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Olé:只做5%生意的精品超市,何以為“精”?
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
撰文/Yanyan
精品超市的出現,是消費分化的必然結果。
美國的Whole Foods、英國的Waitrose、法國的La Grande Epicerie de Paris Rive Droite……都是發達國家消費能力強勁時,誕生的區別于傳統大型商超的“小而精”型的精品超市。
圖片來源:Whole Foods、Waitrose、La Grande Epicerie de Paris Rive Droite
內地市場,什么時候可以有自己的精品超市?
在Olé之前,能叫得上名字的寥寥可數。當時,Olé團隊專門成立項目組,調研了中國香港的高端超市,并考察了法美英等發達國家。2004年,深圳第一家Olé精品超市誕生,作為華潤萬家旗下的高端精品超市,讓原本只是“星星之火”的精品超市業態,逐漸展現出規模化的可能。
Olé門店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在Olé之后,越來越多誕生于“豪門”的精品超市出現,呈現遍地開花的局面。但是,原以為會爆發的一場零售“大戰”,還沒真正開始,就已經偃旗息鼓。
Olé可能并非零售的“標準答案”,畢竟,對于如今動輒“千家門店”的零售市場來說,用十九年的時間開出超百家門店,稱不上快,但作為精品超市業態在內地市場的實踐,被稱為“國內連鎖精品超市中的天花板”的Olé,已經是一個難能可貴的范本。
截止至2023年7月,Olé全國在營門店總數104家,進入37個核心城市,服務近1500萬會員。從2004年第一家門店誕生開始,連續十幾年實現了銷售增長。
近日,Olé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可持續海產品的自有品牌上新發布會,借此機會,我們向Olé公司負責人吳杰請教了很多問題。
精品超市是否存在“精品與規模”的悖論?如何讓精品超市業態融入中國土壤?“填補空白”往往也意味著要面臨“先驅成為先烈”的困境,為什么Olé可以堅持近20年?
01
專注5%的生意
在Olé內部有個說法:“專注5%的生意”。
這樣的定位本身并不稀奇,大多精品超市面向的人群都是我們常說的“高凈值人群”。然而,很多精品超市符合了固有印象中高端的“貴”,但在貴之后,消費者要的是什么,似乎并沒有更清晰的理解,往往難逃“不接地氣”的評價,空有高端卻難說是“精”。
在Olé看來,精準的人群定位,只是第一步。吳杰告訴我們,專注5%的生意可以理解為,對Olé的整個生意盤子而言,消費力達到Top5%的顧客貢獻了近半的銷售份額,是Olé的基石。
5%的金字塔人群定位不是“只做這群人”的傲慢,而是基于對消費者價值的理解。Olé所詮釋的精品超市,不僅僅是一個網羅高端商品的購物場所,更是提供更高品質和獨特商品的生活方式體驗,它其實是所有人內心的追求。當足夠專業地服務好這類人群,也就可以期待“清風自來”。
那么,Olé是如何做好這5%的生意的?
