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料店、粵菜館......集體主推“新中式壽司”!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撰文/張鰻魚
01
在老鄉雞
做一頓新中式omakase
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后,一大波“新中式壽司”陸續出爐。
廣東幾家餐廳將白切雞與日本壽司結合,相繼推出“白切雞壽司”,3個起點,一份售價90元起。隨后,#廣東壽司#的微博詞條沖上熱榜,相關閱讀次數超過1億。
打卡“白切雞壽司”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緊接著,餐廳又推出蝦餃壽司、腸粉壽司、金錢肚壽司等,也引發了更多品牌跟上節奏。
佛山知名壽司品牌小蒲一町最近推出了“中華創意壽司”系列,包括戀愛腦壽司(腦花)、毛肚壽司、肥腸壽司等;一些新中式壽司專門店也在天津、濟南、上海、杭州、重慶等地開出,烤鴨壽司、小炒肉手握等創意陸續登場。
壽司品牌昊來了,在核污水排放后公開聲明門店專注中式壽司,不使用日本原料。主打產品包括酥皮腦花壽司、皮蛋三文魚壽司、脆皮大腸壽司等;蒼井壽司也推出雞爪壽司、燒鵝壽司、手撕雞壽司。
重慶奈賜壽司的創意新品,新中式蓋碗壽司,將中式傳統器具與食材和壽司形式結合,推出茶葉蛋壽司、牛油果壽司等;更有不少品牌直接重新定義壽司,推出“一口飯”系列、“現炒熱菜”系列等。
一家蹺腳牛肉品牌,也在“核廢水”排放次日,宣布加入中式Omakase之戰,推出“翹腳牛肉壽司”、“紅油毛肚壽司”;餐飲品牌太二也立馬申請出戰,來了一套酸菜魚版壽司。
不僅品牌在努力創新,廣大消費者也費盡了心思提供創意。
比如,新中式壽司之老鄉雞牌Omakase,蔥油雞壽司、酸豆角軍艦;熱愛火鍋的消費者,更直接前往海底撈、大龍燚等知名火鍋品牌,來了一波“二創”,牛油辣鍋鳳爪壽司、壽喜肥牛香菇壽司等。
以及各種“創意佳作”,比如麻婆豆腐壽司、回鍋肉壽司、辣椒炒肉手握、東北鍋包肉壽司、東北傳統壽司......
02
“新中式壽司”:
日料轉型第一站?
在熱搜詞條下,各地網友紛紛表示,身邊出現了不少中式壽司店,越來越多的日料店下場,開始宣傳品牌將上新、主推中式壽司。
一位特意購買食材在家制作“新中式壽司”的消費者表示,“壽司原本就起源于中國,不吃日料沒什么大不了,中國美食千千萬,都可‘壽司’。”
其實,在這之前,關于“中式壽司”的探索也有不少先行者。比如一些高價日料店、中式Omakase品牌等,也曾通過鵝肝、和牛、海膽等食材推出過創意壽司。
前段時間大火的三界山川派壽司,最近生意更是格外興隆。產品主打將川派火鍋食材融入壽司中,其創意推出的“一口飯”形式,也被不少品牌采用。
自從“核廢水”排放以來,餐飲同行受到不小沖擊,關于“中國日料店生存與轉型”的討論熱度也居高不下。
四川一家日料店當即發布聲明,表示品牌實為“中式創意壽司”、“川派壽司”店,主打產品均為中式食材。該主理人說道,“客流下降太多,很多顧客都開始抵制,所以我們只能另尋出路了。”
湖北寧壽司老板也表示,“核污染影響之后,門店生意一落千丈,大家都不怎么吃壽司了,偶爾來幾個熟客也都不吃帶海鮮的壽司。我們正在趕緊轉行,改做中式壽司,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
平價日料品牌摩打食堂,最近在公眾號留言中公開回應粉絲“其實我們是粵菜”,更直接把官微介紹改為“最近是粵菜”。
專注中式創意料理研究11年的老黑認為,“新中式,確實是一個出路,不過沒有海產品的壽司、日料也很多,并非都被抵制。”
在不少品牌、門店嘗試推出中式壽司產品后,大部分消費者均表示看起來更好吃了,雖然會短暫震驚,可中式食材+米飯的組合搭配,不可能會難吃。但也有另一部分消費者認為,更少的量更貴的價格,中式壽司就是偽命題。
對此老黑也說道,“中式壽司還在探索中,很多新品牌都是跟風做的,還有一些現在是趕鴨子上架,不得不做,對于產品價值感的把控,還遠遠沒有權衡好。”
03
“新中式+”時代
該從破圈噱頭,回歸文化底蘊了
事實上,新中式壽司,在某種程度上并不算是新探索。
畢竟這之前,餐飲圈就已經陸續出現了:
以虎頭局、墨茉點心局等為代表,盡管當下正在衰敗,但也曾一度受到資本熱捧的新中式烘焙;
以賈國龍中國堡、塔斯汀等為代表,正在加速狂奔的新中式漢堡;以奈雪、霸王茶姬等為代表,不斷破圈的新中式茶館/茶飲。
以及,更早一些之前,餐飲圈追捧的新中式酒館、新中式拉面、新中式正餐...
越來越多的“新中式+”風潮,正在吹向餐飲領域中的各個細分品類。
在這股風背后,彰顯的是文化輸出自信和消費喜好的變化。但很多時候,餐飲企業對“新中式”的理解仍停留在外在表達層面。
一些新中式餐飲品牌快速破圈后,“新中式”成為了不少餐飲網紅的孵化捷徑。
很多網紅餐廳,開始打著古風、國漫的旗號,在裝潢、修飾上借題發揮,但其實沒有新中式的內核,無論是菜品還是飲品,本質上并沒有真正洞察消費者需求,導致“開業很猛,后期卻動力不足”。
前段時間妖風四起的新中式饅頭,形狀各異、色彩繽紛、味道也五花八門,身價更是飛漲離譜,生生將“饅頭”變成了“韭菜”。
以及一些靠著“噱頭”引發網紅、博主打卡的新中式咖啡,通過各類奇葩食材做口味上的獵奇,卻后續無力,還有同樣被詬病的新中式輕食等等。
甚至,一些原本就屬于“中式傳統”的產品,也正在開始“新中式”,比如新中式麻辣燙、新中式麻辣拌、新中式串串香等。
在“核污水”事件后,對于“新中式壽司”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更加關注壽司文化的底蘊,也正在倒逼餐飲商家去理解:新中式的表達本質,是挖掘中式元素的底蘊,結合餐廳經營特色,用當代語言敘述傳統飲食文化,而不是簡單的疊加。
專注中式創意料理研究11年的老黑認為,“國朝興起,新中式+是一條好出路。不過,從長遠來看,國風情懷難敵高溢價,只有持續輸出品牌底蘊、產品文化的餐飲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