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一定是對的嗎?商業(yè)運營者該如何拆招?
出品/聯(lián)商&商業(yè)夾生飯
整理/娜娜
11月28日-30日,聯(lián)商網(wǎng)聯(lián)合萬商俱樂部在上海舉辦零售商業(yè)精細化運營思享會,重點聚焦企業(yè)運營力提升,會議邀請到了印力、百聯(lián)股份、信譽樓、太古地產(chǎn)等零售和地產(chǎn)企業(yè)的高管以及行業(yè)專家做深度、全面的內容分享,與行業(yè)共同探索商業(yè)未來運營力提升之路。
作為會議壓軸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聯(lián)商&商業(yè)夾生飯第二期欄目,11月29日下午,商業(yè)夾生飯隆重登場,首度實現(xiàn)線上線下同步,通過現(xiàn)場分享以及視頻直播的方式與新老朋友見面。張凱勝、范唯鳴、宋若嘉三位嘉賓依舊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分享。
「本期分享主題:顧客一定是對的嗎?」
核心看點1:“當然,這是問題嗎?”沒有客人消費,商家與商場就沒有收入!商場千店一面時代,服務好客人,不但能活下來,還能搶奪競爭商場的客人。
核心看點2:“不一定吧!”商場是供大眾消費的地方,一定的禮數(shù)當然是必須的,但“胡攪蠻纏”也不是沒有見過,有理說理以禮相待就好,不必過度服務客人。
以下是三位嘉賓的分享要點(經(jīng)聯(lián)商網(wǎng)編輯):
張凱勝老師:
今天的話題:顧客一定是對的嗎?我們分兩個角度跟各位分享,第一個是顧客當然是對的,這有什么好討論的,我們是顧客養(yǎng)的,顧客一定是對的,顧客不但是對的,顧客是上帝,我們還要愛他/她、寵他/她。
為什么顧客一定是對的?過去招商可以拼高下,你招得到我招不到,顧客可以沖著我招得到的牌子來。但當我們的牌子都長一樣,硬件建筑結構也都高大上,品牌都重疊已經(jīng)達到8成,請問接下來我們憑什么奪取顧客?我認為只剩服務。
這次活動主題叫精細化運營,精細化運營的概念是什么?你可能考慮到的是租金收繳率,是坪效,可是顧客的邏輯是:他為什么來?
拼精細化運營,服務是最重要的,而顧客就是對的。當團隊都這么認為的時候,你會追求顧客的最高服務。當然顧客一定有抱怨,每一個顧客的抱怨背后實質是幫助我們怎么去寵顧客,顧客一定是對的嗎?不好意思,一定是對的,完全不用挑釁這句話。
我的立場是,同質化的時代,品牌、環(huán)境、建筑,大家已經(jīng)沒有任何比賽的空間了,最后只剩服務。
我特別喜歡信譽樓講的那句話——視客為友。精細化運營內容或許有一個切入點叫做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顧客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做得不好他才抱怨。請站在顧客的立場來看問題,當我們把顧客放在心里,把顧客當親友,或許服務才有機會達到顧客的需求。
以顧客服務臺為例,什么叫服務?當顧客有需求到服務臺的時候,國內95%以上是顧客站著,而我們的服務人員坐著。服務是什么?顧客當然是要坐著,而我們的人當然是站著。
第二個話題,我們可能很努力在做服務了,不管硬件軟件,但是有可能顧客“無理取鬧”,對不起,不是顧客無理取鬧,是我們內在的思維根本沒有把顧客當一回事。
一個顧客服務臺追求的不應該是材質,不應該是天地墻融合,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顧客放在心里?韓國的一些顧客服務臺已經(jīng)到了這樣的程度:顧客坐著,外面的服務人員倒茶給你,還問你要咖啡還是茶,你要拿鐵還是美式。如果這個顧客等得稍微久了,服務人員會立即過去安撫顧客,她們甚至可以準確說出每一個顧客等候了多久。當你把顧客放在心里,這才叫服務。
臺灣商業(yè)規(guī)定,當你在商場里面要升職,你必須要在升職前一年有在顧客服務中心超過30天的值班,也就是說,要往上升職,一定要有顧客服務中心的值班超過30天的數(shù)量,作為你升職的必要條。只有在一線的人,被顧客當面罵,當你作為管理者的時候才能做出對的決策。而目前國內沒有這樣的制度。
如果我們已經(jīng)以禮相待了,顧客仍然要翻臉,這時間我們仍然要堅持顧客是對的嗎?當然要堅持。
還有一個被忽略的問題是,目前中國的購物中心,百貨公司的店總、項目最高負責人,80%都是男人,也就是說我們從頭到尾是男人思維,而明明顧客是女人。
疫情三年,你的成本在管控,你的顧客對于服務的要求,對商場的美感沒有下降。
