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咖啡迎來價格戰時代
來源/刺猬公社
撰文/弋曈
圖源/小紅書用戶@momo
2023年6月5日,瑞幸咖啡第一萬家門店落地廈門中山路,標志著瑞幸成為中國首家門店數量破萬的連鎖咖啡品牌。
兩個月后,瑞幸咖啡披露二季度財報,凈收入達62億元;星巴克隨后也公布了第三財季業績,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總收入達到8.22億美元,約合59億元。
這意味著,瑞幸在達成萬店成就之后,不僅在門店數量上超過星巴克,在單季度收入上也反超了,成功登上中國咖啡第一的王座。
然而,就在三年前,瑞幸開啟了“命運齒輪轉動”的一年。2020年,瑞幸收入翻了5倍,卻被爆出數據造假,偽造22億元交易。當日晚間,股價以最快速度閃崩,暴跌78%,300億市值蒸發。隨后,退市、管理層大換血、自救等一系列行動展開,最終以陸正耀為首的神州系徹底告別瑞幸。
如今,距離瑞幸財務暴雷事件已經過去三年,聲浪已經遠去,瑞幸重新狂奔。面臨天崩開局之后,瑞幸不僅死里逃生,還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正如瑞幸咖啡董事長郭謹一所說的那樣,除了保留著最初的名字,瑞幸其實已是一家全新的企業。
01
庫迪挑起價格戰,成全了瑞幸?
2023年2月,庫迪發起了“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旗下6大系列70余款的熱銷產品全部9.9元起促銷,兩周之內銷量就已超過153萬。
然而,第一波活動剛結束不久,5月開始,庫迪咖啡再次開啟“夏日冰飲季、天天9.9”的營銷活動,還在抖音推出了“8.8元任意購”活動。
作為瑞幸的創始人,沒有人比陸正耀更了解瑞幸,從產品類型到門店選址,庫迪都對瑞幸采取了“貼身肉搏”的戰術,在社交媒體上,也毫不避諱蹭瑞幸的流量,甚至拿瑞幸前創始人的身份來做宣傳標語。
面對庫迪率先挑起的價格戰,瑞幸不得不走回發券補貼的老路。在萬店節點前后,瑞幸推出每周9塊9元喝咖啡的促銷活動,在APP和小程序上發放了大量9.9元一杯的咖啡券,并大張旗鼓地喊出“讓高品質咖啡進入9.9時代”的口號。
而下沉市場的咖啡選手,蜜雪冰城旗下的幸運咖也不得不推出“9塊9兩杯咖啡”促銷活動,被迫加入價格戰。就連一向高冷的星巴克,也在立秋當天追趕“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熱度,在外賣平臺進行買一贈一的活動。
再高端的商戰也采用最樸素的手法,而“價格戰”是咖啡市場競爭最直觀的體現。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否認了低價營銷的說法,他認為這是讓咖啡回歸到合理的價格帶當中。在專訪中,李穎波直接對媒體公開了其成本構成,根據李穎波的說法,庫迪一杯咖啡的成本不超過9塊錢。不過,平安證券根據庫迪的招商數據測算,其咖啡的單杯成本是每杯9.55元,即使庫迪以9.9元的價格來出售,利潤空間已經非常稀薄。
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上,瑞幸董事長兼CEO郭謹一宣布,要把9.9元活動常態化進行下去,“此次活動將至少持續兩年”。有網友將此信息解讀為,瑞幸判斷庫迪最多再撐兩年時間。
小紅書用戶@瀚然小清新 發筆記稱,自己問瑞幸門店店員何時停止9塊9優惠,店員坦言道:“庫迪什么時候倒閉,我們什么時候停止。”直到此刻,庫迪與瑞幸的愛恨情仇似乎有了不死不休的意味。
在這條筆記下方,不少用戶表示,沒有庫迪就沒有9塊9的瑞幸,為了維持這種微妙的平衡,也為了自己隨時都有便宜好喝的咖啡,不少用戶自發形成“喝一次瑞幸買一次庫迪”的消費習慣,這場戰爭似乎變成了一場“雙贏局”。
能否實現雙贏,對庫迪來說還為時尚早,但卻讓瑞幸得到了切實的收益,在第二季度實現扭虧為盈,以迅猛的攻勢殺回了中國咖啡市場的舞臺中央。
經過價格戰的洗滌后,瑞幸拿出了亮眼的成績。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Q2,瑞幸凈收入同比增長88%;月均交易客戶數同比增長107.9%;自營門店與聯營門店的收入增長分別達到85%與90%以上。
價格戰是規模戰亦是效率戰,價格戰背后彰顯的是一家企業的硬實力與基本功,而瑞幸在供應鏈管理與數字化全鏈路的賦能上已經走了很遠。
02
低價背后:數字生產力的通盤籌劃
周小果正在辦公室,用新到的咖啡機、菲諾的厚椰乳,嘗試復刻瑞幸的生椰拿鐵,盡管知道生椰拿鐵的配方是厚椰乳200ml+咖啡液30ml+冰塊180克,但味道總還是不對,喝起來口感過甜。
做咖啡之前她并沒有在小紅書上搜索筆記,如果點進去就會發現,小紅書上有74萬篇關于生椰拿鐵的筆記,原料、配比早就被研究得一清二楚,除了上述配料外,還需加少量冰牛奶。
如果生椰拿鐵可以被輕松復刻,那咖啡企業的護城河到底在于什么?
