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撒錢救京東?
出品/壹番YIFAN
作者/太史詹姆斯
東哥又撒錢了!
3月6日財報發布后,京東宣布了12億美元的2024年度股利計劃,還有未來36個月不超過3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
30億美元相當于消息宣布前京東將近10%的市值。
受此影響,京東股價美股收盤大漲16.18%。
當然,投資者能夠被“感動”也和業績的基本平穩有關。
京東四季度營收3061億元,同比增長3.6%,略微超出市場預期。
京東整體經營利潤20.3億元,看似大幅低于預期的53.7億元,但這主要是受達達的40億元和京東產發的11億元資產減值的影響。風險出清后大概率不影響后期的發展。
這么看,京東還真是穩住了。
01
劉強東持續撒錢
為了穩住京東,劉強東的錢不光撒向了投資者,還撒向了商家、消費者和員工。
京東四季度的傭金收入不及預期,是京東為新商家免傭和在部分品類和場景中降傭的結果。
為了第三方入駐,京東還降低了免郵門檻,并允許商家自由選擇物流商。
從效果上看,至少商家是被吸引來了,2023年京東第三方商家數量同比增長了188%。
2月22日,京東宣布,只要是打上“免費上門退換”標識的商品,無論大小、輕重和數量,都在退換的時候不再額外收取任何費用。
圖源:京東黑板報
這無疑是再繼續向消費者們發福利。
京東這項服務的推廣是從自營商品開始的,預計未來一年會覆蓋九成的第三方賣家。
據報道,京東在推出這項服務后,退貨單量明顯上升,每年將增加10億元的運費成本。
但京東期望,這筆錢能提升消費者在京東購物的確定性,而這種確定性在某種意義上要超過“僅退款”。
在拼多多上做過“僅退款”的人都知道,這項條款雖然能夠兜底,但往往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時間成本。
以生鮮為例,商家需要你拍照,并且告訴他壞果占整體的比例,按比例退款。
商家當然不愿意被買家白白占了便宜,所以設置一些障礙也理所當然。
之前,甚至還有浙江義烏的賣家因為被安徽淮南的買家“僅退款”了10元3副耳釘,急了,他千里驅車上門,最后還找了法院調解。
“僅退款”就是商家退款,顧客無需退貨
對于京東上廣大的中產消費者來說,沒必要花費時間去占幾塊錢的便宜,只需要在商品不合預期的時候能夠免費退掉就好了。
而且,對于京東有優勢的大件家電,運費可不是十塊八塊,而是成百上千。這種“免費上門退換”的誘惑力就更大了。
進一步地,在3月4日,京東在商家公告中宣布,將在3月底實現非偏遠地區全部商品的最高滿59包郵,且支持同店鋪湊單。
與此同時,京東普通用戶購買自營商品滿59包郵,且支持跨店湊單。京東PLUS會員更是可以享受全年不限金額包郵。
這樣一來,京東將實現99%以上的商品滿59包郵。
京東最近的一系列舉動主要是在物流上發力,還正好趕上了快遞新規的實施。
3月1日正式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要求快遞必須送上門。這項新規也被認為利好京東、順豐等很早就做到送貨上門的直營快遞企業。
對于員工,京東則屢次使用了“漲薪大法”。
2024年1月1日起,京東采銷等一線業務人員的固定薪酬翻倍上漲,京東零售全員平均加薪不低于20%。
2月1日起,京東一線客服員工實現全年平均薪酬上漲超過30%。
3月1日,京東在內網發布了“京東零售Boss單元年終獎發放公告”。京東采銷的年終獎同比大幅上漲72%,16個業務小組獲得了超過20倍月薪的獎金,最高的甚至有50倍。
02
大廠就是要求穩?
一系列的撒錢努力還是收到了效果。
京東四季度自營零售收入同比增長3.7%,強于公司指引和市場預期的1%。尤其是,京東具有優勢的通電商品,收入同比增長達到6%。
而且,劉強東看似大筆撒錢,但并不沖動,骨子里還是透著精明。
四季度營銷支出同比增長接近9%,達到131億元,這個增速遠高于營收增速。但與此同時,京東的管理費用統一減少了12億元,其他股權激勵也減少了7.3億元,這就完全抵消了營銷費用的增長。另外的研發和物流費用基本持平。
京東2023年Q4財報
這說明東哥用來撒的錢都是省出來的。
京東除商城、物流以外的其他收入同比下降8.9%,這或許說明劉強東也在回歸主業。上個月底,淘特商家向淘寶轉移也暗示著老牌電商在主要APP上發力的決心。
這些老巨頭們不再相信局部的出奇制勝,而是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礎上行穩致遠。
對于今年的策略,京東在財報會上雖然把“用戶體驗和服務”放在了第一位,但還是一副“既要又要”的姿態,它同時提到了低價策略和商品供給。看起來,劉強東“多快好省”的信念還是沒有變。
面對消費新潮流,京東更多地選擇了跟隨,而不是全面擁抱。
京東采銷在去年雙十一觀看人數突破3.8億讓劉強東看到直播帶貨的新希望。年初,京東從湖南衛視跨年晚會,到小年春晚,再到央視春晚,都在重點推京東采銷直播間。
京東采銷直播截圖
但京東采銷始終只是處于一個跟隨狀態,不太可能改變直播帶貨抖快淘的格局。
在前幾年,直播帶貨這種刺激沖動消費的玩法和京東的高端物流的確很搭。現在,連抖音也將“價格力”設置成了今年最高優先級,京東如果不做好“低價”,恐怕京東采銷直播間依舊前途未卜。
花錢能買量、能包郵、能激勵員工,但在如今的消費環境下,“多快好省”如果不能在“省”上突破,其他方面很可能會事倍功半。
另一邊,備受關注的出海布局,京東則更加謹小慎微。
為了迎合電商出海潮流,CEO許冉也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到要在國際化上“小步試點”。她說“京東物流和京東產業發展是公司海外擴張的重要支柱。”
這些都是2B業務,京東在海外的2C業務上還是相當謹慎的。京東在2023年初關閉了泰國站和印尼站,削減了虧損。
京東在歐洲推出的全渠道零售商“Ochama”還處于孵化階段;2月下旬也有外媒報道稱,京東有意收購英國頭部零售商Currys。
四季度的這份財報似乎更能堅定劉強東求穩的信心。更何況,京東對今年的預期還是樂觀的:“隨著2024年預計出臺的宏觀刺激和促進消費政策,京東期待消費恢復的態勢將進一步鞏固,這對公司的部分品類形成利好。”
京東能如愿嗎?目前并不知道,但消費者的網購倒是的確越來越省錢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