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面對短期招商壓力,要妥協(xié)嗎?
出品/聯(lián)商VIP專享
撰文/聯(lián)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王國平
新項目招商主力店、品牌店遲遲無法簽約,能不能通過先引入無次級品牌,后反向引入主力店、品牌店?已開業(yè)項目開始掉鋪,能不能用無次級品牌先填場吃飽,后期再調整升級?
這些問題都是短期業(yè)績壓力下痛苦的抉擇,長期招不到商,可能被考核掉;咬牙降檔引入無次級品牌,可能整個項目就廢掉了。非常考驗人性的時刻,很多時候談不上對錯。
如果連飯碗都不保,談什么理想,讓老板決定是否簽約。大部分老板覺得有人給租金挺好的,當然簽。只是你自己知道這次簽了,后面調性可能再也起不來了。你若堅持咬住標準不放,老板覺得你跟他的錢過不去,可能把你當仇人對待,你瞬間危機四伏。
主力店為什么不來?
一些新啟動項目,主力店遲遲無法落定,主力店簽不下來,直接影響招商節(jié)奏。能不能先招小商戶,招得差不多再反向助力簽主力店呢?
這個涉及到主力店為什么不來?比如說超市、影院。
超市這個業(yè)態(tài)如今擴張不動了嗎?不是。擴張不動的頭部超市,一直在泥潭里面掙扎。早期手藝只要跟區(qū)域前三的超市談一談就可以了,最終根據條件確定一家。現(xiàn)在的情況是前三可能都廢了,你手上的超市主力店資源就沒價值,需要重新開發(fā)新的超市資源。如果你手上的主力店資源沒有及時更新迭代,就是招不到商。近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專業(yè)型超市崛起,通過實力在弱勢搶市場。傳統(tǒng)的融資型超市沒有資金進入基本廢了。
影院主力店在疫情階段趴著的玩家,都在收一些質地好的項目,處于陸續(xù)發(fā)力狀態(tài)。有部分玩家適時引入資金,也玩得比較嗨。但是一些在疫情階段活得很艱難的,放開后又偷票房被逮,盡量不要去打擾他們,靜靜地陪著就好了。
招不到商怪誰?
招不到商除了項目原因以及發(fā)展商手上資金不足外,源于對于市場商戶格局情況變化沒有及時捕捉。在商戶總供給不平衡時,需要進行一定的升跌水對沖。
今年市場有個特點,除了今年的增量,還有疫情積壓幾年的存量項目,競爭一開局就很激烈。品牌商總體來說是看好復蘇行情的,客觀上業(yè)績也出現(xiàn)同比較好增幅,品牌商拓展動力較強,并加大產能釋放。代理商也看好市場,但市場行情沒有達到強預期,形成落差,在拓店方面比品牌廠商更在意入場時間節(jié)點,擔心提前進場當炮灰。廠家給代理商的渠道扶持力度是蠻大的,不少廠商為了刺激代理商入場,都是裝修全補、道具全送。
廠商供給端有動力,又寄望于代理商來開,自己開直營謹慎。代理商有想法差行動,不推一下老想著觀望,畢竟虧的是自己的錢。商場端供量過大,直接勾搭廠商,廠商叫不動代理;勾搭代理就要靠勤跑,太累。
要刺激代理商開店或廠商開直營店,商場端要開出足夠誘惑的條件,才能更容易殺出重圍。今年很多啟動的項目,給的力度不夠,還是會拖到明年甚至后年等等。
大家都清楚,市場要倒退到前幾年概率不大,除非出現(xiàn)特殊事件。向上空間廣闊,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會往上走,剩下的問題就是市場如何破冰了。
在這種狀態(tài),一些實力商家肯定是會享受特殊溢價,不要跟市場輕易對抗,這是人家行走江湖多年應得的福利。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xù)上行的情況下,實力商家肯定率先受到追捧,對應的商場也會享受到這波紅利。
妥協(xié)還是堅持?
