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抖音也要錢?張一鳴盯上內容付費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李響
01
抖音綜藝試水內容付費
抖音商業化從不設限。
2018年,抖音正式進軍自制綜藝領域。時至今日,抖音發力這條賽道已將近5年。
這5年間,抖音推出了不少自制綜藝節目,包括《很高興認識你》《全力以赴的行動派》《點贊達人秀》《給你,我的新名片》《因為是朋友呀》等等。其中,《全力以赴的行動派》在抖音的累計播放達到86.8億次,連續兩年蟬聯站內綜藝播放量第一。
圖源:抖音截圖
很奇怪的是,這些綜藝的播放量很高,但脫離平臺似乎就毫無水花,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圈內自嗨”。
對比手握《乘風破浪的姐姐》《明星大偵探》等爆款綜藝的芒果TV來說,抖音綜藝就像是“小巫見大巫”,其大眾關注度并不高。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哪怕抖音綜藝并不出圈,平臺超7億的日活用戶也能保證這些綜藝擁有一個穩定的播放量。
站在商業化的角度看,只要有點擊率就有流量,有流量自然就能掙錢。
也是因此,抖音在近日將其2022年出品的兩檔綜藝《全力以赴的行動派》《寵物醫生》轉為了付費內容,用戶可以單集試看6分鐘,3元購買整季。
而這并不是抖音第一次對綜藝內容進行商業化探索。今年2月,抖音將原創互動生活體驗真人秀《大叔小館》設置為僅前兩期免費,剩余集數需支付3元購買后,才能觀看。
對于平臺而言,試水綜藝內容付費是檢驗用戶的消費能力的絕佳方式,完全不失為一次賺錢的良機。
值得注意的是,從抖音的內容付費生態來看,綜藝并不是內容付費的重點,短劇才是。
播放量方面,短劇似乎比綜藝更受歡迎。數據顯示,抖音平臺微短劇的日去重用戶數超過一億,截至2022年底,抖音短劇日播放用戶同比21年增長67%,日播放量增長99%,僅在2023年春節檔,短劇播放量就超過了150億。
商業化方面,短劇的內容變現能力也相當強勁。以抖音短劇《二十九》為例,今年3月,《二十九》開啟超前點播,用戶可花費12塊錢解鎖最后四集,最終超點付費人數超過1.2萬。
另一方面,付費直播也成為了抖音提高內容變現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數據顯示,2022年4月20日,大西Daisy進行的一場付費直播觀看人次突破70萬,人氣峰值達到2.4萬,數據十分亮眼。
圖源:蟬媽媽
而此前抖音推出的“夏日歌會”專題活動和付費線上演唱會,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官方數據顯示,抖音舉辦的7場“夏日歌會”也累計超過4000萬人次觀看(包括付費觀看和免費試看),最后收尾的孫燕姿場點贊量直接突破了6億。
顯然,付費直播模式為抖音打造了新的流量入口,吸引了大批用戶進行內容消費,
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一個內容平臺,抖音的內容屬性遠比其他屬性更強烈。在這種情況下,開啟內容付費模式顯然是推進商業化進程最有效的方式。
02
內容付費競爭再升級
事實上,不只是抖音,其他互聯網平臺也都加入了內容付費行列。
抖音在短視頻界的老對家——快手,自2018年上線付費內容廣場“快手課堂”以來,它的內容付費生意開始從錄播課程拓展到直播、短劇等領域,越來越垂直化、專業化、多樣化。
以快手率先布局的短劇賽道為例,2020年,快手推出“快手星芒計劃”,并出臺了一系列站內扶持政策,鼓勵創作者積極產出;2021年快手上線付費短劇功能,并持續加大短劇付費建設力度;今年2月,快手在“2023?增量效應”磁力大會上表示,今年平臺會重點把付費短劇產業做成原生生態……
圖源:快手
在這幾年時間里,快手以一己之力捧出了不少爆款短劇,比如行業內第一部播放量破10億的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以精良制作出圈的《長公主在上》等,都是快手出品的短劇。
截至2022年,快手已經成為最大的短劇消費市場,短劇日活躍用戶達2.6億,當下平臺的短劇創作者人數超過13萬,產出的短劇累計播放量達到600億。
在短劇商業化部分,過去一年,快手短劇與唯品會、淘特、支付寶等在內的近40個品牌客戶達成合作,實現了品牌客戶增加325%,商業化短劇數量增加157%的成績。
就目前來看,在整個付費短劇陣營中,快手是絕對的領跑者。
另外,在付費直播方面,快手的表現也不容小覷。2023第一季度直播營收達到93億,同比實現18.8%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同比增長6.4%至6010萬人。
圖源:國海證券研究所
可以說,由于快手一路深化布局,將內容付費模式從專業知識覆蓋到日常生活,其短劇已經走向常態化,愿意為內容買單的用戶越來越多。
除了上述的抖音和快手,知乎作為最早試水內容付費的互聯網平臺,最近兩年對于內容變現的探索并沒有停止。例如:知乎先后啟動的“燈塔計劃”“海鹽計劃5.0”,讓優質內容創作者獲得了大量收益。
除此之外,視頻號、B站也在加速內容付費的轉型。其中,視頻號上月小范圍內測了付費訂閱會員功能,而B站繼去年推出首個up主付費視頻后,又在三個月前上線了付費視頻功能……
隨著這些互聯網平臺不斷加深布局,內容付費行業也會朝著縱深處發展。
03
內容付費下半場怎么走?
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各大平臺的主要盈利渠道無非就是電商和廣告。尤其廣告,更是屬于互聯網平臺不可撼動的關鍵性收入。
就拿上文提到的B站來說,B站營收的四大業務板塊分別是游戲、增值服務、廣告和電商。
最新財報顯示,B站第一季度總營收達5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3%。其中,廣告和增值業務在B站總營收的占比已超過68%,貢獻了絕大部分營收。
圖源:B站
可以看出,以B站為代表的內容平臺,十分依賴于廣告業務的發展。這意味著,B站們需要吸引更多廣告商的注意力,才能進一步實現商業化。
而廣告商向來是以優質內容論英雄,擁有優質內容的互聯網平臺通常更受廣告商歡迎。
從目前來看,無論是抖音、快手、視頻號,還是知乎、B站要想順利完成商業化,必須要抓住用戶的內容付費習慣這一關鍵點,但是用戶的內容付費習慣并不是一時半刻就能養成的,需要平臺長期投入和培養。
基于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平臺需要用特色內容吸引用戶,用優質內容留住用戶,才能徹底改變用戶付費習慣,進一步提升內容變現能力。
可以預見,互聯網平臺加速鋪開內容付費相關業務將成為平臺的必經之路,今后的行業競爭只會愈發激烈。
當互聯網行業徹底進入“留量”時代,平臺要在商業化布局競爭中脫穎而出,將內容付費精細化或許是最快的方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