1、成為細分品類的“專家”
零售渠道連接了消費者(人)與商品(貨),商品力是零售商的一項核心競爭力。精品超市突出了“精”字,就是要精選商品,滿足目標客群的需求。
精品超市在商品的差異化上,主要通過引入稀有的進口商品、推出限量版產品或與本地生產商合作推出獨家商品來實現。十九年前,進口肉類、水果無疑是奢侈品,但是Olé當時已經引進了進口谷飼牛肉等商品,進口商品比例高達70%-80%,且初步確立了烘焙、紅酒和西式美食為三大核心品類。
“有了經營定位,戰略發展規劃才能指導品類規劃。”除了不斷借鑒學習國外優秀精品超市,十九年間,Olé每年度都會復盤品類的經營策略,根據本土市場的需求變化,不斷優化商品品類組合,優勢品類逐漸成型。
2012年開始,Olé對代表性的品類中心進行了強化,此后,Olé逐步形成了包括美食中心、鮮食中心、母嬰中心、健康時尚護理中心、酒窖中心等九大品類中心。并在2019年重構13個專業品類,深挖品類寬度。
酒窖,是Olé的一大招牌。以葡萄酒為例,一方面,Olé的酒類品種齊全,無論是新、舊世界,還是世界名莊、小眾產區的葡萄酒,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另一方面,恒溫恒濕的酒窖,為酒打造出更專業的儲藏環境。
Olé首家獨立酒窖-葡萄酒區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近些年,Olé還致力于挖掘和引進國產優質葡萄酒,如今已引進包含賀蘭山銀色高地、博納佰馥、西鴿、青島九頂、河北中法、詩百篇、云南敖云等精品國產酒莊。
2018年,在“Bean to bar"概念的精品巧克力還未被消費者廣泛認知時,Olé就開始引進并培育“精品巧克力”的概念與市場。在Olé深圳萬象城店,甚至還有一面精品巧克力墻。
Olé精品巧克力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在Olé,飲用水也可以無限細分,氣泡水、佐餐水、運動水、小分子水等不同主題的陳列讓人宛如身處水世界。“世界水墻”更是Olé在飲用水品類中深耕的集大成。
世界水墻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Olé做的并不只是引進和陳列,而是帶領消費者挖掘這些品類背后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傳遞更多成分、品牌歷史、產地文化等,讓品類具有生命力。
也正是長時間在品類中的專注,讓Olé逐步在消費者心中形成認知:如果要找食品領域里的奢侈品、品質更好的商品,比如頂尖稀缺的澳洲Mayura純血和牛,或是號稱“世界十大最貴”的Romanee-Conti紅葡萄酒,可以第一時間去Olé找找看。
這樣的認知,讓Olé的受眾從目標的Top5%衍生至更多消費者。Olé告訴我們,中國Top5%的消費者需求是相對穩定的,他們有時比Olé更懂行,反而是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需求更強烈,即便并不是極其有錢的普通白領,也會用“持續性省錢、間歇性花錢”的方式取悅、犒勞自己。他們可能是樂于嘗鮮,也可能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極其挑剔,比如紅酒愛好者、烘焙愛好者,是細分領域的“專家”,這類人群,也正逐步成為Olé的消費者。
2、去Olé的門店走一走
雖然目前線上占比已超過20%,但是Olé并不希望超過30%。“我們仍期待用戶能到門店來,我相信顧客進店之后,會給他們更多的驚喜。”Olé告訴我們。
門店,是Olé引以為傲的優勢之一。有不少消費者表示,下班后,或是沒有時間出門旅游時,只是在Olé的門店逛一逛就已經心滿意足。
Olé門店更像是生活美學空間,它們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家都會根據周邊環境增加場景,搭配不同的空間設計、陳列方式、品類組合。Olé門店還承載了更多的功能,有時是課堂,有時是親子樂園.....Olé會經常邀請廚師、營養師、美容師專家坐鎮,開設烹飪、品鑒等會員課堂。
Olé的賣手能力也是一大亮點,它不是“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式的吆喝,Olé希望,門店每個品類的員工都有KOL屬性,可以專業地與消費者交流和分享產品獨特的賣點。
此外,Olé門店模式也在不斷迭代。
G1-G3:Olé深圳萬象城店、Olé深圳益田假日店、Olé沈陽萬象城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2010年Olé走出深圳開始擴張之路時,基于客群差異。改變了原來強調高端的黑色基調,而是采用了更多木質元素,并引進了更多生鮮水果、油鹽醬醋,使門店更溫馨、更“接地氣”,從而在2012年催生了更適合家庭消費的四代模式——Olé foodhall及Olé lifestyle,初步完成全國戰略布局,形成規模化優勢,邁入穩步成長、創新發展的階段。