杭州良渚永旺,也就是中國的永旺夢樂城的廁所,首先看一下導視,清清楚楚告訴你,每個樓層4-5個,每個廁所100%都有兒童專屬空間;目前中國已經(jīng)有19個商業(yè)集團提供免費的尿不濕。所以你不要告訴我,顧客是錯的,我認為是因為我們長期沒有滿足顧客需求,顧客認為我們不夠格成為他常去的商場。或許在顧客有更多選擇的時代,她/他已經(jīng)離開你,去了你的競爭者那里,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顧客原來是對的。
顧客的每一次投訴都是讓我們更能夠成長。我們只有做得更多,做得更投入,努力把顧客當作我們的業(yè)務核心,而不是我的經(jīng)驗認為顧客要什么,真正把顧客放在心中。
范唯鳴老師:
小孩子才講對錯,大人們都是講利益的,所以顧客一直是對的嗎?關于顧客的對和錯,如果我們把思維停留在“顧客是上帝”,上帝肯定是對的這么一個角度,這個思維是不是比較窄?
作為消費者,對于商場提供的服務提出意見或看法甚至是抱怨,某種程度折射了提供服務的缺失,從這個角度講,這種意見或者抱怨,其實是在幫助商場改進服務。
我覺得可以分成硬件和軟件兩個層面。硬件的角度是提供服務的不足,例如商場剛開業(yè),服務臺最多被問到的問題是,洗手間在哪里?那說明導視系統(tǒng)存在缺陷。
很多人出差去乘飛機,你到了一個新的機場,一般不會找不到登機口,關鍵就是導視系統(tǒng)。所以導視系統(tǒng)是一個硬件的問題,你必須站在顧客的角度,站在一個陌生人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所以,對于消費者提出的意見,要盡可能消化其積極方面,不斷改進服務的意識和質量,才能換來商場對于消費者的“粘性”。
有時我們也會遇到是消費者囿于自己的見識和要求的“過度”,而提出了一些在我們看來是過分的要求,或者是商場難以解決的問題。
例如,對于“消費卡”商戶的跑路,往往消費者找到商場要求予以解決,但商場某種程度也是“受害者”,但這提醒我們,對于此類租戶要預先采取措施,比如有一定的“質保金”或預存一些費用以防此類情況的發(fā)生,或者借助一些政府力量,而不是抱怨消費者胡攪蠻纏。
總之,若從心里感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并提升服務意識和手段,就可以提高商場的經(jīng)營質量,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
第二個層面是軟件,啥叫軟件呢?是提供服務的方面缺乏對于消費者的尊重,例如,我們多少次看到消費者是站著而服務人員是坐著回答問題。這絕對不是一個姿勢的問題,而是缺乏服務意識的問題。
就像坐出租汽車,你的行李要放到后備廂,你碰到過幾個駕駛員是下來把后備廂給你打開的?當你的服務軟件標準提高的時候,事實上所謂的抱怨就會降低,這是不是就產(chǎn)生了關于顧客跟商場之間黏性的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顧客是對的。
關于重奢,可能它的增長是有窗口期的,如果重奢比較多的商場或者品牌商,大家應該仔細去分析一下,在一片大好的時候分析一些潛在的威脅。其實還是服務的問題。比如上海的恒隆廣場,包括停車的服務,包括買完以后直接幫你把買的東西放到車上,把這個鑰匙再送回到服務臺,所有這些服務的細節(jié)就是在告訴你,當一個同質化的時代到來的時候,你能勝過別人的是啥?其實就是精細的服務,服務的內容,不是在于多么奢華,而是在于多么的細致。
其實顧客對不對不一定是我們做商業(yè)的人的出發(fā)點,但是我們一定會研究,這個商業(yè)的定位是什么。通常我們講三種定位,城市中心,區(qū)域中心,社區(qū)型,首先研究定位,研究完定位,這個人是誰,那個他需求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做這個動作和你的定位完全合拍,最后達到一定目的。其實就是在同等定位的商場中,用服務去勝出,這個邏輯大家是要記住的。因為軟件是沒有底的,所以有很多方面的的確確我們應該向港資外資企業(yè)的做法借鑒學習。
微笑沒有任何的成本。在服務那個點上,當你真誠地認為,人家提意見是在幫你,你想明白這一點,你的微笑就是很真誠的。把有限的成本花在最容易見效的地方,資源有限情況下做到最佳配置。
總之,若從心里感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并提升服務意識和手段,就可以提高商場的經(jīng)營質量,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
宋若嘉老師:
