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火鍋不斷挑戰消費者的底線
來源/零售商業財經
作者/金諾 博雅
針對近日網絡博主曝光的“巴奴旗下超島自選火鍋高鈣羊肉卷檢出鴨成分”一事,9月6日,巴奴集團回應稱,對超島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督管理責任,若有問題愿意“刮骨療毒”。此外,超島方面表示已下架相關產品,并配合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調查。
圖:品牌回應
前有張亮麻辣燙就“羊肉摻假事件”道歉,后有巴奴旗下火鍋品牌“超島自選火鍋”被指羊肉摻假……食品安全作為餐飲品牌的生命線(紅線),這些企業何來膽量頻頻越線?
01
三點存疑
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零售商業財經」認為,有三點存疑之處。
一是品牌關聯度。
雖然巴奴在聲明中極力避免超島“假羊肉事件”對主品牌的負面影響,超島也試圖撇清與巴奴在管理層上的聯系,宣稱自2020年創立以來保持“獨立運營”,但作為巴奴集團旗下子品牌,難免陷入家族式裙帶關系,畢竟超島創始人杜夯是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之子。
二是央廚共享度。
在事件發酵前,超島涉事門店員工回應“是否真羊肉”質疑時,不僅搬出了母公司巴奴作為品牌信任度“背書”,還指明店內信息公示“超島的主要食品原材料由巴奴中央廚房——北京行運無限大餐飲有限公司統一配送”,這不由得讓人質疑巴奴火鍋或有大問題。
三是說辭前后不一。
從最初宣稱的巴奴央廚統一配送,到后續聲明中表示涉事羊肉菜品為獨立采購,并曬出了廠商“不摻雜其他肉質”的承諾聲明……超島店員及官方的不同說辭讓此事疑點重重,也與檢測機構“檢測出鴨成分”的報告數據形成矛盾。
某種程度上,巴奴超島所暴露的食品安全問題或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更多未被曝光的問題潛藏在暗處,亟需品牌、門店與社會共同參與管理監督。
恰如《人民日報》銳評:舌尖上的安全大如天,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作為連鎖餐飲企業,倘若只賣牌子不管質量,傷了消費者的信任,無異于“自掘墳墓”。
02
“甩鍋”供應商?
據了解,憑借巴奴的背景加持,超島品牌已在京開出“超島串串火鍋”“超島自選火鍋”兩個品類四家門店,關聯“北京橙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夯實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
圖源:企查查
超島串串火鍋,主打明檔現切現穿,大眾點評顯示人均消費為102元,目前在北京有3家門店,都在開在商場內;超島自選火鍋,目前有1家門店,即此次涉事的北京合生匯店,于2022年開業,人均消費在98元。
從產品定價和品牌視覺來看,超島主打的是高質價比火鍋,傳遞“為年輕人實現火鍋自由”的品牌理念。
相比之下,母品牌巴奴的定位則更加高端,同在北京地區,巴奴的人均消費在150-160元左右,而早前“5片富硒土豆賣18元”的爭議也讓其高端火鍋品牌的形象深入人心。
作為高質價比火鍋,卻出現“高鈣羊肉卷檢出鴨成分”丑聞,這不由得讓人想到前不久好特賣售假被舉報事件,顯然,性價比不應該建立在售假的基礎上。
值得一提的是,超島官方對此事的回應看似誠懇,實則有“甩鍋”供應商之嫌。
一方面,超島宣稱該款羊肉菜品為企業獨立采購,由鄭州森昂商貿有限公司供應,廠商為哈爾濱市雙城區朝陽鄉九洲源食品加工廠,超島在接到反饋后,立即督促供應商開展自查。但若超島聲明中的供應商屬實,門店或涉嫌對消費者隱瞞欺詐。
另一方面,供應商承諾,其生產的九洲源精選羔羊肉火鍋高鈣原料為純羊肉,不摻雜其他肉質。
此前,東方甄選曾被質疑“養殖蝦當野生蝦賣”,企業的做法是第一時間將責任推卸給供應商,稱自己“被欺騙了”。去年9月東方甄選陷入“6元玉米”爭議時,也與供應商“東北農嫂”產生了矛盾。
無論是超島還是東方甄選,即便問題出現在供應商身上,作為鏈條上的銷售方也難辭其咎,自身有關選品和品控把關的義務和責任更不可推卸,否則,何談品牌價值、用戶忠誠度?
03
假“產品主義”
真“消費主義”?