G4:Olé深圳海上世界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2018年,第五代模式上海陸家嘴Olé ville開業,靈感源于閑暇的歐洲小鎮,傳遞餐飲美食與超市無界限相融合的理念。
G5:上海陸家嘴Olé ville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如今,Olé已經迭代到第六代模式,更加強調體驗,在門店中開設小酒吧、咖啡屋、水吧、概念廚房等,讓消費者不只是來購物,而是把Olé當作一個休閑享受的生活場景。
G6:Olé深圳萬象城店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以品類中心的發展邏輯經營,讓Olé的很多品類具備SOLO出道的能力,目前,Olé也在嘗試獨立店鋪業態,比如酒窖專業店WINE CELLAR、獨立面包坊Olé Bakery等,甚至還在計劃面向高端社區的生鮮食品超市等。
“目前我們還在線下多個門店打造兒童友好貨架,聚焦兒童飲食和成長需求,甄選全球百余款兒童友好產品,還計劃落地寵物友好主題,希望未來我們的門店能持續迭代,讓顧客能夠進店,感受門店的溫度。”吳杰說道。
多元化的門店模式,支撐了Olé在不同城市擴張,并快速融入當地消費生態。
當然,如今到家業務的滲透率已經非常高,線上成為必爭之地,對于線下門店的重視不意味著要在線上掉隊,Olé對于“體驗”的要求反而沒有隨著線上渠道的開辟而消失。2013年,Olé啟動了線上業務,從早期的Olé微商城,到Olé lifestyle APP的開發和上線,借助數字化運用,Olé實現了B2C+O2O的自營模式,讓消費者體驗現代生活的便捷。
3、與客戶成為朋友
消費者并非局限于購買產品,抑或是尋求身份的符號,更是在交換和展示自我生活方式和所奉行的個性價值觀。
Olé的會員活動從創立初期就已經開始,如今已經覆蓋多種形式。
以周為單位進行的會員課堂活動,從室內插花、烹飪、品酒、咖啡、烘焙,到戶外飛盤、馬術、高爾夫、大自然探索,應有盡有。2022年,Olé開展了700余場會員課堂;2023年,羅曼尼康帝晚宴、可持續騎行……互動仍在繼續。
圖片來源:微博@Ole精品超市
2019年開啟的食光之旅,Olé帶著會員們去加拿大吃生蠔、去法國波爾多品紅酒、去韓國首爾探訪高麗人參基地……
食光之旅-韓國首爾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Olé發現,通過搭建的活動平臺,有很多顧客不僅能深入了解Olé的理念,還結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近些年,Olé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沉淀內容,在Olé官方微信號一年52期的推文里,專門開辟了一個每月一期的生活欄目——每周五《生活不凡》推文,不為廣告,只是講述人與人的故事,傳遞有溫度的內容。
圖片來源:公眾號@Ole精品超市
此外,Olé正逐步從原來的單線溝通,延伸到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的私域社群,讓消費者溝通更加無縫。
據統計,Olé每家店都有單獨運營的社群,有些顧客訴求沒有那么復雜,只需要分享優惠活動,還有一類是基于興趣細分,比如咖啡愛好者、烘焙愛好者,或者母嬰媽媽等,每個店都非常不同,這非常考驗運營能力。
目前,私域社群都是員工在運營和維系,吳杰坦言,Olé私域運營仍在“野蠻增長”中,正經歷從員工自主性到更加標準化、商業化的過程,未來如何把資源整合有效的管理轉化成生產力,從松散粗放的管理變得更有指向性是一項長期的事業。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保守初心,將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這一理念傳遞給消費者。
通過與消費者的深度溝通,Olé在增加顧客粘性的同時,在行業內也形成了顧客的口碑傳播,同時,也打開了更多接收消費者反饋的窗口,從而更及時地了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在Olé看來,消費者洞察或是與消費者成為朋友,不僅是一種經營行為和口號,而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來去之間,Olé形成了品牌與消費者的承諾。目前,Olé的會員數量近1500萬人,會員銷售占比超過70%。
02
自有品牌,只是更便宜嗎?