如果向短期市場壓力妥協(xié),利用無次級品牌填場并占據核心位置,會引發(fā)連鎖反應,品牌商覺得你扛不住了,紛紛逃離。這時候,消費市場反向施壓,覺得你就是個爛場子,專門做雜牌,你又重新陷入兩難境地。如果要爛場子逆勢反轉,進行二次招商,這個需要花費的精力和金錢會是首次招商的N倍以上。大部分發(fā)展商這個時候手上資金會不足,等于只能默認放棄這個商場,任其自生自滅。
難道填場操作就完全沒有機會,一定會是這個走勢嗎?在人均GDP4、5千美元的地區(qū),可以采用填場玩法,待市場復蘇后加碼。其邏輯是人均GDP在低位時,當地消費者品牌意識不強,你又做一個當地最新或最大的項目,可以引發(fā)一波跟風。等當地人均GDP拉到6千美元左右時,借勢調整引入品牌進行迭代。如果是經濟發(fā)展程度還可以的地方,市場很難給你這么好的迭代空間。市場有很多選擇,拋棄一個爛場子是最佳解法。
一旦對短期業(yè)績進行妥協(xié),意味著對項目造成長期的損害。項目方必須容忍一定的空置率,必要時自己親自下場玩,把空置的位置暫時補上。發(fā)展商的問題在于需要資金加杠桿,目前的融資行情對于發(fā)展商不利,難以有效通過低利率渠道獲取資金補充。高利率渠道又很可能對發(fā)展商造成極大的反噬,被高利率逼瘋的發(fā)展商近年來居高不下。
新項目啟動招商就被困,可以先暫停,待市場供需再平衡再入場。連主力店都招不到,項目啟動大概率成功率不高,光燒錢。要么三年五年的免租,反正物業(yè)閑置也是閑置。一年免租招不到商,項目肯定存在各種問題;三五年免租,真香,有問題也是商戶的問題。狹路相逢勇者勝,開的條件夠好,可以選擇的空間自然變大。
首次招商沒有品牌背書,沒有辦法超當地消費者預期,結局基本定下來,除非招募強運營高手來調節(jié)。強運營高手需要有足夠的資源來投喂,才能有效施展魔法,對于大部分重招商輕運營的項目來說是不現(xiàn)實的。招商運營不好也不重要,關鍵是商鋪怎么跑掉,賣不出去就等于砸手上,整個資金就斷鏈。商業(yè)是為了商鋪住宅服務的,招商核心是為了賣鋪。現(xiàn)在的投資人沒有以前好騙了,看不到美好的前景預期,沒有強勢品牌背書,想把他口袋里的錢拿過來,哪有那么容易。
市場邏輯、道理其實都不復雜,一個項目能不能做好,很多時候考驗的就是在面對壓力時如何抉擇。操盤手能不能扛住壓力,從項目長遠方向考慮,還是在壓力下隨波逐流,后面就讓項目自生自滅;股東層面能不能扛住壓力,資金緊張是指望項目有點收入緩沖一下,還是到金融機構跪求融資。或者盯著一張只有一堆的預期收入,沒啥價值的財務報表自嗨。
股東方、操盤方需要每個階段都溝通好,有明確的目標,在不同的市場場景下,該干什么干什么,才不會在業(yè)績壓力下迷失。這期間會面對很多可以實現(xiàn)短期目標但無益于長期發(fā)展的成交機會,如果給予默認,短期效益是上來了,但未來的業(yè)績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如果拒絕,很多人的利益會立刻受到傷害,甚至團隊動蕩。
合理的妥協(xié)是在短期利潤與對未來增長的投資之間取得平衡,有效利用長短期目標進行融合。在聚焦日常短期目標時,更要抬頭看戰(zhàn)略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一步錯,后面翻盤的機會和成本都將被放大。這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抗壓能力和短期受誘惑能力,并且需要有系統(tǒng)的作戰(zhàn)能力,才能經受住市場的檢驗。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