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上千家的米村拌飯,卻難打破地域之困?
來源/氫消費
撰文/宋歌
在預制菜市場,從來不缺少新故事。不過,能讓預制菜贏得消費者心的企業并不多。
但主打預制菜的米村拌飯官方卻表示,其全國門店突破1400家。光是今年1-8月,米村拌飯新開門店近400家。
同時,米村拌飯還計劃將于2028年開出一萬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來扎根東北的米村拌飯,也開始一路向南擴張。
不過,在南方的米村拌飯卻并沒有那么火爆。甚至不少吃過的食客表示“口味有點咸重”。那么,逆勢增長的米村拌飯真的可以保持其優勢,實現自己的萬店計劃嗎?
靠著預制菜成新餐飲“頂流”
2014年在吉林延吉創立的米村拌飯,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北方中式連鎖快餐品牌。
作為快餐連鎖品牌,米村拌飯注定了不能走慢工打磨食材的產品派路線,而是主打效率、追求商業成效的模型派門店。
起初,米村拌飯并沒有很大的野心,只想在東北地區做大做強。因此,2017年時,米村拌飯在東北的門店數量僅有49家。
不過,隨著預制菜市場火熱,也徹底改變了米村拌飯的命運。
曾經有人調侃,米村拌飯是預制菜的親爺爺,連蔥花都是塑料袋里裝的工業品。
雖然主打朝 鮮料理,但米村主推品譬如石鍋拌飯,金槍魚拌飯,烤牛肉拌飯等菜品,其實對料理技藝需求并不高。
在米村這里,預制菜不是偷工減料圖省事,而是巧妙轉化為“食材統一采購,中央廚房配送”。
與此同時,在此基礎上,米村拌飯也花了不少“小心機”。米村拌飯采用半開放式廚房,調味香菇、速凍蔥花等食材都擺在門前,在消費者眼皮子底下加熱。而最終端上來的飯,不僅分量十足,還配有胡蘿卜、蘑菇、西葫蘆、海帶芝麻等營養新鮮的食材,甚至有模有樣地給石鍋圍上了一道防濺擋板,體現滾燙的鍋氣。
因此,米村拌飯靠著預制菜做出來的菜品,口感并不差,成功俘獲了一眾消費者的胃。
從2021年起,米村拌飯的門店數量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尤其疫情期間,不少品牌門店關店,商場出空,米村拌飯得以進入很多以前想進卻沒位置的商場,實現向一線和在新一線城市擴張。
對于商場而言,在行業整體低迷時期,引入有光環的品牌入駐,既有利于線下回流,而且平價快餐抄底風險更小,更容易回本。哪怕租金比正常低一些,也能實現雙贏局面。
據不完全統計,在疫情期間,米村拌飯成功進駐了諸如很多國貿CBD、華貿、世貿天階、王府井、望京等運營成熟的商圈,不但直接從站位上拔高了“檔次”,同時集聚效應明顯,覆蓋了大批工作人群。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2023年期間,米村拌飯開店數量分別為50家、44家、183家、238家、441家。
不過目前,二線城市仍是米村拌飯的基本盤。極海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米村拌飯二線城市門店占比以33.96%位于首位,是其后新一線城市門店數量占比的近兩倍。
北方紅火,南方表現卻“遇冷”
隨著米村拌飯不斷擴張,其已經不再局限于北方,而是開啟了強勢南下的步伐。
但在餐飲賽道,其實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南派餐飲全國擴張,北派餐飲難跨長江。
多年以來,北方餐飲品牌受地域、政治文化影響,不如南方創新基因深厚,大多數餐飲人普遍偏向謹慎,外加食材資源獲取也遠不如南方方便優越,因此競爭力弱,很難進入南方市場。
米村拌飯似乎也沒能幸免于難。
在北方商場,米村拌飯無疑是熱度非常高的品牌。無論翻牌率還是日營收額都遠高于其他門店,甚至別人家沒坐滿時,米村拌飯都已經提前一小時排隊了。
餐觀局報道稱,即便是開在北方三四線城市商場內的米村拌飯,日營收也經常破2萬元。
但到了南方,米村拌飯就沒有那么火爆了。
窄門餐眼統計數據表示,目前米村拌飯已有1291家門店,覆蓋全國16個省份。不過,主要集中在山東、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門店數量均突破100家。而在上海、浙江省等地方門店數只有二三十家。
同時,盡管北方地區米村拌飯店面覆蓋率較高,到了飯點仍會出現四五十人排隊就餐的情況。但在上海,到了飯點通常排隊人數只有十來人。
武漢當地的米村拌飯門店情況更不樂觀。餐觀局報道稱,武昌萬象城店在五月份開業時,等位的人至少需要排隊一小時。但到了八月份,即便是飯點,也不需要排隊,甚至入座率僅為1/3。
