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虧損37億,豐巢沖擊港股
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鐘蔡
實現扭虧為盈后,“快遞柜一哥”豐巢正式沖擊港股上市。
8月30日,末端物流解決方案供應商豐巢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豐巢)在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向外界展示最新經營狀況。
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豐巢分別實現收入25.26億元、28.91億元和38.11億元,截止2024年5月31日止5個月,收入19.04億元,去年同期為14.24億元。與此同時,2021年-2023年,公司錄得凈虧損20.71億元、11.66億元、5.4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37.68億元。
不過,今年前五個月,豐巢錄得凈利潤7160萬元,首次實現盈利。截至2024年5月31日,豐巢的智能快遞柜網絡遍布中國31個省份和泰國,包括33.02萬組豐巢智能柜、共計2990萬個格口。
2015年,豐巢在深圳成立,旗下產品服務覆蓋物流快遞、社區服務、廣告媒介等。豐巢是由順豐孵化而來,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43歲的徐育斌于2006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間就職于順豐速運,最后職位為商業渠道管理部首席運營官。2021年,徐育斌在豐巢獲得的年度薪酬達2.22億元,包括一筆2.2億元的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
2015年4月,豐巢科技(豐巢前身)成立時的5000萬元初始注冊資本,也是由順豐投資100%出資;2015年6月,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等4家物流公司分別出資1億元、1億元、1億元和2500萬元,加上順豐投資增資的1.25億元,公司注冊資本增至5億元。
隨后,經過多次股權變動,豐巢已發行股本總額約48.45%的投票權由順豐創始人王衛及其實際控制的明德控股持有(截至2024年8月20日)。也就是說,若成功上市,這將是繼順豐控股、順豐房托、嘉里物流、順豐同城后,順豐系旗下的又一上市公司。
快遞物流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認為,經過近10年運營,豐巢實現盈利可以證明其商業模式已經基本跑通。沖擊上市,也說明豐巢需要獨立于順豐繼續發展。
不過,考慮到菜鳥暫緩上市、順豐沖擊港股上市遲遲未成行、極兔去年在港上市時削減IPO募資規模以及當下的大環境,外界對豐巢上市的估值預期較為謹慎。
01
連續虧損八年,通達系已全部退出
作為末端物流解決方案供應商,豐巢的誕生是為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的痛點。為迅速占領市場,成立初期的豐巢開啟瘋狂擴張模式,并出現連年虧損。
成立短短一年內,豐巢就完成了2萬組快遞柜的布局,2017年9月,其又以8.1億元全資收購了行業對手之一中集e棧,將快柜規模增至7.4萬組。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2020年,豐巢虧損額分別為2.5億元、3.85億元、2.49億元、7.81億元、8.4億元,五年間累計虧損約25億元。豐巢表示,虧損主要是由于投資建設及運營的豐巢智能柜網絡產生的巨額成本及開支。
承受巨大虧損壓力的豐巢在2020年開啟了頗受爭議的收費模式。當年4月30日,豐巢出臺具體的收費標準。根據收費標準,普通用戶包裹可免費保管12小時,超時后,每12小時收取0.5元,3元封頂。
但收取保管費用帶來的收入遠不足以覆蓋不斷投入的成本,隨著規模持續擴大,豐巢的虧損并未停止。2021年-2023年,豐巢智能柜分別增至29.9萬組、30.7萬組、31.4萬組,同一時期,公司的銷售成本高達31.66億元、31.35億元和34.07億元,錄得凈虧損20.71億元、11.66億元、5.41億元。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玩家盯上了快遞“最后一公里”的生意,這其中就包括運營有快遞驛站的菜鳥。2017年6月,菜鳥和豐巢圍繞數據傳輸和信息安全問題掀起一場“輿論大戰”,最終在國家郵政局出面調解下得以消停。2018年初,菜鳥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智能快遞柜,又一次挑起了雙方無形的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菜鳥背后除了阿里巴巴,還站著“通達系”等股東,而它們同樣也參與了豐巢最早期的投資。2018年5月,“通達系”又參與了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站”的增資協議。
不久后的2018年6月-7月,中通、申通和韻達系就陸續將所持有的豐巢7.75%股權、9.09%股權和13.47%股權轉讓給順豐系旗下的瑋榮發展,股權轉讓價款分別為6.98億元、8.18億元和12.12億元。
“通達系”徹底退出并未影響豐巢發展,2020年,豐巢完成B-3輪投資,并于當年收購運營智能快遞柜品牌中郵速遞易,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招股書顯示,2015年-2021年,豐巢共計完成2筆A輪和4筆B輪融資。
