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生鮮電商市場,九死一生
來源/電商之家
作者/趙云合
01
區區2億,救不了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最近活得很煎熬!
一方面,爆雷一年后,苦苦期盼中,每日優鮮終于迎來“白衣騎士”:兩家投資機構宣布將認購近2億元每日優鮮的股票。
放在幾年前,財大氣粗的每日優鮮可能根本不把這區區2億元當回事,畢竟人家的最高市值曾高達200億,光是融資就拿了100多億!
只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對于如今一只腳已處在退市邊緣的每日優鮮而言,這2億元,已經成為自己的一根救命稻草。
要知道,早在2022年年中,每日優鮮就宣布將獲得某集團的2億股權投資,但是最終,上述投資人還是臨難而退。
投資人不傻,他們也知道,現在誰接手每日優鮮,那就是在自己身邊給自己安排上了一顆定時炸彈!
圖片來源:電商之家
另一方面,就在每日優鮮宣布獲得2億投資的第二天,每日優鮮的2022年財報又給自己“捅了一刀”。
從數據對比來看,這是一份每況愈下的財報: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每日優鮮的營收分別為61.3億元、 69.52億元、27.61億元;凈虧損分別為16.49億元、38.5億元、15.23億元。
更觸目驚心的是,公司全職員工總數由2021年12月31日的1925人下滑到2022年12月31日的57人,其中業務人員只有13人,其他的占更高比例的是法務財務、人才資源、公關人員等相關人員。
作為曾經的 “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的市值如今已跌去99.8%,按照納斯達克的規則,如今市值不足1000萬美元的每日優鮮摘牌退市只是時間問題。
在日前某機構發布的“2023上半年生鮮電商APP排行”上,排名前10的分別是盒馬、多點、叮咚買菜、京東到家、美團買菜、永輝生活、大潤發優鮮、樸樸超市、美團優選、本來生活,曾經風光無限的每日優鮮已不見蹤影。
綜合來看,如果沒有奇跡發生,這2億還真的不能救每日優鮮。
放在幾年前,可能連每日優鮮自己都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局。
02
從出圈到出局,生鮮電商九死一生
每日優鮮當下的境遇,只是國內生鮮電商平臺的縮影。
每日優鮮之外,不少曾經的生鮮電商“明星”也早就褪去了光環。
比如說,從上海起家的叮咚買菜,市值一度逼近500億,如今,跌得只剩6億多美元。
曾經為了上市將廣告貼滿電梯間的樸樸超市,最近也明顯放慢了推廣速度,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錢了:自從2021年11月戰略融資后,樸樸超市到現在都沒有融到錢了。
萬億生意電商,就像一個大套子,有人進來,就無一例外地被套牢了: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盈虧平衡,88%虧損,7%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而在幾年前,生鮮電商卻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彎腰撿大錢的生意。
2005年,易果生鮮在上海成立,這也是全國范圍內的中國首家生鮮電商品牌。
2008年,樂康和坨坨工社成立;同年,百果園首次在線下試水線下。
2010年,中糧我買網、 天天果園相繼成立,大集團下場了。
2012年,本來生活網借著“褚橙進京” 一炮走紅;同年,順豐優選、京東生鮮上線,互聯網大佬的入場,標志著生鮮電商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圖片來源:電商之家
2013年,每日優鮮成立;同年,天貓、1號店等電商平臺也發力做生鮮。
2015年,京東到家、多點加入生鮮電商;同年,每日優鮮等獲得大筆投資。
到了2016年,生鮮電商的倒閉潮啟動,當然,首先倒下的是一批實力不濟的小品牌,而每日優鮮等品牌則獲得騰訊等大玩家的投資,這也給很多人制造了生鮮市場大有可為的假象。
2017年,生鮮電商在合并整合中進一步洗牌,市場集中的同時,一批中上實力的品牌也開始出局。
2019年,呆蘿卜、妙生活等平臺危機已現,更深層的洗牌已經到來。
2020年后,生鮮電商曾出現季節性爆發,但是在疫情過后,不少生鮮電商平臺發現,就像華為被關在小黑屋的這幾年,友商們什么都沒有做一樣。主要生鮮電商平臺并沒有利用2020年后的市場機遇做自己的基建和系統,而是忙著賺快錢;生活重新回歸后,生鮮電商市場的痛點還是一個都沒有解決!
比如說,號稱轉型數字化業務的每日優鮮,最大的成績就是以為有一筆2億的投資要進入后,“提前”成立了一家廣告營銷公司。
指望靠著一家營銷公司就可以提供“數字營銷方案”,救自己如水火,有這種想法的,不止一個每日優鮮。
03
生鮮電商的新模式在哪里?
盒馬或者是答案
生鮮電商所以九死一生,主要是太燒錢了。
以很多平臺都在使用的前置倉模式為例,每一個倉的建倉成本、管理成本、供應鏈體系,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以每日優鮮為例,2018年到2020年,每日優鮮的履約費分別為12.39億元、18.33億元以及15.77億元,履約費用就占了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加上其他的費用,還怎么賺錢?
作為新零售的標桿,盒馬也嘗試過前置倉模式,只是,精明的侯毅在算了一筆賬之后發現,前置倉模式就是個死胡同,根本賺不了錢,就很堅決地把它給否了。
后來,盒馬一直執行的是“線上電商+線下門店”的模式。
這個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想敢試:這些年下來,盒馬相繼推出了盒馬鮮生、盒馬MINI、盒馬小站、盒馬鄰里、盒馬X會員店等不同的業態,最終,盒馬鮮生店、X會員店、盒馬奧萊已被認為是盒馬未來發展的“三駕馬車”。
圖片來源:電商之家
當然,盒馬模式的背后,是背靠著一個強大的阿里巴巴商業體系,這處模式注定只有盒馬才能成功,因為其他的平臺根本沒有機會嘗試這么多的業態,對他們而言,認誰一種業態后,要么成功,要么失敗,中間沒有其他的路徑。
盒馬是這樣,京東也是如此。
京東的 “京東買菜”和盒馬的模式很類似,線上電商加線下的百果園、家樂福、永輝超市等第三方平臺。
如果京東真的如傳聞那樣,最終全資拿下永輝超市,京東在生鮮電商市場,可能會成為一個超越盒馬的超級存在。
當然,和盒馬一樣,京東模式也只是對京東有效,其他平臺也很難復制。
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的品牌或平臺沒有機會:他們可以選擇自己不做平臺,畢竟實力不允許,而是做第三方,通過加入盒馬或京東聯盟,在合作中把生鮮電商的這個蛋糕越做越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