不少吃過米村拌飯的武漢食客認為其并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菜品口味過重過咸,感覺每一道都是一個調味料調配的。
歸根結底,南北方飲食差異都很大。北方人酷愛快餐、炒菜,但南方人更喜歡吃帶餡的湯面。
米村拌飯均價二三十元,對于北方食客而言,尤其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這個價格吃上一份熱氣騰騰的飯菜,算是很不錯的選擇。但很多南方人并不習慣米村拌飯的口味。在同等價位下,他們更愿意選擇其他快餐小館。
因此,米村拌飯倘若想要征服南方消費者的胃,仍面臨諸多考驗。
萬店野心潛藏隱患
米村拌飯在南方市場發展不如預期,很大一部分原因應歸咎于預制菜。
作為韓式料理的一種,米村拌飯所有的餐品幾乎都離不開“醬”,醬在中國餐飲市場也是一個兼容度很高的調味品�,F如今,米村拌飯所使用的醬汁早已實現了工業化生產,標準化程度高、供應鏈較為成熟。
據天眼查股權信息顯示,米村拌飯控股股東延邊米稻村實業有限公司參股了位于山東德州的山東三千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東三千醬食品公司是一家以生產調料、復合調味料、食材融合、預制食材為主體復合經營型企業,為米村拌飯門店端提供其廣泛使用的拌飯醬包。此外,海底撈、李先生、華萊士等企業都與三千醬存在合作關系。
不過,由于米村拌飯時過度依賴醬汁帶來的口感體驗,自然會讓食客覺得味道千篇一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食客對于品牌的回購率。
與此同時,雖然米村拌飯宣傳采用預制菜,已經實現高度標準化,但食品安全問題卻時有發生。
截至2024年10月6日,在第三方平臺黑貓投訴上,米村拌飯相關投訴達到82條。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食品中含有異物”“吃到拉肚子發燒”“米村拌飯肥牛疑似淋巴肉”等食品安全問題。
9月25日,一位名叫“勇敢瞄”的消費者投訴稱,自己于9月22日在米村拌飯(新鄭龍湖錦藝城)就餐。沒想到就餐之后,就出現了腹痛腹瀉嘔吐的情況。隨后前往醫院就診,經診斷患有急性腸胃炎。希望米村拌飯給予賠償。最后,雙方經過協商達成了和解。
無獨有偶。2024年3月,山東商報報道稱,消費者許先生1月份時在河北固安一家米村拌飯用餐時吃出了疑似“頭發”的異物。許先生表示他是一位短發男生,不可能是他自己頭發掉進去。但門店最終也沒有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后來此事不了了之。
種種情況表明,米村拌飯在食品安全上存在各種問題,甚至已經逐漸影響到品牌聲譽和口碑。
現如今,經過幾年的“野蠻”發展,預制菜行業正日漸走上正軌。
結語
據《2023年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藍皮書》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達到5165億元,同比增長23.1%,預計到2026年,行業持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雖然輿論對預制菜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根據《年輕人如何看待預制菜洞察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任何場景下都不接受預制菜的人群僅占9.1%,都不足一成比例。
從消費人群看,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居民對預制菜接受度高但預算有限,超95%的人偏好50元及以下預制菜。相比之下,四五線城市消費者對餐廳預制菜接受度低,但預算更寬松,約6成人可接受50元以上價格,四分之一的人甚至愿意支付100元及以上。
種種調查數據顯示,預制菜市場前景仍非常樂觀,米村拌飯想要實現自己的萬店夢想,也絕非完全不可能。
但是,對于米村拌飯而言,還應該研發更多菜式,不應該妄想單純用一兩種醬料走遍全中國。畢竟,南北方食客口味差異大。預制菜在實現標準化的同時,也應該不斷創新,才能更好迎合當地人的胃。
同時,還應該嚴格把控食品安全問題。畢竟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好口碑。
餐飲品牌火一時不難,米村拌飯無論野心多大,還得實實在在拿捏住食客們的胃才是長久之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