自有品牌常常被稱為“白牌”,代表的是“更高的性價比”,但是在Olé,自有品牌的定義并不只是如此。
經過2年多的研發和打磨,2022年8月Olé正式推出自有品牌,并分為三個系列:E(Every day簡單自在)系列,主打高性價比;O(Original自然健康)系列,主打有機概念;L(Leading精致生活)系列,做細分領域里最高等級標準的商品(目前還未上線)。
Olé自有品牌-original系列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7月17日,Olé Original系列十幾款擁有ASC或MSC認證的可持續海產品發布并在全國門店上新。來自全球多個優質海域的可持續海產品,從北極圈內的挪威巴倫灣,跨過阿拉斯加純凈水域,到南極圈FAO58小鱗南極犬牙魚生長的南極冰川,再到大連海洋島,長期積累的全球資源優勢,為Olé自有品牌建設賦能。
吳杰在發布會上表示,Olé的未來目標是實現自有品牌海產品中可持續認證商品年銷售額占比70%。
Olé Original系列可持續海產品發布會
2023年,Olé全新推出可持續海產品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吳杰認為,隨著行業資源的投入加大、消費者集體認知觀念的轉變,近幾年是渠道推出自有品牌的窗口期。“我們仍然是選品和自有品牌兩條腿走路。我們做自有品牌的出發點,不是用相對便宜的價格驅逐原來的產品,而是通過我們對于原材料和工藝的掌控,來解決終端產品的研發問題,讓商品結構更加豐富、完善,對供應鏈建立更深的掌控能力。”吳杰表示。
吳杰表示,目前,Olé要做的是形成賣場的經營能力和賣手的賣貨能力,把自有品牌做大規模。首先,放大自有品牌的聲量,吸引更多的資源配合;其次,逐步建立自有品牌與“優中選優”的認知關聯,在消費者端形成虹吸效應;此外,積極建設供應鏈,提升研發速度。
通過自有品牌的建設,Olé還可以打開更多想象力。吳杰告訴我們,放眼全球市場,很多好的食品和供應鏈目前沒有進入中國,除了直接引入的方式,未來Olé還可以通過自有品牌的全球化合作引入。回到國內,從鄉村振興到地理標志產品,甚至是定制農業,自有品牌可以助力小眾商品的開發。
據Olé觀察,自有品牌上線以來,消費者普遍愿意嘗試Olé的原創產品,大概有30多萬會員選擇了自有品牌,長期積累的品牌價值,為其自有品牌做出了背書。同時,消費者并不是單純的追求價格更低的商品,反而對O系列產品的喜愛度更高。
03
基本功與長坡厚雪
企業要瞄準“長坡厚雪”,不僅要找到長長的賽道,還需要疊加產品力、研發力、品牌等方面的多重壁壘。在卓越的商品力、賣手能力背后,Olé的基本功是什么?
1、全球買手與供應鏈
“實際上,我們的很多表面上的競爭力很容易被復制,但比你眼睛看到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很早就把自營能力抓在自己手里。”
買手團隊,就是Olé最重要的秘密武器之一。
從挖掘“全球好物”,到尋找“國貨之光”,Olé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特”的競爭優勢,背后少不了買手團隊。“目前,我們在全國150多個采購人員,管著100多家店。有很多資深的買手,同時也在用傳幫帶的方式,推動年輕人快速成長。”吳杰表示。
此外,Olé還在不斷提升供應鏈能力。目前,Olé在全國東南西北設置了4個采購分部,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做本地化的開發。同時,又兼顧供應鏈一致性,形成了更強的議價能力。
Olé對供應商提出了非常高的標準。據悉,在商品進駐超市之前,第三方檢驗機構就會對供應商進行“嚴查”。其中包括廠區環境、廠房布置、產品包裝和標識、倉庫和冷鏈控制、產品的可追溯性等100個項目。
“過五關斬六將”之后,也不代表就高枕無憂了。如果供應商在終端的落地服務能力或者跨城市的落地服務能力有限,可能就會面臨淘汰或降級。此外,Olé還非常重視供應商能否帶來持續的迭代,能否深度解決消費者的需求,是否具備社會價值和責任感等。