2021年4月6日,生椰拿鐵如普通新品一樣擺上貨架,誰也沒想到它能創造一個又一個銷售奇跡——“1秒售罄” “全網催貨” “1年賣出1億杯”。
次年4月,椰云拿鐵上架,單周銷量突破495萬杯,平均月銷1000萬杯。如此一來,瑞幸的兩大爆品徹底捧紅了椰子飲品,連椰乳原料的供應商菲諾也走紅網絡,名利雙收。
據咖門《2022中國飲品行業產品報告》,椰子使用頻次在取樣的40個茶飲品牌中占據首位,比排在第二的草莓多了108次,92.5%的品牌上新了椰子元素產品。
2023年春天,在奶咖中相繼打出爆品后,瑞幸又將目光轉向“茶咖”。一款碧螺知春拿鐵,首周銷量突破447萬杯,也在社交媒體上實現了破圈,近期瑞幸又推出蘭韻鐵觀音拿鐵,繼續完善“中國茶咖”系列產品線。而茶咖系列產品在不久前也實現了7天銷量突破625萬杯的熱賣成績。
圖源官方微博
至此,我們也能看到,瑞幸咖啡的護城河不在于創新產品、制造大單品,而是擁有能夠批量、系統地打造爆品的能力。而這一切背后,都要歸功于瑞幸強悍的數字生產力。
具體來看,瑞幸咖啡的數字生產力包括兩個方面的邏輯,其一,產品研發的數字化;其二,大數據的運營能力。
通俗來講,產品研發的數字化就是指原料與口味的數字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量化追蹤飲品的潮流趨勢。
據瑞幸負責產品體系的高級副總裁周偉明所言,公司內部不會用“香、甜、酸”這樣的文字來描述一款產品的風味,全部改為數字。后期研發產品時也是通過對應的數字尋找原材料,以“量化+體系化”的方式進行研發,很多口味就是根據用戶的喜愛程度以數字體系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
以2021年為例,星巴克一年推出了30余款新品,其中還包括改良星冰樂等產品,而瑞幸2021年推出了113款新品,2022年推出了140款。顯然,瑞幸將產品創新做成了一道數學題,并且還是一道證明題。
周偉明表示,每一款新品的孵化以及上市需要關涉五個部門,完整地經歷以下一套流程。首先是產品分析部門,從消費者角度分析某個產品能成為爆款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其次是菜單管理團隊,主要負責穩定菜單結構以及跟進未來8個月的上新計劃。當他們發現菜單中缺少什么樣的產品后,研發部門會通過內部賽馬研發新產品。當新品研發出來后再轉給產品測試部門去做測試,與第三方公司合作做消費者調研。測試完后再交給優化部門進行審核和落地——確保新產品能符合門店的實際操作要求。
新品的誕生需要經過以上五個部門分別證明可行后才會流入市場,在任何環節不過關,都會被無情淘汰。這套嚴密的系統流程就如同一個個“無限游戲”,足以支撐瑞幸不停地推陳出新,不斷地制造大單品,成為打造獨家爆款的利器,終能擁有定義適合中國人口味咖啡的能力。
此外,數字生產力的第二層邏輯就是大數據運營能力。有行業人士稱,瑞幸這家公司的IT能力相當于一家二線互聯網公司。
常喝瑞幸的用戶都知道,無論是在APP、公眾號、小程序或是線下消費,總會有意引導用戶添加“瑞幸首席福利官”企業微信,添加完成后首席福利官會將用戶拉入最近社群,獲取入群福利,給用戶發放優惠券。
至此,將用戶從公域拉入私域運營并持續喚醒復購就完成了,而每個月給哪些用戶發券、發多少張、優惠力度多少自然不是隨機發放的,一切都有完整的測算與推演,不同渠道有不同等級券,便于劃分用戶來源以及達到各渠道不同引流目的,具體交給算法來定奪。
鑒于以上兩點,瑞幸能夠將全業務鏈協同整合,形成合力,這也是瑞幸得以翻身的重要因素。
