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開近200家外賣專門店,“正規軍”殺入純外賣市場?
來源/職業餐飲網
作者/程三月
堂食和外賣如何平衡?一直讓不少直營連鎖餐飲品牌頭疼。
而最近,主打“湖南土菜”的湘菜連鎖品牌——農耕記跑出了一個“外賣專門店”的新模式。
同一個品牌下,不僅有幾百平的堂食大店,還有20平左右的外賣檔口店,只做外賣,店店月銷數千單。
目前,其外賣專門店已經近200家,對主品牌的營收貢獻達30%!
無獨有偶,此前稱“關閉外賣”的木屋燒烤,也開出了不少只有一張餐桌的外賣專門店。
直營連鎖品牌紛紛開“外賣專門店”,把堂食和外賣剝離,這也許意味著,正規軍開始殺入純外賣市場!
連開近200家外賣專門店!農耕記跑出外賣新模式!
農耕記,于2017年在深圳創立,以經營湖南土菜為特色,是廣東省知名連鎖湘菜品牌。
如今,農耕記已經走出深圳,在北京、上海、海南、香港、新加坡有近100家直營餐廳。
1、開二十平的獨立“檔口”小店,只做外賣沒有堂食
農耕記目前主要有兩種店型:一種是幾百平甚至上千平的堂食大店,主要開在商場里,人均80元;另一種是十幾二十平的外賣專門店,主要開在社區、辦公樓下等,人均30元。
這個外賣專門店的新模式,是被疫情逼出來的。
過去的三年疫情中,堂食遭遇“滑鐵盧”,餐企們不得不重視第二曲線,外賣從“堂食的補充”進化為雙主場模式。
農耕記亦是如此,開始由單一“堂食”業務模式向“堂食+外賣+半成品零售”模式轉變。不過,它不僅僅是堂食店開放外賣而已,還推出了“外賣店”店型。
一開始,它只是在深圳的一些社區樓下開設外賣小店,沒想到生意很好,于是開始全國拓展。
截至目前,農耕記的堂食大店超過百家,外賣專門店已經有近兩百家。
2、店店月售數千單,對主品牌營收貢獻達30%
在外賣平臺上可以看到,農耕記的堂食店名字叫做農耕記·湖南土菜,而外賣專門店則多了個“現炒外賣”的后綴。
外賣菜單上,有招牌蓋飯系列,如:辣椒炒肉蓋碼飯33.9元、脆筍炒肉蓋碼飯25.9元;還有小份菜套餐,如土豆片炒肉+配菜+例湯套餐30.9元、農家一碗香+配菜+例湯套餐37.9元。
從美團平臺的銷量上看,幾乎每家店都月售上千單,不乏6000+、4000+的店鋪。
有的外賣專門店還開通了“明廚亮灶”的直播,從外賣平臺上,能實時看到后廚制作餐品的情況。
據了解,農耕記的外賣專門店對主品牌的營收貢獻達30%。
直營連鎖品牌紛紛開“外賣店”,
正規軍開始殺入純外賣市場了!
與農耕記一樣是深圳起家的木屋燒烤,其創立于2003年,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8座城市開設220余家直營店,不做加盟。
其在2021年初時,曾因“全面暫停外賣”而引發行業熱議。當時,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解釋稱,并非停掉外賣,而是探索將堂食與外賣分離。那時木屋燒烤在深圳已打造5家專門承接外賣的門店。
如今,木屋燒烤開出了更多的外賣專門店。據網友探店稱,木屋燒烤的外賣店里,只有一張桌子,基本不能接納堂食,連餐具都是一次性的。
多個直營連鎖品牌紛紛開“外賣專門店”,并且把模式跑通了,意味著,餐飲正規軍正式殺入純外賣市場了!