今年4月,胡潤百富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豐巢估值250億元,排名270位;菜鳥網絡則以745億元估值排名47位,不過因暫緩上市,菜鳥的估值較此前一年縮水1172億元。
02
為了扭虧,做副業、抱電商“大腿”
盡管資本似乎表現出了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但持續虧損無疑令豐巢壓力不小。
為提升盈利能力,2022年豐巢將業務擴展至到家生活服務,包括保潔服務、家電清洗及上門維修服務,并開始在東南亞市場推廣智能快遞柜服務。2022年,豐巢上線了洗衣服務。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5個月,豐巢的洗護服務訂單數量分別為6.9萬份、54.8萬份和96.2萬份。
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5個月,豐巢的增值服務收入分別為9.22億元、8.96億元、9.56億元和4.35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6.5%、31%、25%及22.9%。
與此同時,因直播與短視頻帶貨模式興起而不斷增加的商品退貨和換貨量為豐巢打開了新的增量市場,即消費者智能交付服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電商逆向件數量由36億件增加至82億件,復合年增長率為22.7%,預計2028年將進一步增至209億件。
截至2024年8月20日,豐巢已與12個電商平臺合作,提供退換貨綜合服務。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豐巢電商退換貨綜合服務寄件量分別為1850萬件、3650萬件、1.33億件及7720萬件包裹;同期,個人散單寄件量分別為9580萬件、1.05億件、9970萬件和3620萬件。
反映在收入上,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豐巢的消費者智能交付服務分別實現收入1.49億元、3.10億元、10.20億元及6.92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5.9%、10.7%、26.8%及36.3%。
不過,隨著低毛利率的逆向物流占末端寄送包裹總量的百分比不斷增加,消費者智能交付服務相關毛利率也由2021年的31.%降至截至2024年前五個月的7.3%。
招股書顯示,2023年,豐巢的配送成本較2022年暴漲300%至8.87億元;2024年前五個月,配送成本高達6.4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80億元增加129.6%,占銷售成本的比例也由去年同期的20.4%升至45.8%。豐巢稱,這主要是由于電商退換貨綜合服務向快遞公司支付的運費增加所致。
財務表現方面,豐巢的流動負債凈額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1.53億元大幅增加至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36.62億元,主要由于流動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大幅增加。另外,截至2024年5月31日,其在手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也由去年同期的19.69億元減少至8.59億元。
03
一邊出海,一邊圈地下沉市場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中國末端物流解決方案市場按包裹量計的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311億件增至2023年的943億件,年復合增長率為32.0%,并預計2028年將達到1664億件,2023年至2028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2.0%。
對入局玩家來說,末端物流配送仍有廣闊的空間,而豐巢的野心也不止于此,上市則是助力其進一步發展的路徑。
目前,菜鳥依然是豐巢最大的競爭者,且雙方的差距并不明顯。按末端物流解決方案收入計,2023年豐巢的市場占有率為6.1%,位列第一,但僅領先第二名約2個百分點。根據招股書,排名第二和第三可基本可以推斷為菜鳥和和京東物流,其各自擁有18萬個快遞驛站和8萬個驛站及2.3萬個快遞柜,市場份額分別為4%和2.5%。
趙小敏對時代財經指出,目前快遞柜市場缺口還很大,很多三線城市包括整個縣域市場的布局還相對薄弱。豐巢要做的就是盡快IPO,將募集的資金用來擴大市場規模,“現在地方政府還是很支持的這個業務。把這市場的缺口、需求先補上。”
在招股書中,豐巢也表示,擬繼續擴大并優化豐巢智能柜布局,將足跡擴展到更多的未飽和市場,尤其是下沉城市。
招股書顯示,目前,一、二線城市仍是豐巢智能柜的主要分布區域。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其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下沉市場的智能柜數量占比分別為25.8%、53.4%和20.8%。分區域看,華東、華南是豐巢主要的市場。截至2024年5月31日,33萬組豐巢智能柜中華東有14.49萬組,在整個智能柜網絡的占比為43.9%,華南地區有7.59萬組,占比為23%。
針對海外市場,豐巢則表示,致力于將豐巢智能柜網絡擴展至海外,以把握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帶來的機遇。截至2024年5月31日,豐巢僅在泰國市場約有200組豐巢智能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