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探營南京首家Costco:開業在即,加油站先開
出品/聯商網
撰文/松柏
盡管Costco在全球享譽盛名,但對國內朋友來說,這個舶來品仍相對陌生。Costco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是一家堅持不以“商品差價”牟利的會員制超市,也是僅次于沃爾瑪和亞馬遜的全球第三大零售商。
Costco于2019年8月27日在上海開出中國大陸首店,正式命名“開市客”。追溯到更早的1997年,該零售巨頭在中國臺灣省高雄市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取名“好市多”。
截至目前,Costco在中國大陸地區共開設7家旗艦店(包括即將開業的南京店),在中國臺灣地區開設14家店,暫未入駐港澳地區,同時在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運營800多家店鋪,其中約600家開在美國總部。
近日,《聯商網》提前探營南京首家Costco開市客,從現場工作人員處獲悉,南京首店將于5月28日正式開業,加油站將提前在5月9日投入運營。
一、已進入最后準備階段
開市客南京首店選址在江寧方山,具體位于高新區吉印大道以南、麗澤路以西。開市客在這一點上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即選在近郊地段,占地面積要大,通過自建賣場形成獨有的生態圈。
對于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達的市民來說,這個位置并不方便,從最近的地鐵1號線竹山路站出來還有將近7km的車程。距離該店最近的聚集居民區和大學城,也有大約5-10分鐘的車程。筆者當日從新街口自駕過去,路上花了大概40分鐘,時間快趕上城市周邊短途游了。
建筑主體周邊沒有高樓聳立,正面兩側分別是新建的低層樓盤和天印山醫院,背面兩側則是未開發的綠地。外立面依舊是經典的米白色、凸出的豎紋墻面,加上標志性的紅藍Logo,視覺效果立體舒適,整體則維持了大盒子的規格,類似于宜家的“藍盒子”。
不同于山姆等會員超市租賃場地,開市客一直都是買地自建。開市客南京店總建筑面積超過5萬㎡,大小是同城山姆的兩倍還要多。環繞賣場一圈,綠化帶和小橋流水自然銜接過渡,以低平綠地為主,即便驅車經過,也能一瞥其外貌。
據現場工作人員透露,賣場貨品區域約占1.5萬㎡,因已進入最后的準備階段,此前開放的貨品陳列展示區現已關閉。賣場上方的2-4層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停車場,共設置停車位1080個,會員可享受限時免費停車,買完東西后還能直接推著購物車到車邊卸貨。
二、中國大陸第7店,配備加油站
繼上海、蘇州、寧波、杭州、深圳后,南京成為Costco開市客入駐大陸地區的第六座城市,第七家旗艦店。開市客華東區總監黃政皓表示:“南京門店將是我們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家原汁原味的賣場”。
官方著重強調的“原汁原味”其實就是“Costco自助加油站”,位于整個賣場的側后方。這意味著,開市客南京店將是Costco在中國大陸的首家全生態、配有加油站的旗艦店。
考慮到選址因素,離主城區較遠,通常以自駕為主。那既然來都來了,就順便加個油吧。這也是當初開市客在其大本營美國市場開設該業務的緣由。
除了為會員精選優價好物外,開市客一直都很重視會員附加服務,將為會員提供氮氣填充、輪胎安全性能提升等一站式貼心服務。
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就連加油島和油槍都和國外的一模一樣,仿佛真的到了美國加州。該加油站共設有12個加油島,采用加寬間距設計、加長型加油管,可同時容納24輛車進站加油。
現場工作人員透露,目前確定的是不帶乙醇的中化石油,且價格要比市場價便宜許多,但并未告知具體價格。據估計,開市客的油價平均每升將比市場價便宜1元,假設一次加油40升,來個四五次就可以把會員費賺回來了。
三、開市客南京店能突出重圍嗎?
不久前,江北的山姆會員商店宣布將于5月25日開業。也就是說,2024年南京將被7家倉儲會員超市包圍。“圍城”里既有精細布局的老對手山姆,也有悄然萌芽的中國本土會員店。開市客則依舊“不緊不慢”。
去年杭州店開業前,Costco亞洲區總裁張嗣漢談道:“不會與正在中國市場提速的山姆拼規模”。在他看來,Costco的目的不是做得最大,是做得最好,最精致。但每當新店開業前,一些陳舊的問題又會被搬到臺面上,如選址偏遠、份量太大、配送乏力等。
關于選址,雖然開市客目標客群聚焦在中產階級,但汽車保有量還處在爬坡階段,即便是有車,開車半小時去逛一趟超市屬實不符合國人的習慣。目前已開放的電車充電樁也“形同虛設”。南京店加油站能否成為引流的一把“利器”有待考證,但至少更貼近其選址的初衷了。
關于大包裝,本身沒問題,但它顯得水土不服。參考一下鄰國日本的案例,開市客早在1999年就進入了該國,但20多年過去了,大包裝仍然“不受歡迎”。有趣的是,僅在2024年第一季度,日本就有超過10家“Costco再販店”開業,這些店鋪最大的特色是:不收取會員費、小份量包裝、距離社區近。
關于配送,開市客已正式上線“開市客到家”服務,仍處在摸索階段,以賣場作為錨點,將集散、揀貨、配送、退貨等全部功能聚在一起。結果是,門檻過高、覆蓋受限、運力不足、售后不到位,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反觀山姆,通過門店+前置倉的獨特模式,促使線上訂單的銷售額占比已經超過50%。
針對以上問題,從開市客中方團隊過往的回復中不難看出,這些問題“暫且算不上問題”。但從山姆的成長路徑可知,凡是由市場自然消化,而非主動出擊去解決的問題,如社區湊單、外包快送等,最終只會導致“病去如抽絲”。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指出,隨著中產人群消費意愿趨于保守,削減日常消費量,同時消費品質降級,這對會員店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既然繳納了會員費,對消費者的心理體驗而言,會員超市就必須提供充分的與非會員普通超市在商品和價格方面的絕對差異性優勢。
對現階段的開市客來說,商品、尤其是自有品牌Kirkland是絕對的優勢,但在如何連接中國消費者的路上,還有待進一步打磨。
對顧客而言,不論你是“舶來品”還是“本土寵兒”,只要能提供滿足需求的高性價商品,就能成為購物首選,百花齊放有何不可?但倘若只是固守本源,而不深入本土消費者的內心,恐怕難以真正突出重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