而瑞幸作為一家快消品公司,在營銷界的天賦以及追熱點的能力也是瑞幸成功的訣竅之一。因此,數字化賦能的研發、運營、營銷共同為瑞幸打造了難以模仿與超越的護城河。
03
價格戰之外的淘汰賽
瑞幸與庫迪過招,最先感受到沖擊的是小品牌和創業者的自營店。
四鵲咖啡是武漢的一家精品咖啡品牌,店長柳阿姨表示,瑞幸與庫迪分別于今年4月和5月相繼在附近開店,導致自家營業額銳減50%。
為了追回銷量,柳阿姨也推出了6張8.8元買全場的優惠券來直面競爭,結果銷量明顯回升,但利潤就無法保障。優惠券推出不久,柳阿姨就放棄了以盈利換增長的行為,她表示:“小本買賣搞不過他們,下周起恢復原價,堅持自己的定位。”
盡管如此,看到瑞幸與庫迪持續的價格戰,柳阿姨也非常擔憂,她告訴刺猬公社,現在每個開在瑞幸與庫迪身邊的咖啡店都害怕自己會成為“消失的老三”。
然而,“消失的老三”另有其人,曾經中國市場第二大咖啡巨頭“太平洋咖啡”,正在大面積閉店,市占率不足2%。
早在2015年,太平洋咖啡門店數量曾一度超越了Costa,成為當時僅次于星巴克的連鎖咖啡品牌。遺憾的是,靠著模仿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間形成規模之后,太平洋咖啡并沒有在后來的發展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020年,太平洋咖啡全國門店數量為443家,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太平洋咖啡處于營業中的門店數量為277家,暫停中的有42家。
當咖啡從小眾文化屬性的商品走向日常剛需用品后,當外送咖啡越來越普及與方便時,由空間和人員服務帶來的高昂溢價被低價所取代,那么瞄定社交與商務場景的第三空間也逐漸失效,中國咖啡市場的淘汰賽也就此打響。
不只是線下的現磨咖啡打響了淘汰賽,速溶咖啡也在直播間卷起來價格,進行新一輪的行業洗牌。
打開抖音,多余和毛毛姐的直播間,正在講述暴肌獨角獸的黑咖啡的配料干凈,選用云南小粒咖啡,中度烘焙;瘋狂小楊哥的直播間正在賣力推銷鯊魚菲特的黑咖啡,減脂消腫,提神醒腦,香濃可口;雀巢咖啡的直播間直接卷起了咖啡杯,買咖啡送對應類型的咖啡杯。
抖音截圖
據刺猬公社檢索,暴肌獨角獸、碧翠園的活動力度可達10杯/1.9元,鯊魚菲特可達0.4元一杯,隅田川直接在直播間打上單杯1塊7的價格。
根據第三方平臺蟬魔方的統計,今年3月,10元以下價格帶(商品單價,并非杯單價)的速溶咖啡商品數占整個大盤比重的8.74%,銷量占整個速溶咖啡大盤的37.29%,銷售額環比增長87.52%、同比增長23.2%。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上不止價格便宜的速溶咖啡粉處于紅海之中,星巴克、瑞幸推出的掛耳、凍干咖啡粉的銷量也在飆升,隨著線下市場的連鎖門店競爭越來越激烈,品牌紛紛瞄準直播電商成為第二增長曲線,而“低價”對于速溶咖啡粉的消費者來說才是唯一的硬道理。
由此可見,2023咖啡的全面價格戰爭已經拉開帷幕,各個賽道涌現出的品牌、商家激戰正酣。經過此次洗禮之后,咖啡消費迎來更大程度的普及,而未來的廣闊發展空間不知是否只有頭部品牌看得到。
參考資料:
1.大鉦資本《瑞幸咖啡周偉明:月銷超1000萬杯的爆品是如何誕生的?| 創業說》
2.正和島《數字化覆蓋全業務鏈條,瑞幸交出了怎樣的一份賽場答卷?》
3.界面新聞《從鄙視鏈底端爬到抖音銷冠,速溶黑咖啡翻身了?》
數據來源:瑞幸財報,網絡公開資料整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