但在“嚴苛”的標準之外,Olé其實更關注的是,找到理解Olé產品定位、銷售方式的獨特性的“志同道合”的供應商,基于對顧客的理解共同生長,與供應商相互成就。
在19年間,有很多供應商跟著Olé,從簡單的貿易或者分銷商,變成了某些品類的資深專家。以調味料供應商為例,如果某家供應商只提供一款醬油,如果它的經營和服務能力足夠強,Olé會提供更多建議和資源,幫助供應商推動研發,更好地滿足終端需求。
2、“先鋒”精神與社會價值
從Olé誕生起,它就代表著一種“先鋒”精神。一開始,它是消費者觸摸世界的窗口,發展至今,Olé的品牌理念逐漸變化,不僅僅是迎合消費者,而是成為生活方式的倡導者。
在自身對品類建立一定認知后,Olé在很多領域都會主動扮演引領的角色,比如在中國第三波咖啡浪潮開始,就已經推進精品咖啡的概念;在本土酒莊規模較小時,就為中國精品葡萄酒搭建了展示的舞臺,并邀請專家共同推廣。
此外,在社會責任的倡導方面,Olé也沒有停止腳步。2013年,Olé首次投入使用可降解購物袋;2020年,Olé發起For
Nature to Future永續生活計劃,在綠色采購、綠色營運、綠色消費等重要環節做出嘗試和實踐。
今年4月,Olé還開出了首家低碳實驗店,針對冷鏈設備、照明和生產加工設備等進行優化,開業3個月實現月均節電比例下降約20%。
Olé低碳實驗店 圖片來源:Olé精品超市
吳杰告訴我們,“Olé有1萬多SKU商品,背后的品牌商在可持續方面其實做了很多事情,我們會和綠色伙伴一起跟消費者做溝通和互動,比如通過積分獎勵、配套VI優化等方式,鼓勵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這對我們來說成本其實非常高,實際的產出也很難量化,但我們愿意在非常漫長的市場培育過程中,通過上下游的聯動,承擔更多的責任。”
作為華潤萬家旗下一員,Olé還積極響應“萬家煥鄉計劃”,通過希望小鎮建設,挖掘農產品潛力,拉動和支撐當地經濟和農民收入。
在中國建立起更多文化自信的當下,Olé也在挖掘更多中國本土優質產品,并主動賦能,幫助國內供應鏈解決包裝沒有吸引力、加工環境不規范等難題。
3、情懷與盈利并存
在19年間,Olé始終保持著增長的態勢。
吳杰告訴我們,外部看到的是Olé從成立以來始終保持了較好的盈利能力,但鮮有人知的是,從2016年開始,Olé就已經在獨立核算每個品類中心的租金、分攤的人工人員費用等,從品類的毛利結構判斷獨立盈利能力,保證每個品類模塊健康發展。
在城市分布上,Olé采用了全國跨區域點狀性發展的模式,6+6+X的城市分布,第一個6代表華潤萬家的根據地,有利于業態和業態之間的協同,第二個6代表核心城市,X則代表潛力城市的開發。除了北上廣深,大多數城市只有1-3家店,這對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實際上,Olé全國商品的一致性接近85%,規模化使Olé達到了更好的上游議價水平。當下,隨著Olé進入越來越多二線、三線城市,反而正在努力降低一致性,思考更多本地化的問題。
04
結語
精品超市的業態雖然更“小而精”,但發展的潛力并不小,我們熟知的Whole Foods誕生于19世紀80年代,美國的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后,時值美國“零售革命”的興起。如今,Whole Foods的門店數已經超過500家。
2019年,中國人均GDP也已突破一萬美元,相比于歐美,中國的精品超市開始的時間不過二十多年,它是零售業變遷的結果,更是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吳杰表示,目前經濟很難用“下行”來粗暴總結,消費市場仍然充滿機會。同時,中國零售業的行業集中度目前仍然較低,即便是處于TOP級的零售企業,也僅占個位數的市場規模,對于Olé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目前,Olé想做的仍然是以消費者為原點,持續傳遞美好消費的理念。在經營上,Olé確立了雙百目標:到2025年,單Olé的門店數量超過100個,銷售規模突破100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