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降價都能賠,京東到底想干啥
出品/電商報Pro
作者/李松月
01
京東價保新規正式生效
你敢信嗎?現在的價保已經可以保一年了。
5月30日,京東針對《京東開放平臺商品價格保護服務規則》進行了修訂,并于6月6日正式生效。
圖源:京東規則中心
此次調整主要是增加了“180天價保”“365天價�!钡母拍睿⒓毣a充了不支持價保的場景:商品無貨、醫�?ㄖЦ队唵巍r令商品、用戶未實名認證的訂單、商家錢包資金不足支付價保費用等。
如今正值618大促的關鍵時刻,京東對價保服務的調整自然引發了廣泛關注。
據悉,京東價保期限原先只有7天、15天、30天和90天這四種。一般商家日常經營時為了更多流量傾斜,往往會提供7-30天的價保,從而獲得相關服務標識。至于90天的價保時間已經算是很長的了,通常在618等大促期間才比較常見。
而今年618期間,京東自營商品已經率先新增了180天和365天的超長價保服務,隨后又修訂了京東開放平臺的相關規則,支持第三方商家也提供最高365天的價保。
消費者在購買此類商品后,只要在一年時間里,因商家調整同一SKU價格,導致購買的商品發生降價的,即可申請價格保護,由系統自動退還差價。
換而言之,這樣的服務承諾,基本等同于“全年最低價”了。即使是在價保普及率已經很高的今天,京東這項長達365天的價保服務也實屬罕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18前夕,淘寶也曾變更了《價保服務標準》的部分內容。雖然沒有像京東那樣激進地直接推出365天價保,但新增了“平臺可依據情況對符合價保補差場景的消費者進行提醒”。
圖源:淘寶平臺規則
也就是說,當參與價保的商品降價后,平臺還有可能主動提醒消費者去申請價保補差。這直接將價保從“被動功能”推向了“主動服務”,讓消費者可以放心大膽地買,不用擔心商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降價,對于消費者購物體驗的提升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無論是京東延長價保期限,還是淘寶主動提醒價保,根本上其實都是在維護平臺的低價心智。在電商低價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價�!笨梢哉f是一道至關重要的防線。
02
一年退還30億差價,“價�!钡降讏D什么?
距離各大電商平臺全面推出價保功能,其實還沒有多長時間。
像是京東雖然早在2008年就有了價保服務,但用戶心智較弱。直到2021年才上線“一鍵價保”服務,可以方便用戶快速獲得差價賠償。
此后的幾年里,京東針對價保服務的期限和范圍進行了多次升級。比如2022年雙11,京東參加活動的實物類商品幾乎都支持價保,其中有超過5億的商品支持30天價保;2023年雙11,30天及以上價保的商品超過了8億種。
在今年的京東618發布會上,京東宣布過去一年價保服務已經為消費者節省了近30億元,且此次大促會有85%以上的商品享受價保。
而后我們便看到,京東從自營商品開始,又進一步嘗試了180天和365天價保,并將相關功能同步開放給了第三方商家。
圖源:京東App截圖
另一邊的淘寶,價保功能可考據的最早上線時間是在2016年的雙11,但直到2022年4月才正式上線“價保中心”功能,支持部分用戶申請一鍵價保。
2022年雙11,淘寶天貓針對價保服務規則進行了升級,從以往付款后15天內價保,改為付款/付尾款后至11月11日活動結束后15天內全程價保,延長了保障時效。也是在這一年,價保開始成為電商平臺們主推的售后服務之一。
從各個平臺的動作來看,價保如今已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服務。尤其是在大促期間,價保很大程度上可以打消用戶對“先漲后降”的疑慮。
因而可以說,價保服務的首要價值就是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一方面,有了價保服務后,即使面對價格波動較大的商品,消費者也能放心購買。而且直接退差的形式,不需要消費者再退貨重購,更加方便省錢;
另一方面,價保有助于提高消費者決策效率,減少因比價而產生的猶豫和等待,進而也可能會增加平臺的銷量。
除此之外,價保還有助于平臺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取得優勢:當物價波動時,價保可以幫助商家穩定銷售,減少市場波動對電商平臺的影響。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市場價格的透明度,使消費者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商品價格變動,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策。
換而言之,價保的存在讓標品的價格更加透明,也讓消費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平臺的優惠力度,長期來看是培養用戶低價心智的重要手段。
03
電商大促,價格管控勢在必行
當然了,價保服務的不斷升級固然有利于消費者,但如何貫徹執行又成了新的問題。
在過去幾年里,因價保成功而歡欣鼓舞的消費者確實不少,但也有很多人只能眼睜睜看著購買的商品突然降價,商家卻以各種理由拒絕退還差價。
在這背后,主要還是價保規則過于繁瑣,以及平臺的監管措施有待完善。
比如一方面,價保的條件較為苛刻。在價保過程中,平臺承認的“同一商品”通常需要滿足商品編號、商品品牌、商品規格、商品型號、商品顏色、商品包裝、商品銷售方式等商品屬性參數完全一致,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費者的辨別難度。
另一方面,價保的附加細則也有很多。就以京東為例,其一共列出了17個不支持價保的場景。而規則越細化,其實也就給了商家更多“擦邊”和規避的機會。
▲向上滑動查看
圖源:京東App截圖
因而在價保服務升級后,即使一些商家設置了“365天價�!�,也可以通過更換SKU、下降鏈接等方式規避賠付差價,且不違反平臺規則。
對于此類情況,平臺如果不能出臺有效的制約措施,恐怕價保的時間再長也只是徒有其表。
好在我們也看到,平臺為了低價和更好的用戶體驗,也確實在不斷推進和完善原有的服務。
比如618大促期間,各平臺都加強了對活動商品的價格管控力度。像是淘寶規定,商品在價格管控時間內的標價(或普惠券后價)相較于該商品在對應活動價格校驗期間內于淘寶展示的最低標價(或最低普惠券后價),上浮不得超過20%且應具備合理理由。
這里提到的校驗期,一般指的是從活動開啟前一個月起,直到活動結束。
如排查到賣家的商品標價(或普惠券后價)存在違反規定的情況——即“先漲后降”,淘寶會對商品采取警告、清退活動等管控措施。
另一邊的京東也是如此,其特別提到商品價格設置關系到用戶購物體驗及權益,監管機關對于價格違規問題進行常態化管控,要求商家必須合規設置價格活動。
對于因主圖宣傳價格與實際不符、提價促銷、虛假促銷、價格虛高等行為導致消費者對商家的促銷行為產生質疑,且經核實驗證該商品價格確有問題的情形,京東將對此類商家采取警告、流量降權、商品下架、店鋪星級降星、清退、扣劃違約金等治理措施。
由此來看,大促“先漲后降”的套路不僅讓消費者深惡痛絕,也是平臺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這也難怪近幾年的電商平臺們不約而同地圍繞“價�!弊銎鹆宋恼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