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玲:今年零售業會比去年更好嗎?
出品/聯商視頻
整理/拾一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被稱為“史上最火五一”,隨著積攢三年的熱情被徹底釋放,居民出行意愿強烈,消費熱情高漲,消費市場大幅升溫。消費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多個數據表現超出預期。比如,出游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均超疫情前水平;餐飲消費火爆,到處排隊;電影票房接近2019年同期。
看起來,整個消費市場似乎正在逐步回暖中,我們不禁想問今年會比去年更好嗎?零售業不可能單獨復蘇,它與第一、二產業息息相關。判斷行業復蘇的四個指標是什么?零售商該如何把握市場?且聽聯商網顧問厲玲怎么說。
以下為完整文字實錄:
今年的零售行業大環境會比去年好嗎?下半年如何展望?這其實一個很大的話題。
總體來講,今年會比去年好。
由于“清零”的要求,或者人員流動比較少,這個“硬傷”今年是沒有了。
但是所有困難一個都沒有少,全部都在。這樣情況是好還是差,真的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怎么樣去把握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點,經濟的下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今年中央的GDP(增速)指標也只有5%,和19年相比沒有那么樂觀,我們必須直面這個現狀。
第二點,零售行業不可能單獨復蘇。
零售行業是第三產業,也是屬于服務型行業。如果第一產二產都沒有上升,零售行業獨立上升是有一定困難的。
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困難不少了,因為據報道以浙江省為單位,今年一二月份的工業增加值等于0,也就是沒有增幅。由此可見,和去年相比,以上對零售行業是有影響的。
大量的制造業工人,不裁員也會因為經濟效益沒增長而獎金變少,產生收入變少的預期。
第三點,我們大家面臨的是“M型社會”的消費,兩端化還是比較明顯的。
這個事情早幾年就出現了,并不奇怪。任何發達國家都會出現過,尤其日本和韓國。那么我們國家當然也會出現,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碰到了一些不利因素以后,消費向兩端化走。
這個趨勢到去年都非常明顯,今年仍舊存在,中產階級消費持平甚至臺階式的下降,三年疫情又加速了它的分化。
所以當有人討論,消費是升級還是降級的時候,我認為一定是并行的。例如部分高端奢侈品仍舊在漲價。
中產階級的消費以哪些為標志?
首先,大家看到帶頭復蘇是餐飲。
經常能在各大社交平臺刷到某某餐飲店在排隊。不妨回想一下,在日常的消費當中,飲食部分比例是不是增加了?
如果飲食比例增加,就叫做恩格爾系數增加。
中國改革開放40年,追求的就是恩格爾系數下降,以達到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到了今年是不是又回升了?
如果說恩格爾系數有提升,那就是中產階級消費下降的一個重要標志。
第二個標志是服飾類消費的下降。
第三個標志,體現在節假日和平時。節假日越是高峰,平時越是低峰。這也是中產階級消費下降的一個指標。
以上三個因素,我自己覺得是存在的,而且是擴大的。還有第四個原因——人口紅利的問題。
雖然人口紅利聽上去,和零售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退休人占比過于高,而很多企業退休工資其實比在(職)的人要高,這樣會導致很多年輕人不再積極就業,啃老的更多。
如此一來,對于年輕群體消費欲望的觸動會很難,所以更要抓住剛性消費。
第二,守住主業,謹慎跨界。
第三,做足商圈。不要以為商圈只是實體經濟的,其實電商線上,同樣也有商圈的問題,因為你不做足,自然就有后來者進場。
第四,控制成本、增加利潤。一定要真心真意的去服務,讓消費者覺得你的服務是真的,價格是實的。
第五,讓你身邊人感到幸福。像過去幾年當中,天馬行空式的,花里胡哨的東西盡量去掉一些。實實在在的為消費者提供真誠的服務,消費者自然會給你一定的回報。
沉下心來認真的做,零售沒有那么難。
但零售又很難,它在于堅持,一筆一筆的生意這樣去做。
如果你沒有進入零售,請謹慎謹慎再謹慎。
3月份聯商網在許昌主辦的中國超市周,聽了于東來對胖東來的介紹,我也挺感動的。
但我有時候又在想,胖東來提倡的對員工好一些,對消費者真誠一些。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企業應該做的嗎?為什么應該做的都沒有做到,都覺得像去“探寶”一樣的。
企業家一定要捫心自問,你對得起員工,對得起消費者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