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界海底撈”突然倒閉,110多家店全關!曾融資上億
來源/職業餐飲網
撰文/辰溪
“對不起,因為我的無能,盲目樂觀,決策失誤,對疫情對政策對市場的錯誤判斷,公司今天資金鏈斷,欠薪負債,導致公司停業、我個人破產……”
近日,知名烘焙品牌“熊貓不走”創始人楊振華的一則聲明,令不少餐飲人驚訝。
這個品牌曾號稱蛋糕界的“海底撈”,2017年創立,以免費提供跳舞、魔術等表演出圈,還曾拿到上億元的融資。
幾天前,這家品牌卻被爆出近千員工三四個月工資未發,社保公積金斷交,釘釘公司群也被突然解散,全國110多家門店全關。
如今,其創始人還發聲拖欠薪資、供應商貨款和消費者儲值卡共6000多萬元,證實了倒閉傳聞。
短短幾年,這家品牌經歷了什么,為何一夜之間倒閉?
01
員工爆料欠薪、全國門店全關,
昔日網紅品牌一夜“倒閉”
近日,熊貓不走蛋糕“倒閉”的消息沖上了熱搜。不少員工爆料工資被拖欠數月,且創始人已經失聯。目前,熊貓不走蛋糕的全國各地門店已陷入停業狀態……
16日,熊貓不走蛋糕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內容,稱“3月15日熊貓不走創始人老板楊振華失聯,數千員工三四個月工資未發,社保公積金斷交,截止發文前,老板本人依舊失聯,釘釘公司群突然被解散,迫于無奈,只能網絡發聲。”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外界關注,許多員工紛紛通過社交媒體公開討薪:“還我血汗錢”“還我工資”“黑心老板快出來解決問題”……
一位熊貓不走的員工對媒體稱,從去年12月開始工資發放就出現異常,目前已被拖欠兩個月的工資,合計1萬多元。“很傷心,也很無助,想到還有兩個月工資沒有著落,又憤怒,又迷茫”。
還有一位員工表示,自去年8月入職以來,只有第一個月的工資是準時發放的,最后一次收到工資是在3月11日,目前公司仍然拖欠其3個月工資以及因工作墊付的款項。
對于品牌的倒閉,許多員工表示非常突然,甚至“昨天在正常辦公,突然就被踢出了公司群”,而公司沒有為他們辦理離職手續,更沒有與他們進行協商如何賠償損失。目前一些員工已經自發組織起互助群,追討工資。
在品牌倒閉消息曝光的同時,一張創始人在公司內部的發言截圖,也刷屏網絡。
截圖顯示,楊振華稱因為自己決策失誤,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公司停業以及個人破產。“對不起因為我的無能,盲目樂觀,決策失誤,對疫情對政策對市場的錯誤判斷,公司今天資金鏈斷,欠薪負債導致公司停業我個人破產的局面。”
楊振華稱,由于管理決策疫情等內外部原因,沒能把公司救回來,目前個人已無力償還債務,建議股東、合作供應商等盡快走法律途徑維權。
在創始人失聯的消息傳開后,3月18日,楊振華做出最新回應,對媒體否認“失聯”,并稱在籌錢給員工發工資,拖欠薪資、供應商貨款、消費者儲值卡共計約6000多萬元。
除了被眾多員工公開討薪,熊貓不走也被爆料多地門店欠租。
一位員工稱,自3月11日開始,公司位于杭州的辦公室就大門緊鎖,當時其領導說是拖欠房租,預計15日、16日會繳納房租,等候期間員工居家辦公。然而這期間有員工在工作群中反映,多家門店房租未繳、工資未發放,面臨停工。
還有一位員工表示,3月16日,惠州總部已經沒人到公司辦公室上班了,因拖欠物業費用,辦公室大門緊鎖,當地派出所的警察也來過總部。
大眾點評顯示,目前熊貓不走位于深圳、杭州、南京、武漢等各個城市的門店已經“暫停營業”。熊貓不走蛋糕的微店顯示,品牌全國的網點均已經“暫停接單”。
對于熊貓不走的突然閉店,一些消費者反映,自己不久前在熊貓不走平臺上進行購物,還進行了充值,紛紛要求退款。其中部分顧客表示遇到無法退款、客服聯系不上的情況,開始維權投訴。
02
從風光無兩到一落千丈,
背后商業模式仍是“硬傷”
作為烘焙行業的新玩家,熊貓不走蛋糕曾被視為行業的一匹“黑馬”。憑借獨特的服務模式、創新用戶體驗,熊貓不走迅速走紅,曾創下單月營收超7000萬元的成績。
如今,隨著品牌“倒閉”的消息傳來,大批員工紛紛討薪、消費者爭相維權。背后品牌暗藏的一系列短板,正逐漸暴露在大眾面前。
作為烘焙界的網紅品牌,熊貓不走曾備受資本青睞。
創立至今,品牌共獲得三輪融資,分別是在2019年11月,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2020年3月,獲得頭頭是道和IDG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2021年9月,又獲得來自XVC的1億元B輪融資。
在模式上,熊貓不走主打“線上下單+倉庫配送”的模式,受到許多消費者的追捧。顧客通過線上下單后,品牌會派員工免費送蛋糕上門,穿著熊貓服裝在現場進行2分鐘的舞蹈、魔術表演或互動游戲,為客戶制造生日驚喜,堪稱“蛋糕界的海底撈”。
憑借特色的服務,熊貓不走收獲了不少忠實用戶,也開始加速擴張,從廣東惠州一路開到廣州、佛山、東莞等地,再進行全國化擴張,巔峰時覆蓋全國24個城市。
熊貓不走的業績隨之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9月,品牌私域用戶達2000萬,單月營收超過7000萬元。
然而短短幾年,熊貓不走開始走下坡路。數據顯示,2023年11月,品牌的全渠道GMV約2273.20萬元,堪稱斷崖式下滑。期間,品牌頻頻被媒體曝光門店地址虛假,出現大批“影子門店”。而不少顧客也吐槽“口味一般”“配送速度太慢”“服務太差、跳舞敷衍”等。
對于此次的倒閉傳聞,楊振華回應媒體稱,公司運營惡化主要源于疫情期間盲目擴張,銀行抽貸及投融資停擺。對于公司重啟,目前已有方案在談。
雖然以新的產品和服務受到關注,但熊貓不走的商業模式仍存在不少硬傷。
首先品牌挖掘的是邊緣化的小眾市場,愿意購買蛋糕、并為特色服務額外付費的用戶仍是少數。
熊貓不走主打的是生日蛋糕,本身屬于低頻消費。而對大多數顧客來說,過生日欣賞表演,更多是為了嘗鮮,同樣的花樣體驗過一次就不會再購買,復購率難以提升。
在配送環節上,熊貓不走瞄準社交和聚會場景,只能配合顧客的就餐時間進行配送。這意味著配送時段相對受限,只能集中在午飯、晚飯等時間,在指定時間精準送達給客戶。在一定程度上,也壓縮了配送單量。
而隨著后期品牌的發展,有顧客開始吐槽服務質量下降、表演敷衍,對產品口味的評價也表示一般,品牌的口碑日益下滑。
在餐飲行業,創業失敗是常態。十個創業九個虧,展現了創業之路的殘酷現實。
即使是瞄準熱度賽道或者新風口,也會有部分人敗興而歸。
尤其在餐飲業加速內卷的當下,創業者面臨著更高的創業成本和更復雜的挑戰,想要試圖挖掘新的商機,并非易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