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實體店“陣亡”名單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高天
今年上半年經歷過的五一和端午兩個法定節假日,都被大家冠以“史上最熱”的title,全國消費熱情高漲,旅游出行人數和旅游收入均超疫情前水平,消費市場大幅度升溫。整個消費市場似乎在快速回暖。
然而,仍然有一些人在負重前行。或自身經營出現問題,或無法承受提高的租金而終止合作,或因公司業務調整需要,最終選擇了關門歇業,告別市場。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截至到2023年6月30日,包括百貨/購物中心、超市、餐飲、服飾、美妝、家電等業態的實體店關店數量高達1000+家。毋庸置疑,三年的疫情對實體商業的沖擊是巨大的,因疫情被迫關門的品牌也不在少數。不過進入2023年,在全國疫情全面放開后,實體店仍然存在“疫情后遺癥”。
2023年上半年實體店閉店名單:
百貨/購物中心:需要全面升級
上半年閉店的百貨/購物中心一共有8家,其中除了北京昌平的永旺夢樂城外,其余都是傳統百貨或百貨轉型購物中心。
這些商場有個通病就是經營年限已經比較久,無論是物業條件還是經營思路都已經無法滿足當下新消費時代的需求,最終只能被迫歇業調整。
比如昌平永旺夢樂城至今已經運營了15年,是北京首家永旺夢樂城項目,如今隨著城市更新加快,項目撤出后將交由合生商業進行改造升級,打造北京超極合生匯二期。同樣交還業主方進行重新升級的還有新世界百貨燕郊店。
除了上述表中的商場,其他如經營了30年的太平洋百貨上海最后門店也將在今年下半年關閉,這也意味著太平洋百貨將徹底退出中國內地市場,令人惋惜。
聯商網顧問厲玲表示,百貨總體還不太景氣,奢侈品百貨店還有增長,時尚用品百貨店相對艱難,太平洋百貨的退出一方面意味著老一代零售百貨店經營者退出市場,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有機會誕生新的繼任者。
不過,據《聯商網》統計的今年上半年百貨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看出,28家樣本企業中,有21家企業上半年的凈利潤錄得增長,包括百聯股份、歐亞集團、廣百股份、文峰股份、華聯股份、徐家匯等企業成功扭虧為盈,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百貨的韌性。
在經濟復蘇向好的大環境下,相信百貨通過調改升級、提升數字化能力、增強精細化經營效果、降本增效、聚焦核心商業價值等措施,有望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超市:巨頭們紛紛關店
超市是上半年關店的“重災區”,沃爾瑪、家樂福等零售巨頭在中國接連關店,與之相反的是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在瘋狂開店,令人不禁疑問:傳統大賣場模式失靈了嗎?
3月27日,家樂福在中國大陸的首家門店關閉。這家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的門店,從1995年開業至今已經有28年的歷史,也是大陸市場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賣場,媒體曾報道該店開業前幾天每日營業額高達數百萬元。
沃爾瑪從2016年至2020年在中國合計關閉了約80家門店,2021年關閉了30余家,2022年關了21家,2023年還在繼續關。
不過,關閉大賣場的同時,沃爾瑪卻在快速增開山姆會員店。僅2022年一年,山姆就新開了6家門店。2023年上半年,山姆已經新開了上海真如店、福州倉山店和深圳前海店三家門店,下半年武漢漢陽店、上海嘉定店、成都武侯店等三家即將開業,在建的包括深圳寶安店、西安經開和雁塔店、天津濱海店、南京浦口店、溫州鹿城店等。截至目前,山姆在中國共有45家門店,通過電商平臺覆蓋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中國付費會員數量已經超過400萬。
深圳前海山姆會員店
據行業人士分析,超市租期一般為15年,部分只有10年,最長是20年,從各大商場的開店情況上看,這幾年也是超市租約到期的時候。不過,即便租約到期,也可以續租,最終還是反映出在大賣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門店盈利狀況不佳的問題,因此大多會選擇止損關店。
餐飲:“網紅“不紅
餐飲門檻相對較低,也很容易產生網紅爆款,但往往也容易“暴雷“。
一個典型案例是賢合莊。今年開始,賢合莊不斷閉店的消息甚囂塵上,包括廣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門店也都已全部關閉,杭州僅剩的一家門店在拱墅萬達廣場。
賢合莊成立后,因“明星光環”一直也是網紅品牌,每進入一個城市都會引發排隊熱潮,然而好景不長。“明星餐飲”最終也會一地雞毛。厲玲認為,凡是目前成功的餐飲品牌,尤其是百年老店這些,好像沒有用明星來壯大的,都是靠自己真正的產品實力、管理和服務的實力。
“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新中式烘焙網紅品牌虎頭局渣打餅行、小酒館第一品牌海倫司小酒館…這些品牌無不透露著“網紅氣質”,但最終都陷入經營困難問題,克莉絲汀和虎頭局資金鏈斷了,全國大規模閉店。
圖源/虎頭局渣打餅行官方微博
而像昂司蛋糕直接門店全國倒閉,國外的LENÔTRE雷諾特也退出了中國市場。
服飾:快時尚撤退潮?
快時尚的光芒從幾年前開始已經在慢慢褪色,目前唯一抗打的只有優衣庫。
今年上半年,ZARA南京西路店結束運營,這是中國首店。而去年關掉中國首店的H&M也迎來了一波關店潮,營業了10年的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旗艦店在今年5月關閉。
H&M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旗艦店
除了ZARA和H&M,曾經“快時尚四巨頭”之一的GAP也逐漸失守中國市場,Top shop、A&F已放棄中國市場。
目前來看,依然抗打的只有優衣庫。以及一些新的快時尚品牌,比如“多巴胺”滿格的CHUU。只不過,這波風潮能持續多久,還是未知數。
寫在最后
上半年閉店的還有其他業態,比如國美,也是規模化閉店,很傷。還有一直以來不太理想的書店業態,賣場景的“言幾又”、賣產品的二手書書店“多抓魚”、賣情懷的“十點書店”,似乎賣什么都不多。
但是,實體商業的前景還是被看好。優勝劣汰是永恒的法則,有關店的,也有開店的。對品牌而言,最關鍵的是要走得更遠。厲玲認為,品牌一定要加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取長補短,把自己做長做遠,把品牌打響打亮,真正的深入到消費者的心里去,零售一定有未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