超島負面事件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巴奴的上市進程,這也是后者公開強調其羊肉直采的原因。
縱觀巴奴火鍋的發展歷程,自2001年在河南安陽創立以來,巴奴的門店一直聚集在河南。2015年前后,巴奴停止加盟業務,著重做品牌,并將全國的門店均改為直營店。2018年及2019年,巴奴先后進入北京、上海;2021年及2022年,巴奴分別進入深圳、廣州。截至2023年9月6日,巴奴在全國擁有門店112家,分布在鄭州、北京、無錫、南京等地。
今年以來,巴奴頻繁變更工商信息,被認為是為赴港上市做準備,不過巴奴方面對此曾表示“不予置評”。
縱觀巴奴毛肚火鍋的發展歷程,其門店所售賣的毛肚確為其金字招牌,尤其是經由“木瓜蛋白酶嫩化”技術處理后,毛肚不僅完整保留了營養價值,還擁有了脆嫩鮮美的風味口感,巴奴也因此一炮走紅。
“產品是餐飲行業的立業之本。”杜中兵深諳此理,“產品主義”也是巴奴火鍋被放置首位且與其他競品拉開差距的核心理念。
圖源:品牌官網
只可惜,打著“產品主義”的名號不斷上調價格之舉,也讓巴奴火鍋收獲了越來越兩極分化的評價。
根據大眾點評APP顯示,目前上海地區巴奴火鍋的人均消費在165元左右,且由于APP的計算機制問題,實際真實的人均費用會更高。
來自消費者的真實評價也證明確實如此,大部分顯示人均消費200元以上,并且抱怨“貴又吃不飽”“除了毛肚大部分菜品平平無奇”等。
圖源:大眾點評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顯示,高端與中高端火鍋的價位分界線為200元,相較于同階梯人均在150元以內的湊湊和慫火鍋,巴奴在價位上已然屬于高端火鍋行列。
圖源:《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
然而對比宴山城、雍雅合鮮等人均動輒七八百的高端火鍋品牌,他們無一例外都會主打高檔奢侈海鮮,反觀巴奴,在菜品上顯得樸實無華、難稱高端。
再者,巴奴火鍋的所有菜品在原料和品類創新方面并未見太多亮眼之處,基本上架的是目前重慶火鍋店內的標配產品。
如果硬要說產品的獨特之處,那也就是巴奴火鍋別出心裁的宣傳語了。
如號稱“350米的地下深井水泡出的豆芽”“大山深處采摘大熊貓愛吃的筍”此類精細到時間的描述文案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小罐茶,以及走紅一時卻快速隕落的餐飲傳奇“雕爺牛腩”。
杜中兵那條“不漲價”微博下的高贊評論更是直接道出了消費者內心所真正介意的一點:“牛排是牛排的價格,土豆是土豆的價格,千萬不要把土豆賣出牛排的價格”。
圖源:微博
巴奴口中所堅持的“產品主義”更像是一條免責聲明,用于解釋任何試圖將“土豆”賣出“牛排”價格的產品。
當初消費者曾吐槽雕爺牛腩不好吃,被創始人孟醒直接回懟:“是你們天天吃盒飯,味蕾打不開!”
如果一旦以“產品主義”來搪塞或者阻止普通消費者的發聲權利,那么巴奴火鍋就離曾經的雕爺牛腩不遠了。
在新消費時代,消費者愈加理性,所做的購買決策會更多基于產品性價比而非虛無的營銷口號。
“網紅”餐廳終是一瞬,想要走得長遠、甚至叩開上市之門還是要回歸餐飲的本質、守住食安的底線。
巴奴曾多番刻意“碰瓷”海底撈,又是改標語“服務不過度,種種都講究”暗指海底撈服務過度,又是曝光海底撈抄襲巴奴的菜品和擺盤等。
可即使被巴奴詬病只剩“過度服務”的海底撈,其真正的競爭壁壘仍在于上中下游全面覆蓋的龐大餐飲供應鏈版圖,以及成功孵化出調味品供應商“頤海”與食材供應商“蜀海”等。
反觀巴奴,目前僅有3個中央廚房和1個底料加工廠,在餐飲供應鏈實力上想與海底撈爭個輸贏實屬蚍蜉撼樹。
圖源:品牌官網
這也意味著,若巴奴無法在冷鏈物流、中央廚房、原料供應等全套餐飲供應鏈上快馬加鞭,就無法實現門店規模的穩健擴張,那么其一直強調的產品主義也就成為了烏托邦。
不過加強供應鏈能力以及堅持自營模式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可能這就是巴奴火鍋著急上市籌資的原因。
重要關卡,卻不曾想被一個“富硒土豆引發的慘案”、超島被指賣“假羊肉”等負面事件導致口碑受挫。
不得不說,用“概念”和“包裝”打造產品附加值的玩法在餐飲界已不再新鮮,若真要沖刺IPO,杜中兵、杜夯父子倆必須要好好琢磨一下“產品主義”的真諦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