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手機,為什么不能是格力造?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老刀
好空調,格力造,這句話對中國消費者來說,普遍認可。所以格力空調在所有國產空調品牌中要貴百分之十到二十。
至此,中國三大白電巨頭,海爾,美的,格力,各有各的歡喜與憂愁。從市值來看,美的3918億,海爾2114億,格力1960億。從財報數據來看:
2022年,美的營收3457億元,同比+0.7%;歸母凈利潤296億元,同比+3.4%。海爾智家營收2435.14億元,同比+7.2%;歸母凈利潤147.11億元,同比+12.5%。格力營收1889.88億元,同比+0.6%;歸母凈利潤245.07億元,同比+6.26%。
營收規模與市值排名一致,依次是美的、海爾和格力。而利潤規模卻是美的、格力、海爾。眾所周知,美的和海爾在白色家電里都是多元化的,空調洗衣機冰箱一個不少,而只有格力是單一只做空調,且把利潤做到了老二的位置,可見格力在空調領域確實實力強悍。
但是,單靠空調打天下,終究會有油盡燈枯的那天,所以,格力比誰都焦慮。數據顯示,2022年格力的空調業務收入1348.59億元,同比+2.39%,占總營收的70%。也就是說,空調業務增速緩慢,是格力營收幾乎無增長的主要原因。
1、格力手機業務核心團隊解散
5月19日晚間,有媒體報道,格力電器已解散手機核心團隊。有一位于去年離職的前格力手機員工表示,格力手機業務最早在珠海組建,于2019年左右將核心團隊搬至深圳。深圳團隊包括開發、測試以及行政人資部門,高峰時期有接近100人。但從去年開始,深圳團隊逐漸解散,到2022年中期還剩40余人,之后“深圳團隊全部解散,后面應該不會再做手機了”。
對于解散手機核心團隊的消息,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回應外界:格力手機研發持續進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機,且與格力+智慧家居結合,歡迎進入“格力董明珠店”選購體驗。
從2015年至今,格力手機8年間迭代了6代產品。直到2021年,格力電器每年年報中均有提及格力手機的內容,但到了2022年年報,格力電器已不再提到“手機”。據了解,目前格力最新發布的手機TOSOT G7還是2021年11月份推出的,在格力電器官網上目前僅剩兩款手機在展示(TOSOT G7、TOSOT G5)。
2、董小姐下決心造手機
在2014年年報中,格力首次聲稱,格力手機即將面世。當時格力表示,做手機的目的是為了布局智能家居入口。
2015年3月,董明珠在一場大學演講活動上正式宣布格力手機已經推出,并稱自己正在使用,當年6月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宣布格力手機開賣,數量有限,售價1600元。據當時媒體報道,其產品主要由某公司代工,預估早期投放量在10萬部以下。當時開機動畫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個人頭像以及簽名寄語。
2016年6月,格力手機2代上線;2017年6月,格力第3代手機“色界”手機上架,定價升至3200元;2020年,格力手機啟用“大松”品牌。目前,在“格力董明珠店”,格力TOSOT大松手機G7依然在售,根據配置,價格有2959元、3099元兩種。據悉,大松手機G7是格力第6代手機產品。
一開始,格力電器對手機業務還是寄予較高期望的。格力也表現得雄心勃勃,希望打造“物聯手機”,視手機為公司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為了格力手機,董小姐是不惜全力推介,更是“大話連篇”。2015年初,董明珠對外宣稱“格力要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董明珠當時還表示,格力手機供不應求,銷售5000萬部沒問題,未來賣1億部都不成問題。
2022年6月7日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回答投資者“格力是否要做新時代的蘋果”問題時表示,“我現在做的手機也不比它差。”
