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徹底放棄“趁燒”?餐飲大佬們相繼“棄子”止損
來源/職業餐飲網
撰文/侯碩麗
“趁燒”成為呷哺棄子?
近日,“趁燒”全國最后一家門店也已關閉,僅僅開了10個月。
“趁燒”曾是火鍋第一股呷哺集團于2022年9月推出的高端烤肉品牌,聚焦于“燒肉+酒+茶”,價格定位在250元以上。
作為呷哺集團在燒烤賽道的初次嘗試,“趁燒”曾在上海、廣州等地合計開了8家門店,但都在今年陸續關閉。
無獨有偶,今年九毛九宣布停運旗下子品牌“那末大叔是大廚”、海底撈旗下子品牌囿吉山在北京暫停營業、奈雪旗下副牌臺蓋的全國最后一家店也于今年4月份倒閉.......
子品牌雖有主品牌作為“靠山”,但餐飲江湖難免詭譎,即使是巨頭也難免經歷波折。
在驟變的市場下,不少餐企選擇斷尾求生、及時止損,退守根據地,這也不失為勇敢的選擇。
人均250元以上的“趁燒”,最后一家門店“歇業關閉”
呷哺集團旗下趁燒品牌定位為“歡樂燒肉”,首創“燒肉餐廳+酒吧+茶飲站”的一站式餐飲集合店模式,是呷哺集團客單價最高的品牌。
近日,大眾點評顯示,位于上海龍華會門店的趁燒經營狀態顯示“歇業關閉”。
據商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趁燒”的門店約一星期前就已經撤店,是徹底關閉。值得注意的是,龍華會店是“趁燒”在全國最后一家門店,從開業到關閉,僅僅存活了10個月的時間。
據職餐此前報道,今年以來“趁燒”在多個城市的門店開始陸續關店。
位于杭州湖濱銀泰店的“趁燒”,在今年1月前后關閉;上海的五角萬達廣場店和悅薈廣場店也分別在1月和2月前后關閉;今年春節前,“趁燒”位于廣州的領展購物廣場店,以及位于深圳的益田假日店,均正式停業;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趁燒就僅剩3家門店了。
廣州天河城”趁燒“的一名員工曾透露,在他所工作的門店內,“趁燒”每月營業額只有30萬元,但租金就高達20萬元,此外還有人工、原材料等成本,每個月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
副牌生意不好做,餐飲大牌們相續“棄子”......
近年來,頭部品牌紛紛推出全新子品牌:海底撈推出“嗨撈火鍋”、西貝推出“西貝小牛燜飯與拌面”、茶顏悅色推出檸檬茶品牌“古德墨檸”、Coco都可打造“都可手作”......
各大餐企都希望通過開設子品牌或副線,來構筑企業的護城河,培育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但如今看來,品牌多元化之路,步履微艱。
1、海底撈旗下高端bistro,開業不到一年就閉店
2023年8月底,海底撈持股75%的高端小酒館“囿吉山”,在北京試營業。
小酒館推出“日咖夜酒”模式,主推云貴川風味的中式創意料理bistro,客單價在300元左右,模式依舊是“早C晚A、日咖夜酒”。因背靠海底撈品牌的天然流量,剛開業就迎來眾多網紅和顧客打卡,一度被消費者稱作"北京最火的bistro"。
令人意外的是,今年6月份,經營不到一年的囿吉山就已悄然閉店。據相關消息,囿吉山關店是因為項目調整,目前暫時無繼續開店的計劃。
2、九毛九停運旗下“那末大叔是大廚”,曾連續兩年營收減少
那末大叔大廚是九毛九集團于2019年推出的子品牌。
那末大叔定位輕奢創意新派粵菜,客單價在140元左右。在門店設計上,那末大叔酷似“西服店”,還舉辦過“裝西裝吃粵菜”的活動,曾入圍2022年黑珍珠餐廳。
事實上,那未大叔過往業績也不算太差。據九毛九財報,2020-2023年,那未大叔是大廚收入分別為975.7萬元、1240.2萬元、1233.9萬元、1076.5萬元。雖然近兩年下滑趨勢顯著,但也維持了千萬級的收入。
今年,根據九毛九集團最近披露的第一季度運營公告顯示,4月份就已停運那末大叔是大廚。
與此同時,今年九毛九還將旗下的“賴美麗酸湯烤魚”的3家門店的經營權轉讓給第三方運營商。
3、“使命變包袱”,奈雪旗下副牌“臺蓋”關停
臺蓋創立于2015年,被戲稱為“奈雪的護衛艦”,用以抵御中低端品牌的進攻。
臺蓋主打價格區間在15--20元,性價比很高,奶茶蓋是主打系列。因背靠奈雪母品牌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及運營能力,臺蓋從創立后,曾在2019年創造年營收1.85億元的亮眼業績。
但自2020年起就迎來轉折年,業績一路下滑。據奈雪財報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12月31日,臺蓋全國僅剩7家門店,且持續虧損,全年虧損額達到470萬元。
據奈雪表示,臺蓋無法成為第二增長曲線,將于2024年陸續關停所有臺蓋門店,目前在大眾點評上已經搜不到相關門店。
餐飲市場驟變,及時下牌桌止損,更考驗企業的勇氣和智慧!
難,這是這些年餐飲人的集體感受,特別是疫情后,消費市場急劇變化。
不管是剛入行的餐飲小白,還是摸爬滾打幾十年的餐飲老炮,都發現自己看不懂餐飲了。
的確,餐飲從曾經的高速增長時代進入到存量競爭的超內卷時代。經濟下行、消費力下滑,曾經積累的那套打法似乎都已經失效。
于是,每個餐飲品牌都如履薄冰,不斷推出一些子品牌來探尋新的增量。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如今的餐飲行業正在加速汰換,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國內餐飲相關企業新注冊量達到134.6萬家,而注銷、吊銷量也達到驚人的105.6萬家。而去年全年,吊銷、注銷的餐飲企業數據是135.9萬家。
也就是說,2024僅上半年倒閉的餐廳,差不多趕上去年一整年的了。
餐飲大佬們開的子品牌也難逃現實的毒打,于是,在消費降級和極致內卷下,它們也紛紛“棄子”止損。
誠然,關店,對于品牌來講,也許并不是一件體面的事兒。
但有時候,放棄或許比堅持更需要勇氣和智慧,畢竟,如果門店根本不賺錢,賺的還不夠交房租發工資,虧空只會更多。如果強行支撐,后期的損失只會越來越大,品牌恢復的時間也會越長。
相反,如把整個重心回歸大本營,更加精細的去管理和運營,這種“以退為進”的戰略,反而能夠更好的進行自身資源的優化配置,抵御市場和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
職業餐飲網小結:
著名的牛仔品牌Levi’s創始人李維·施特勞斯說,“懂得及時止損的企業,走得更長遠”!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大餐企紛紛試水副牌打法為自己尋找“新增量”。不過,做餐飲沒有完全正確的方法論,失敗在所難免。
海底撈作為行業領頭羊,推出的餐飲副牌將近20多個,但存活下來的也是屈指可數。可見,海底撈也是花式試錯,任何戰術都只適用于一定的時期,總會遇到突發的變故。作為餐企要做的是只能是隨之而變,原地不變,只能被迫接受淘汰。
餐飲企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重要是要有顆敢于試錯的心和及時止損的能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