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里最火的套路,已經被抖音封殺
來源/電商報Pro
撰文/李松月
01
抖音電商全面禁止“直播憋單”
如果你平時有刷帶貨直播的習慣,一定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主播展示著手里的商品,極盡贊美之詞,優惠力度“史無前例”,但無奈“庫存不多”。
等到直播間里開始有觀眾駐足,主播才終于圖窮匕見:
“想要的寶寶們彈幕扣‘想要’,有幾個人就上幾個庫存”
“給直播間點一點‘小心心’,點夠10000個就再上一波庫存”
……
但是當設定的目標達成后,主播又開始反復介紹商品拖延時間。直到有觀眾失去耐心準備離場,直播間才會放一小部分庫存讓觀眾搶購,隨后又開始循環上述步驟。
主播身后有寫著“炸”的籃子,但到直播快結束才上架 圖源:抖音電商學習中心
類似的套路,在大大小小的直播間里屢見不鮮,而主播們的目的也很簡單:
一方面是拉高在線人數、吸引用戶互動,營造出直播間人氣很高的感覺;另一方面則是通過類似“饑餓營銷”的手段,提高轉化率和銷售額。
在直播電商行業內,對于這一玩法也有專門的稱呼——“憋單”。過去的幾年時間里,憋單一直是最快速高效且低成本的起號方式,得到了很多直播間的青睞。
但是從8月31日開始,至少在抖音,“直播憋單”正式成為過去時。
近日,抖音電商宣布,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規范商家經營行為,新增了《“違規玩法:憋單”實施細則》。
抖音將“憋單”列為違規玩法 圖源:抖音電商學習中心截圖
在抖音電商的定義中,違規的“憋單”是指:通過福利品或吸引力強的商品為噱頭,吸引用戶在直播間長時間停留和互動,但因未向用戶清晰透傳活動相關信息(比如商品福利價、上架時間、庫存量等),導致用戶購買體驗受損的行為。
包括但不限于“宣傳營銷優惠但遲遲不兌現”等等。
8月31日起,抖音電商開始對憋單行為開展專項治理,視違規情節對賬號采取扣除信用分、扣除保證金/傭金、下架相關商品、暫停或永久關閉創作者商品分享功能等處置措施。
從處罰措施細則來看,違規情節特別嚴重的可能會被直接扣除12分信用分。
要知道,在抖音,每位用戶的信用分上限也不過12分。若信用分歸零將被永久關閉商品分享功能,或需繳納10萬元-100萬元違約金恢復至10分,僅限一次。
根據8月31日的公示,目前已經有15個賬號因為憋單受到了扣除信用分的處罰。
抖音電商官方表示,避免違規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在直播時明確說明商品上架的準確時間并按時上架,確保前期講解內容與實際上架的商品保持一致,避免設置不合理的條件拖延商品上架。
隨著又一個影響用戶體驗的營銷玩法被禁止,我們看到如今的直播電商行業正朝著更加合規的方向發展。
曾經屢遭詬病又屢試不爽的直播間套路,終于開始失靈了。
02
直播間里的套路玩法,開始失靈了
在直播電商野蠻生長的階段,套路玩法是層出不窮的。
比如主播和品牌方“現場砍價”,品牌方一再強調自己“虧慘了”,主播則是大手一揮:“把嘴閉上!我說一個數,給我上鏈接!”
還有的直播間會假裝輸錯了商品價格,主播則在一旁大喊:“先別下單!價格標錯了!再下單我要賠死了!”而后伴隨著用戶瘋搶訂單,主播再“大氣”地宣稱會正常發貨,自己承擔“損失”。
更多的主播在介紹商品時,則會拿出所謂的“原價”展示給消費者進行對比,再宣布要“給家人們送福利!”,也是利用信息差讓消費者覺得自己占到了便宜……
這些套路本質上就是營造商品的稀缺性,刺激用戶沖動消費。雖然簡單粗暴,但對于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來說還是效果顯著。
不過我們也看到,近幾年類似的套路其實已經少了很多。在整個行業走向精耕細作的今天,套路的失靈和消失也是必然的結果。
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們對于套路越來越熟悉,很難再落入相同的陷阱;另一方面則是平臺意識到了一些套路玩法對行業和平臺生態的破壞,開始加大管控力度。
就拿抖音來說,其直播新規的更新速度和監管力度,放在整個行業都是數一數二的。
前不久東方甄選旗下矩陣賬號,因為在直播間露出二維碼被判定違規引流,照樣被一視同仁的抖音暫時取消商品分享功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黃車被拖走”。
東方甄選旗下直播間被封 圖源:抖音截圖
而具體到直播間的營銷套路來看,抖音的管控更加細致。
比如今年3月9日,抖音電商宣布《抖音電商創作者價格宣傳行為規范》經修訂后正式生效。
規范明確規定,商品價格宣傳時,不得利用家庭或團隊矛盾、與品牌方砍價等行為進行演戲炒作。
“演戲炒作”處罰措施
(圖源:抖音電商學習中心截圖)
抖音所說的演戲炒作行為,包括但不限于:故意撕扯推搡、摔東西、爭吵、大喊大叫等惡意沖突;與“商家”或“品牌方”砍價、要求加贈商品或贈品,制造沖突改低價以展示“讓利優惠”的行為;
還有演繹離婚、出軌、婆媳矛盾、家暴、斥責敗家等家庭成員沖突矛盾的行為;以直播連麥形式,炒作沖突矛盾劇情,或演繹煽動粉絲惡意舉報、惡意差評等強迫改低價的行為……
可以說,針對影響力較大的直播套路,抖音電商都有密切關注,且進行了嚴格的管控。這次被禁止的“憋單”行為,不過是抖音整治直播生態的冰山一角。
03
沒了套路,直播電商還剩什么?
8月24日,抖音電商舉辦了一場“抖音電商開放日-消費者體驗專場”活動。
在現場,抖音電商消費者體驗負責人文蔚表示,平臺始終將消費者體驗放在最重要位置:“好體驗能創造核心競爭力”。
抖音電商消費者體驗負責人文蔚 圖源:抖音電商
為此,抖音長期致力于全程保障消費者體驗,包括“購前”“物流”“售后”“客服”四個場景。
作為購前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體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抖音方面表示,未來會通過規則、技術和產品能力,繼續提升內容的治理效率。
官方數據顯示,通過明確全體裁優質內容標準和推流機制,抖音加強了對劣質虛假內容識別打擊,達人帶貨訂單負反饋量減少52%。
事實上,不僅僅是抖音。其它直播電商平臺如淘寶直播、快手等,也都在今年加大了對各類直播套路的打擊力度。
比如快手平臺內的“情感主播”現象被“3·15”曝光后,其立刻對相關賬號進行了封禁處理。前不久快手頭部主播“二驢”擺拍自己在青島被“綁架”,造成惡劣影響,快手也不留情面地進行了無限期封禁處理……
對于直播中存在的各類亂象和套路,平臺們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整頓決心。
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到,平臺的規則制定總會有滯后性,新的直播套路還會不斷涌現。
在平臺全力以赴治理生態的同時,更多的直播電商從業者也應該去思考:沒了套路,直播電商還剩什么?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趙瑜曾表示,相比電視購物,直播電商的價值不是用夸張的語言和戲劇效果來實現“饑餓營銷”,而是更強調主播與受眾的交互和共情,這符合互聯網時代用戶的社交習慣。
即時的交互和反饋,讓直播間成為了商家和消費之間溝通的橋梁。相比絞盡腦汁思索新的套路,用真誠回應消費者的真實體驗,或許才是直播電商應該有的樣子。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