,視頻號信息流廣告也被看作是拉動收入增長的「功臣」,馬化騰也直稱呼其為「全村的希望」。但視頻號仍然需要證明其變現的能力。
在幫助創作者變現上,小紅書和視頻號都顯露出了更「普世」的特殊性。小紅書依靠種草筆記的商業價值,讓更多低粉絲的博主都獲得了「變現」的可能性;而視頻號則遵照一貫的風格,開發了 100 粉絲以上用戶就可以變現的商業產品。
從今天的種種變化都能直觀看到,視頻號試圖用產品的方式,而不是堆人力的方式,去解決創作者的收入問題。在微信公開課上,張孝超兩次提及,希望用產品化的手段,盡快讓重運營的工作更多標準化,用產品能力讓更多創作者獲得收入。這也是微信一貫的風格,比起重運營,他們更相信「系統和規則會比運營的效率高太多」。
從「0 粉」到「100 粉」,再到「萬粉」作者,每個階段都將有對應的變現工具。
未來,視頻號還將推出兩款商業工具。
全新的創作者分成計劃
通過原創聲明的優質內容,將能享受一系列原創權益,包括評論區廣告分成、原創內容平臺保護、平臺分發優先推薦等。不同于原有的互選廣告體系——有復雜的流程、依賴在線下建立聯系和溝通。全新的廣告系統將自動分辨視頻的內容,并在評論區掛載相適合的廣告。創作者將借此快速獲得收益。
付費訂閱功能
作為另一枚商業化的「小炸彈」,原本在公眾號體系中就已經存在的付費訂閱體系,也將遷移至視頻號中。該功能將支持創作者設立付費內容專區,用戶通過繳納月費成為會員。對于一部分知識內容創作者來說,這意味著長期的可商業化的粉絲體系,也將成為統一的能力,覆蓋視頻號和公眾號所有的創作者。每一個創作者都能快速建立自己的商業化付費訂閱體系。最近幾年,知識內容作為各個內容平臺中的重要構成,B 站、知乎、抖音等均有類似的功能服務。
在提供標準化產品的同時,視頻號也一直試圖讓變現的門檻變得更低。滿足 100 粉絲就能參與的「視頻號小任務」功能,在 3 月同樣進行政策升級,帶來的直接變化是參與小任務的創作者收益將增加 40%。就目前來看,這種小任務的形式吸引來的主要廣告方為游戲廣告客戶,以網易旗下的《蛋仔派對》及微信小游戲《羊了個羊》為代表。《蛋仔派對》單個視頻最高收入達 3.6 萬元,吸引了超過 1.4 萬創作者參與。
此前就有大公司品牌相關負責人提到,視頻號對他們而言是輿論場,類似小任務這種低成本,高曝光的方式對他們極具吸引力。這一點,從視頻號最高關注量的賬號多數為媒體賬號也能看出來。而視頻號新的廣告系統,則可能讓更多創作者都能收到流量直接帶來的收益。
在 2022 第四季度騰訊財報電話會上,其總裁劉熾平也提到,「我們仍處于視頻賬戶貨幣化的早期階段,我們正在培育額外的收入來源,例如直播電子商務。」此外,他還說,為了推動廣告商的轉化,騰訊一直在通過創新的廣告格式、面向商家的 CRM(客戶廣告系統)工具和面向用戶的購物工具來升級交易能力。
這背后,他們看到的機會點是,點擊購買和點擊消息廣告產生的微信廣告收入占比不斷提升,在這一季度的占比超過 1/3。這些也都在促使視頻號更積極地幫助創作者獲得變現的能力,只有創作者變現生態繁榮,視頻號才能順勢摘得果子。
極客一問
你如何看待視頻號的商業化?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