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都沒顧客!機器人餐廳干不下去了?
來源/職業餐飲網
作者/程三月
免費都留不住顧客!
最近,溫州一家機器人面館試營業都沒撐過去,就打算關門了。
這家店有噱頭、有優惠、有宣傳,一碗牛肉面最便宜時只要4.9元,甚至還放出了“免費吃面”的大招,但也無濟于事:即使是在用餐高峰期,服務員都比顧客多。
這已經不是第一家要“涼”的機器人餐廳,不久前,就連融資了350億的機器人餐廳獨角獸——Zume披薩也倒閉了……
這意味著:機器人餐廳的噱頭已經失效,沒有自己價值點、無法解決復購的餐廳,終究無法在餐飲市場上站穩一席之地。
還沒撐過試營業,這家機器人面館就陷入“倒閉危機”……
這家面館名字叫做“吉萊未來面吧”,今年8月份開始試營業。號稱溫州首家機器人面館,本想著用這個噱頭吸引顧客,沒想到算盤卻打空了。
店里生意始終沒有起色,即便是中午就餐高峰期,客人也寥寥無幾,上座率最高不到三分之一。
1、從揉面到上桌都是機器人,但設備沒什么機會派上用場
這家店在溫州鹿城區府前街,跟路邊一溜的快餐店比,它橘色的門口還是比較顯眼的,店內干凈整潔明亮寬敞。
它最大的賣點就是機器人,煮面、送餐、做飲料都是機器人。
店內是全透明廚房,兩位機器人“大廚”明檔作業, 它們由一臺和面機器和一只機器手臂構成。輸入指令后,和面機器10秒壓制出面條,機械臂將面條送入湯簍煮熟,再放至既定軌道,送至出餐口,由工作人員配上澆頭,整個過程只需3分鐘。
接著,送餐機器人把面條送到顧客的餐位前。此外,店內還設有現磨熱飲機等智能設備,現磨現做五谷熱飲。
不過,據店長稱:“看上去挺新奇的,但這些設備沒多少機會派上用場。”該店還有四五名服務員,協助機器人工作。
有顧客吐槽:“我以為這家店跟日本那種無人餐廳一樣,全自動化,顧客只需要點餐就可以,機器人全流程操作。沒想到這家店搞個‘半自動化’想做智能化又不徹底,就沒多大意思了。”
“店員小姐姐都很熱情,不過機器人送面到桌邊,還要服務員端上來這個設定有點搞笑。”有顧客評價。
2、請了近10個網紅打卡,放出“免費吃面”大招都沒顧客
該店從8月份試營業,生意就不太好。
于是就不斷優化調整,各種優惠頻出,免費續面、續湯,配料和小菜也都免費。
從開業初期買一送一,到后來一碗只要14.9元,最便宜的時候一碗牛肉面甚至只要4.9元。試營業期間,還請了近十位網紅到店打卡。
不久前,更是搞了一個特大優惠:11月24日-11月30日,試營業期間,推出“免費吃面”的活動。
但也無濟于事,即使是就餐高峰期,也沒有幾個客人,服務員都比顧客多。
“店里的空位基本沒坐滿過。”店長稱,“就算賠本賺吆喝,生意還是不見起色,反而越來越差。”
經營頻頻受挫,店長有些心灰意冷。當前去采訪的記者提出可以為其宣傳時,她直接擺手拒絕:“不用了,我們打算關門了,到時候宣傳了,客人過來反而撲空。”
目前,該面館在大眾點評、抖音上都顯示還在營業。不過,最新的顧客評論還停在12月2日。
通過點評可以看到,不少人也是沖著“機器人面館”的噱頭慕名而去,顧客對該店的份量、價格、環境、服務大多數都是好評。
但還有不少人吐槽:“機器人煮得面硬了一點,火候掌握不好。”、“面太軟了,不勁道。”……
機器人餐廳的噱頭已經失效,沒有價值點的餐廳難以長久!
近幾年,各種各樣的炒菜機器人、傳菜機器人、拉面機器人等等,以及機器人主題餐廳,都炒得火熱。
京東、阿里、碧桂園等巨頭都入局過,但幾乎都是上了新聞,沒了下文,機器人餐廳被認為噱頭大于實用的說法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到了今天,機器人餐廳創業更是難上加難,難覓出路。
1、新鮮勁早過去了,機器人餐廳已然不是賣點
首先,機器人餐廳已經不新鮮了。
一開始,機器人餐廳的確還挺抓人眼球的,紛紛打上了“未來”、“高科技”的標簽。
特別是2019年,房企巨頭碧桂園集團進軍該行業,投資800億元成立負責餐飲機器人的千璽機器人集團。之后打造的首家機器人餐廳讓人們大開眼界。
該餐廳面積近20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超600人就餐,含中餐、快餐、火鍋三種業態!沒有廚師、也沒有服務員,從迎賓、烹飪到送餐,基本全由機器人干,一共有40多個機器人“上崗”!
