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克價格貴過黃金,花西子到底冤不冤?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撰文/賀哲馨
“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9月10日晚李佳琦在直播間的一句話,把自己和花西子都送上了熱搜。緣由只是當網友質疑一款花西子眉筆越來越貴時,李佳琦開始為“從不漲價”的花西子打抱不平:“不要亂說,眉筆一直79元,國貨很難的。”
接著就是那句戳中無數打工人肺管子言論:“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么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放在三年前,這句話還可能被網友看作自嘲——“貴不是它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但在消費方式時過境遷、“便宜大碗”成了美妝消費主流的今天,這句話顯得格外刺耳。
01
給國貨稱重,啥時候流行開來的?
近兩年,不只是花西子,“國貨美妝越來越貴”已經是主流聲音。
網友們力證國貨不值的常用手法之一,就是給產品稱重,尤其是沒有功效加持的彩妝——社交平臺上對散粉、眉粉稱重計價的帖子已是常規操作,連口紅都難逃從管子里被全部舀出來看看到底是幾斤幾兩的命運。
在花西子之前,有名有姓的國貨品牌幾乎都被審視了一輪。
以曾經的“國貨之光”完美日記為例,DT財經發現完美日記芭蕾小細跟口紅的單克價要136.3元,阿瑪尼紅管唇釉的單克價只要53.8元;colorkey的小金筷眉筆單克價高達500元,植村秀的砍刀眉筆單克價則相對平價許多,只要64.7元。
圖片來源:DT財經
對花西子的比較則更上一個臺階。小紅書流傳的一張截圖顯示,花西子眉筆每克價格高達985元,9999黃金每克的價格才467元,等于說每克眉筆的價格甚至高于黃金。
網友對花西子產品價格的比較還延伸到了明星產品散粉。花西子散粉售價169元,凈含量8.5克,單價19.88元,香奈兒散粉售價590元,凈含量30克的,單價19.67元——等于說花西子的散粉比香奈兒還貴。
當然有不少網友也表示,用每克價格來決定產品的性價比是不客觀的。但問題是,如果平價國貨的單克價比大牌貴,品牌價值和實用價值又比大牌差很多,會輕易被消費者打入“低性價比”的冷宮。
本質上看,當消費者對一件美妝產品的實用價值衡量標準“降維”到克重價格的時候,品牌已經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淖,這肯定是花西子不想看到的。
與從眼唇紅海起勢的國產品牌不同,花西子成立之初即瞄準一些“技術含量更高”的品類(例如散粉、修容),因此定價可以更高。
為了拋棄“重營銷、輕研發”的標簽,花西子曾宣布要花10億在基礎研發,請來曾在上海家化、華熙生物等企業擔任研發工程師等李慧良主導搭建“東方美妝研發體系”。據36氪了解,所謂“東方美妝研發體系”即是要以現代技術最大程度還原中國古人的美妝習慣,以此達到從原料包裝到品牌價值的原創性。
疫情之后,人們外出的需求增加,側面也許會帶動彩妝品類的增長。但從整體看,彩妝品類,尤其是色彩品類的增長空間已經接近飽和,資本對彩妝市場的投資態度也越發保守。去年6月至今年9月,有超過13家新銳彩妝面臨倒閉清倉的情況下,彩妝市場的“倒閉潮”也給所有彩妝品牌帶來了上行壓力。
不久前,完美日記三度更換logo,將過去的粉彩改成黑白,被認為是all in 護膚賽道的表現。當然花西子并非沒有意識到轉型的緊迫性,眼看原有的品類溢價空間不斷被壓縮,花西子開始布局香水賽道,推出敏感肌專用的產品線,都被認為正在逐步向護膚賽道遷移。
只是現在看來,花西子反應過來的速度明顯慢了點。
02
品牌與紅人,到底是什么關系?
作為李佳琦“一手帶大的品牌”,花西子已經在銷量層面上逐步與李佳琦解綁。
目前李佳琦直播間里花西子產品的銷售額僅占品牌總銷售額的3%-4%,“我們與李佳琦的合作更像是產品的共創。”花西子向36氪透露。
如何理解“產品共創”?花西子給的例子是苗族印象的開發過程,“這一系列是與李佳琦一起深入貴州苗寨,探索苗族非遺文化,共同開發出的產品”。
36氪認為,李佳琦還是從賣貨角度出發,對產品進行包裝、組合打發方面,給花西子提出一些比較針對性的意見,由于帶貨能力強,因此這些意見對花西子來說舉足輕重。
當然,無論是品牌的“賣貨”推薦官,還是品牌的“產品共創”,花西子與李佳琦的關系并沒有脫離紅人與品牌的合作模式。
紅人與品牌的關系無非兩種,一種是傳統的代言人關系,即營銷層面的合作;另一種就是紅人自創品牌,即涉及到產品研發和公司經營——2020年左右誕生的紅人品牌多是走的后一種路線。從花西子與李佳琦的合作來看,更接近于后者(花西子有自己的代言人杜鵑)。
不過,近幾年消費者對紅人品牌的反感情緒越來越濃厚,原因很簡單:紅人明星并不是專業人士,倘若真是紅人自研,那么產品的功效性就難以保證。假若紅人只是負責出鏡和解說,卻因此叫價更高,則有智商稅的嫌疑。
此次風波中,就有不少網友就認為花西子花在李佳琦等網紅身上花費太多,最后“讓消費者來負擔這一部分開支”。
除此之外,紅人的一舉一動也會對品牌造成巨大影響,這些負面影響不能用簡單的解約來化解。
歐萊雅集團內部人士曾向36氪坦言,考慮到“人”因素對美妝品牌的不確定性,歐萊雅集團現在對任何代言人的選擇都十分謹慎。前不久獲得雅詩蘭黛融資的周揚青品牌codemint,也在公開渠道表示希望品牌能夠超越IP的影響力,成為一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美妝品牌。
在紅人品牌生態成熟得多的北美市場,多數名人或紅人品牌的命運要么是倒閉,要么是被渠道方下架。至于那些被成功收購的品牌,創始人也很難退出——彭博社報道稱,美國流量紅人Kylie Jenner “正在探索”回購科蒂在Kylie Cosmetics的多數股權,而一個月前,有傳言說姐姐Kim Kardashian也計劃回購她的護膚品系列 SKKN。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能夠頂著紅人品牌長青至今的都是來自專業人士之手,比如化妝師品牌Charlotte Tilbury、Bobbi Brown、Huda Beauty、羽西、毛戈平等等——即使如此,這些創始人的知名度與明星紅人也不可同日而語。
時尚財經媒體BOF就認為,品牌應該重新思考與紅人之間的關系,或許回到最初的代言人路線才是最保險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