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玲:百貨業(yè)在萎縮,百貨店怎么辦?
今年陸續(xù)有不少老百貨或關閉或拆建改造升級。4月15日,伊勢丹百貨天津南京路店的租約正式到期并撤離。此前,上海梅龍鎮(zhèn)伊勢丹官方宣布將于2024年6月30日終止營業(yè)。該店關閉后,伊勢丹在中國大陸僅有天津仁恒伊勢丹。對此,聯(lián)商網顧問厲玲認為,百貨店的數量減少是大勢所趨,一定要做當地最高端的零售商場。同時,要研究你的消費者。
以下為文字實錄:
百貨店曾經是零售行業(yè)當中相當受人尊敬,受人崇拜的一個業(yè)態(tài)。
記得我當時在杭州大廈,以及在銀泰工作的時候,本科生畢業(yè)能夠到杭大、銀泰上班都是很光榮的,現(xiàn)在大概不行了。
我們最早的百貨店,就是服務100%的客人,顧客只要到我們這個店里,你想買什么都有的。
那是在商品比較匱乏,經濟發(fā)達不夠的情況下,確實是這樣子的。
在英語當中,把百貨店叫department store,意思是分門別類的,并沒有百貨的意思。中文翻譯成“百貨店”,那是一百年前的事情吧。
但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商品的不斷豐富,百貨店已經不可能服務100%的顧客,只能服務一部分顧客。
百貨店的數量上縮小,這是一種趨勢,大家一定要認準這個趨勢的。在大趨勢面前,硬要不撞南墻不回頭,其實沒有這個必要。
日本百貨店有非常明顯的一個發(fā)展軌跡。
伊勢丹最早是一間在1886年創(chuàng)立的和服店。一百多年前快速發(fā)展,開出來很多連鎖店。
不僅在東京、京都、橫濱這種大城市,到日本的很小的地方,也能發(fā)展出一些連鎖百貨店。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很多的外資百貨也進入到上海、北京等中國的大城市,生意做得非常好。
我記得上海梅龍鎮(zhèn)伊勢丹開業(yè)的時候,是我們百貨人學習談論的一種行業(yè)指標。顧客當中如果有伊斯丹貴賓卡,都覺得是非常驕傲的。因為他們那種宣傳方式、促銷手段,給人感覺到耳目一新,是時尚的尖端。
但是同樣在日本,現(xiàn)在三越(TYO)和伊斯丹(Isetan)兩大百貨集團的總店數是明顯下降。
從鄉(xiāng)村往都市遷移,把面積退縮,把樓層升高。
我18年19年都去過日本,幾家三越百貨、伊勢丹都花巨資把百貨店的內裝修,提升得非常華麗,商品也調整得非常高端。把商場打造成在東京的富人、國際游客一定會去的地方。
如果在日本都已經有這種趨勢的話,伊勢丹從海外撤出,也是非常必然的一種趨勢,開始把戰(zhàn)線縮回來。
尤其在中國,來的時候都是租賃場地,租賃期20-30年到了,跟房東談,漲租金我肯定承受不了,降租金房東也承受不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呢,合同結束撤退,大家雙方不傷感情。
所以無論是外資百貨在中國的撤退,還是在本土的收縮,目前都已經進入了一個時代,獨占鰲頭的局面過去了。
那百貨店接下去要怎么辦?
這個話題過去好幾期都講過了,今天再重復一下。
百貨店應該是一家,你所在地最高端的零售商場。
這里的高端包括環(huán)境、服務、管理、營銷手段等等,都應該做到高端。
如果做不到,那和大超市、購物中心有什么區(qū)別呢?沒他們大、沒他們專,你怎么辦?
那么如果這個城市非常小,做不了那么多高端,那就別做百貨店,把店的數量縮小。
所以我覺得應該客觀、理性地來看待百貨業(yè)態(tài)。
目前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情況,總體趨勢是數量會減少的。
高端化必須突出配套,要有足夠的配套,包括停車場這些。
告訴大家一點,高端百貨店的營業(yè)時間是最短的,因為有錢人的生活不會早出晚歸。
而超市應該營業(yè)時間是最長的,因為他們是生活的剛需,百貨店并不是剛需消費。
所以你一定要研究你的消費者,增加本地高端消費者的一個粘性,真正把服務做到他們關注的點上去。
中國大多數的城市,這部分消費者還是有的。
某城市恒隆進來了,恒隆的實力放在那里,有人很緊張,就來問我怎么辦?LV會不會去?Channel會不會去?愛馬仕會不會去?
我說只要LV不走。他會這么近距離開兩間店嗎?一般不太會。
你不要想恒隆怎么樣,要想你的供應商為什么走?租金太高?
你對我們的服務不好,那我當然走了。這就是最簡單最基本的道理。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