首先,“顧客一定是對的嗎?”,這句話邏輯上就是錯的,其實這句話應該是“顧客的合理要求是不是應該得到滿足?”如果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要求呢?當然這種情況很少就是了。
其次,顧客需求其實是有很大差異的,有不同顧客之間的差異,也有同一顧客不同場景的差異。比如我要是朋友聚會,海底撈就很好,因為服務好還熱鬧,但如果我自己去吃飯,可能就不去海底撈,因為他對面會給我放只熊,我的第一反應是:那只熊讓我很尷尬!但是有的人卻很喜歡,認為這是一種陪伴,那我們能說這個服務有對和錯嗎?好的服務,應該是到位而不覺得冒犯,但這個很難把握,因為客戶訴求差異很大。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什么樣得體的服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三個是不是針對客戶全部一視同仁,也是值得商榷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對所有客戶都提供同樣最好的服務,我做過很久的CRM管理,發(fā)現(xiàn)有個矛盾總是存在的:客戶服務要求永無止境,但你的資源是有限的,很多時候,不得不進行取舍,是遵循二八原則為部分的客群,提供更好的服務,其他客群只是兼顧,還是說我要做到一視同仁?這中間是一個理念問題。普通客戶的服務要求和高層客戶服務都有同樣要求,誰對誰錯,我們能提供一樣的服務嗎?這也不是一句‘客戶都是對的’就能解決的問題。
真正的服務,都在于細節(jié)上。我們開玩笑說,為什么我們國內很多社區(qū)商業(yè)有問題呢?因為設計師大多是男的,如果是女設計師,特別是當媽媽的,帶著孩子逛逛就知道了,很多時候我們的設施,人性化程度比起國外還是有較差距的。以休息區(qū)為例,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是大長凳,好一點的可能做點兒裝飾,不好的直接就是一個普通的凳子,但你去日本或者泰國,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休息區(qū)不僅設計感很好,坐著也舒服,而且不少是圍合的,因為要考慮孩子的安全,還有一些,除了凳子以外,還會有一些兒童的書籍玩具等。
這只是一個小例子,我們的商業(yè)比別人差在哪?我們很舍得外立面的投入,有很多打卡點的建設,這都沒問題,但是我們往往在服務的很多小細節(jié)方面考慮的不夠。某種意義上,我們很舍得在面子上花錢,但對于內在經(jīng)常忽視,其實很多細節(jié),成本并不高,但我們就是沒想到,這中間,反應的其實就是個理念問題。
什么叫好的服務?我認為好的服務是適當超越一些客戶的期望值。比如日本很多百貨,顧客買完東西會直接給你送到酒店,而且是免費的。就這一件事你會發(fā)現(xiàn)讓你很方便,因為你不用再拎著東西跑來跑去了。
服務這件事很重要一點就是稍微傻一點,不要算太精,我們國內很多服務其實算得很精,多服務一點都覺得很虧,服務是一種你對客戶態(tài)度的綜合表達,看的是你有沒有真正的從客戶的角度著想,
第三點,回到前面那個問題。客戶的合理需求你需要滿足,但是有沒有很奇怪很不合理的要求啊?一定會有的,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還是那句話,不是客戶都是對的,不是100%的要求都被滿足,但是有一點叫兩個字“反饋”,這個非常重要,你不一定能解決客戶的所有問題,但是你一定要給他一個答復。
客戶要求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是你的反饋不能是暴躁的、你的應對方式是必須職業(yè)的,你不能去激化矛盾。換句話說,我們是服務者,有些委屈是我們必須受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合理處理,而不是跟他去吵。
我們的服務永遠都有提高的空間,很多細節(jié)性的服務不能雞賊,當下我們的服務總希望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這樣不對。任何時候我們做服務不能太功利,不能老想著,花這點兒錢我得獲多少利,它是持續(xù)性長期的,口碑也是長期的。
意猶未盡?即刻掃碼觀看回放↓
歡迎添加聯(lián)商君客服號(微信ID:linkshopSIR)進入聯(lián)商·夾生飯直播交流群分享您的觀點~
下期直播主題預告:消費趨勢變化,購物中心向“左”還是向“右”?敬請期待!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