而且機器人還是全能型的,炒菜、煲仔飯、做小吃、冰淇淋、調酒,什么都會做,全都現制現售!
但隨著這幾年機器人餐廳的遍地開花,很多城市都有了,人們見多了就談不上吸引力。
那些有錢有資源有品牌的巨頭們也沒激出什么水花,甚至倒閉的倒閉,沒落的沒落。
曾經碧桂園有近百家機器人餐廳在珠三角十大城市開業,短短幾年,在機器人故障、出餐慢、菜品味道差等吐槽聲中歇業退場。如今只剩下機器人谷店獨挑大梁,大眾點評顯示,該門店評分為3.8分。
盒馬與京東的機器人餐廳也走向了相似的命運:盒馬2018年開出的首家Robot.HE機器人餐廳,在大眾點評上只有3.9分;京東開在天津的首家機器人餐廳“京東X未來餐廳”在大眾點評上已顯示關閉。
2、給不了人們要的煙火氣和好味道,沒有復購就沒有出路
再者,機器人餐廳除了初階段嘗鮮外,很難吸引二次消費。
機器人餐廳,最多能靠噱頭解決拉新的問題,但餐飲店最終比拼的還是復購,核心競爭力是味道和性價比。
而在人們認知里,“機器人做的菜就是沒有人做得好吃”的潛意識根深蒂固。
很多吃慣了中餐的顧客是無法接受吃機器人炒的菜的,即便它的口味或許還可以,但在潛意識里,大多數人仍然會覺得機器人做的菜就是沒有人工好吃。
而且,一家餐廳要吸引顧客,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特的價值點和賣點。
就比如,你會去一個火鍋店吃飯,一個正餐餐廳吃飯,也會去一個快餐廳吃飯!但你會去機器人餐廳吃飯嗎?
顯然不會,現在只要一提到機器人餐廳,更多人想到的還是一個概念或主題!沒有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
如果一家餐廳,沒能提供給顧客的獨特價值點,也不能解決顧客的某方面需求,就沒有長期價值,就沒有復購。
沒有復購的餐廳,基本就沒有出路。
3、本末倒置,機器人是工具,解決的是內部效率問題
餐廳引入機器人,目的就是為了降本增效。
但用機器人代替人工真的能節約成本嗎?
目前餐飲行業引進的機器人分有軌機器人和無軌機器人兩種,價位從1.5萬元到6、7萬元一臺不等。而且機器人時常需要軟件更新,除去前期的投資外,還需要專業團隊日常維護,這樣算下來,成本遠高于用人。
如果覺得買斷太貴,市面上有專門租賃機器人的公司,一個機器人的租金在3000~5000元(按租賃數量浮動),而目前一名餐廳服務員正常的月薪在3000元左右。
綜合來看,如果是一次買斷,前幾年在人事成本上并沒有節省到,但卻多了維護成本的支出。如果用租的,最低也要3千元,其實跟一個服務員差不多。
“一臺炒菜機器人廚師采購價10萬元,傳菜機器人一臺3萬-4萬元,再算上預鋪軌道、維護成本,一家機器人餐廳在機器人上的花銷就得20萬元。”
長沙某餐飲品牌運營人員介紹,機器人餐廳是其品牌第4代門店,但機器人仍然是被動式服務,且改造成本及后期維護費用偏高,品牌在改造第5代門店時,逐步撤走了機器人。
而且機器人還要考慮效用問題,做不到完全“替代”人工。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餐飲的現代化和機械化是大勢所趨,但是機器人解決的是內部效率的問題。
如果沒有顧客來吃飯,效率就變成了一紙空談,甚至是負擔。
職業餐飲網小結:
機器人餐廳作為新奇特,是吸引顧客進店的很大賣點,但這只能解決嘗鮮問題。
如今,對機器人餐廳感興趣的人已經不多了,這個噱頭也已經失效。
機器人,只是餐企內部效率化、現代化的一環,而不是顧客關注的價值點。
如果,弄混了這個,就是主次顛倒、本末倒置。
不僅僅是機器人餐廳,所有的餐廳都一樣,都需要解決顧客的痛點和需求,找到自己能提供給顧客的核心價值點,才能活下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