1、堂食和外賣剝離,盈利模式互不干擾
近些年,平臺的抽傭越來越高,讓餐飲人苦不堪言。
不少餐飲人直言:“我們只是外賣平臺的打工人,賠本賺吆喝而已。”
為此,近些年來,不乏有大型連鎖餐飲品牌宣布關停外賣,欲與平臺割袍斷義。
博弈與拉扯的的核心是,外賣的模型是流量或者互聯網銷售模式,成本結構與傳統堂食有很大不同,有時做外賣甚至會出現賣得越多反而越虧本的情況。
詳細地說,一家正餐店,本來賣出一道菜的主要成本是房租、食材、人工成本。但如果做外賣的話,只省了前廳服務的成本,但還要加上平臺抽傭、推廣費用、滿減營銷、運費補貼、包裝交易成本等等。
相當于,外賣是“一份收入,兩份租金”。
而且外賣的客單往往比堂食低,利潤很薄。當一個門店的堂食沒有到盈虧點時,外賣賣得越多,虧損反而越大。若堂食生意不錯,僅把外賣當增量的話,外賣比重過高也不好,會分流堂食,還會讓后廚人員的工作量更大,更辛苦。
因此,農耕記這種外賣專門店的模式,則把盈利模式分得很清楚:堂食就是堂食的盈利模式,外賣就是外賣的盈利模式。
這樣的話,管理上、動線上、成本上都沒有沖突。
2、大店堂食+小店外賣,二者協同作戰
外賣專門店的模式,主要還是適合直營連鎖品牌。
因為,“大店堂食+小店外賣”,二者協同作戰,更好地去拓展市場。
用堂食店打品牌。幾百平的堂食大店,有敞亮的門頭,有服務有體驗,容易打造品牌影響力,一般都開在大型商場里,但網點不可能開那么密集。
用外賣店做規模。十幾平的檔口店,可以把觸角伸到顧客的上班和住處的樓下,能規模化開店。
而且品牌外賣店還有幾大拓店優勢:一是能直接沿用農主品牌已有的成熟的供應鏈、出品標準等,成本低,出品品質高且穩定;二是有堂食店背書,消費者有天然的信任。
因此,可以看到,目前的農耕記,基本每到一個新城市,就是用幾個堂食直營店+幾十家外賣專門店的打法去開店。
3、純外賣店大洗牌,外賣迎來品質化時代
外賣,已經成為餐飲人不能忽視的渠道之一。
近幾年,外賣行業規模更是發展迅猛。從2019年的5968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1905億元,預計至2027年,我國外賣行業規模預計達到23,316億元,2022~202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4.39%,
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21億,占網民整體的48.8%;外賣滲透率預計從2019年的12.80%上升至30.40%。
外賣大盤很性感,純外賣店卻很骨感,迎來了大洗牌。
一方面因為流量越來越難獲得,純外賣品牌沒有線下流量輔助,只能靠燒錢推廣獲客,而線上流量越來越貴,利潤薄得可憐;
另一方面沒有實體門店,很難做出品牌,顧客忠誠度低,消費頻次不高,就無法產生持續復購,讓純外賣店難以為繼。
特別是,疫情后,大家對純外賣店心有芥蒂,食品安全、衛生狀況頻發,“純外賣就是料理包”的概念深入人心,這些都加重了人們對純外賣店的不信任。
而如今,隨著直營連鎖品牌的殺入,昭示了純外賣市場正在迎來正規軍的時代。
職業餐飲網小結:
外賣已然成為餐飲不可或缺一部分,但餐飲商家和外賣平臺一直在博弈。
不少直營連鎖品牌都在探求,如何在堂食和外賣中尋求到一種平衡。
如今,農耕記們跑出的外賣專門店新模式,將堂食與外賣剝離,兩種模式互不干擾,又能互相協助, 堂食店打品牌,外賣店做規模,或許能給各位餐飲人提供一個解題新思路。
而這個模式跑通的背后,是外賣品質化的大趨勢下,直營連鎖品牌做外賣的春天,也許就要來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