2021年格力發布TOSOT G7版本,有消息稱TOSOT G7是由當時剛剛加入格力電器的“網紅”數碼評測博主王自如操刀。而王自如恰恰是在今年3月份與董明珠傳出緋聞的格力副總裁。
3、格力手機為什么賣不動
董明珠對格力手機不惜各種大話,“分分鐘滅掉小米”、“不比蘋果差”、“供不應求”等等,其目的顯然是以這樣的“驚人之語”讓媒體更多地關注到格力手機,讓更多人知道,格力推出手機了。但董明珠忽略的是,在消費者心智當中,知名度并不等于美譽度,也就是說,大眾知道某一品牌,但并不等于一定會選擇它。
對當下的國產手機來說,技術可能并不是最大的壁壘,消費者的認知才是。更何況格力手機與其他手機品牌相比并沒有獨特的賣點。
格力品牌跟空調的關聯度太強,消費者在心理上很難接受一個空調品牌的手機,就像消費者難以接受某個洗衣粉品牌推出的漢堡一樣。且不論手機這樣的數碼產品,即使現在格力從空調延伸到其他關聯度更高的大家電品類,比如冰箱或者洗衣機,消費者的接受度都不見得很高。
到目前為止,國產智能手機市場碩果僅存的品牌也就剩下小米、華為、OPPO、VIVO和榮耀,其他的要么消失了,要么就進入了“其他”歸類項。國際品牌也僅有三星和蘋果穩如泰山,其他國際品牌也基本成為“其他”。
而小米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格力對于“智能家居的野望”,先進軍手機,將手機用戶規模做大,然后再利用小米品牌效應,進入各種小家居物聯網設備,搭建了IOT生態鏈。但是對于主要的家電產品亦保持相當謹慎。
除了小米電視之外,空調、洗衣機、冰箱三大件,小米絲毫不敢涉足。如前所述,最大的障礙不在于技術生產的壁壘,而在于消費者的認知和接受。
4、董明珠不配做手機嗎?
也有觀點認為,2015年的董明珠做手機的時候已經六十歲,思維方式早已跟不上日新月異的年輕人需求,尤其在移動智能設備領域。雷軍2010年做手機的時候才40出頭,而且是做軟件出身的,有一定的產業相關性。
最顯著的特征是,格力手機將董明珠的頭像當作開機屏保就已經是很大的落伍,年輕人誰會愿意自己的手機開機畫面是一個六十歲的“老阿姨”呢。
一直以來,格力手機銷量未見起色,在該平臺2021年發布至今,TOSOT G7手機銷售額仍不足1萬臺。對于格力手機銷量不盡如人意的原因,有消費者表示,由于外觀、處理器及攝像等配置,對比同時期其他品牌手機不占優勢。
從格力二代開始,很多用戶表示其為“高價低配,沒有誠意”。比如,目前在售的TOSOT G7價格區間為2959——3099元,官方表示其配置為高通驍龍870芯片,6.67英寸OLED屏幕,120Hz高刷新率,后置6400萬像素AI矩陣三攝,4300mAh大電池,30W多協議快充,此外內存為8+256GB。
而目前同一價位的手機有vivo S16、Redmi K60、榮耀80GT、OPPO Reno 9等,且這一價位集中了各品牌走量機型,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價格區間。如2999元的vivo S16雖然同樣配置了高通驍龍870芯片和6400萬像素后攝,但其前置為5000萬像素,快充功率也遠勝TOSOT G7,達到66W,而且內存也為12+256GB。同樣現價為2999元的Redmi K60則內存配置為12+512GB,電池容量達到5500mAh,充電功率為67W,芯片為驍龍8+Gen 1。
目前網絡端僅有格力商城和“董明珠的店”小程序才能購買格力手機,而在京東商城、淘寶等電商渠道,根本沒有格力手機的蹤影。渠道上的薄弱進一步驗證了格力手機少有人問津,而越是無人問津,渠道鋪貨能力就越跟不上,形成惡性循環。
在國內手機市場,江山早已大局已定,其他品牌幾乎沒有插足的可能性。
2022年全年,國內市場TOP 7分別為vivo、榮耀、OPPO、蘋果、小米、華為和realme。根據 CouterPoint 公布的消息顯示,上述TOP 7的市場份額分別為vivo19.2%、蘋果18%、OPPO17.5%、榮耀16.7%、小米13.9%、華為7.9%、realme為2.4%。留給其他品牌的僅剩4.4%,其中不乏三星、魅族、聯想、中興等專業手機品牌。
而華為手機受芯片限制至今一蹶不振,華為的跌落給了小米、榮耀、vivo、OPPO四大品牌巨大的成長空間。
對格力來說,焦慮可能從未消除,手機突圍無望,新的機會點又在哪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