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密集關注服務零售,本地生活高頻剛需潛力釋放
8月15日,服務零售首度被納入經濟運行統計公開數據。在業內看來,這也是國家統計局首度提及服務零售的行業概念,并與此前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行了區分。
近期,海通證券、開源證券、德邦證券在發布的研報里集中關注到服務零售的增速。當前,服務消費增速明顯強于商品消費,本地生活賽道展現出剛需高頻的發展韌性,該趨勢有利于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
德邦證券研報顯示,受大量暑期出行帶動,服務消費明顯強于商品消費,當前的高頻數據集中在出行、觀影等服務消費。從統計局新發布的服務零售數據來看,1-7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3%,商品零售僅增長5.9%;剔除基數后看兩年平均增速變化,代表服務消費的餐飲收入從5.6%增至6.8%,仍在提速,但商品零售從2.8%降至2.1%,呈現減速。
消費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帶來了分配格局的變化。此前,開源證券在《邁入消費新時代》的深度報告中指出,“產業本質決定了第三產業(人力資本)的收入分配更多傾向居民,第二產業收入分配更多傾向資本。” 究其原因,耐用品消費具有周期性、服務消費具有粘性,耐用品消費拉動制造業、服務消費拉動第三產業。
此外,8月14日發布的海通宏觀國內高頻指標跟蹤也顯示,服務消費仍強勁,例如海南旅游價格指數為 105.4(前一周為97.8),周環比由負轉正,其中住宿類價格環比上漲12.5%,幅度最大。
今年開年以來,隨著接觸性消費快速復蘇,以“吃住行游購娛”為代表的本地生活領域持續彰顯高頻、剛需的賽道優越性,展現出存量增量通吃的潛力。
8月2日,QuestMobile發布《中國移動互聯網2023年上半年大報告》。數據顯示,以美團、攜程、滴滴等為代表的本地生活企業為行業創造了新增量,其中,美團整體用戶數同比增長超30%,增速居互聯網零售行業首位。用戶數的增長,也帶來供給端商戶數量的增加。報告顯示,2023年6月,美團外賣商家版App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增長達26.3%。
后續來看,“商品零售增速”和“服務零售額增速”可能是更好的衡量中國消費動態的指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